基于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3-10-23 15:39:34王孟雪刘春梅张明聪于立红
山西青年 2023年18期
关键词:硕士生产学研硕士

王孟雪 刘春梅 张明聪 曹 亮 于立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

要提高农业硕士的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应用型农业技术人才,各大高校应重视对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更新和优化农业硕士生的培养结构,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并通过加强与企业以及科研部门合作的方式,建立产学研联合基地,构建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要的农业硕士生教育培养新模式,从提高农业硕士生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培养制度体系,从多方面入手对农业硕士职业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切实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作用与价值,实现对高层次人才的着重培养[1]。

一、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对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高校教学育人的质量

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在提高学校教学育人质量和水平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各部门、各主体之间的联合,高校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发展状况,掌握社会对于农业人才的具体需求,以此为依据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农业硕士生培养模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产学研联合基地的建设能够为农业硕士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了解现阶段企业的一些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让农业硕士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问题处理,锻炼农业硕士的职业能力。基于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还可以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对人才的需求,及时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此外,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农业硕士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硕士职业能力这一目标,营造良好教学育人氛围,让学生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企业岗位,有利于农业硕士生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加强了学校、企业和产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校企之间实现深度合作,能够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项目和技术支持。高校可以将农业硕士生送到这一基地进行实训锻炼,还可以在校外企业导师的引导下,进行农业项目和技术研发,快速适应当前农业行业发展期间企业的工作方式和技术情况。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也整合了较多人才与科技资源,能够进行相关专业的前沿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问题,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效率,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体现出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突出企业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而且农业硕士生在学习和研究企业技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和科研问题,也能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将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发展相结合,可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革新和技术创新。

(三)强化专业硕士生就业效果

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整合了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功能优势,通过多方合作实现对农业硕士的综合培养,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硕士的各方面能力,也可以让多方主体共同受益,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农业硕士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强化他们的农业岗位适应能力。在产学研基地中,农业硕士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选择实践锻炼的方式,自主参与业务实践,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能够及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与处理,切实强化实践能力。农业硕士生的职业能力与其今后就业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为他们提供多种实践和技术研发机会,可以有效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农业硕士快速进入行业角色,更加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的素养,为他们今后良好就业提供保障[2]。

二、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联合培养保障制度不完善

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属于一种新型育人模式,虽然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育人效果,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宏观政策,无法为相关模式的实施提供正确指导,不能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各地方缺乏足够经验,无法保证相关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同时,在实际培养农业硕士职业能力的过程中,尚未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学校的人才培养思路不清晰,不利于职业能力培养工作的有效推进,而且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这就无法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当前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情况来看,校企之间的合作还处于表层,合作不够深入。所以,人才培养方面的联合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没有针对农业硕士生的发展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进行优化与改进,缺乏全过程管理制度的规范,这就会对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造成一定阻碍,各主体之间的联系不密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硕士生发展,职业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二)高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许多学校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部分学校对于农业硕士生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足,在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在运用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也是将理论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方式,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目标体系,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不能为相关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保障。这就导致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期间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实践项目数量较为有限,也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导致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农业硕士的职业能力得不到锻炼,毕业后就业效率相对较低。

(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当前,学校进行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时,没有根据现实需要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队伍不完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虽然高校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比较强,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知识,但是在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实施方面的经验有所缺乏,实践运用能力不足,没有在专业教学和方案设计中融入这一新型培养模式,导致高校教学内容和目标没有与产学研基地联合教学模式充分结合,从而影响农业硕士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此外,有些学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不注重教师育人能力的持续培养,没有从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角度出发,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与完善,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无法实现对农业硕士生的综合培养,导致农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职业能力不足,不能在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岗位需求[3]。

三、基于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结合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特点,建立完善联合保障制度

1.建立产学研基地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在实际进行农业硕士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基地管理机构的方式,实现新型培养模式的科学运用,加大应用力度,做好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工作,对于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促进联合培养工作充分落实。同时,根据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办法,整合各主体力量共同参与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制度建设,实现培养计划的合理编制,以促进后续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落实,为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应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对于各项教育教学培养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具体责任与义务,做好联合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规范与引导工作,对于各主体、各机构也要定期审核与评估,确保产学研基地条件满足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便于各项政策和制度的有效实施。

2.优化学生培养的监管制度,明晰实践活动管理条例

在高校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中,要想发挥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功能作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还需要对模式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优化农业硕士培养的监督流程,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及时掌握产学研基地联合模式的实施效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计划进行持续改进与优化,合理安排实践学习计划,从而提高教学育人水平。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也可以出台相关实践活动管理条例,加强学校、企业和产业的深入融合,通过各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对相关制度体系进行持续完善,将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落到实处,实现对人才的针对性培养,提高实践活动开展水平,从而提升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二)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拓宽联合培养渠道

加强实践锻炼是培养农业硕士职业能力的重要路径,为实现应用型农业硕士培养,学校应注重与科研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硕士提供较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高校应积极与农业行业中的支柱性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对农业硕士的实践教育能力,拓宽联合培养渠道。要想让社会各企业都能够主动参与到产学研基地建设中,还应发挥高校育人优势,增强吸引力,从而为产学研基地建设提供更多机会,便于联合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在产学研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对实践活动和各类实践项目的开展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持续强化农业硕士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他们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要不断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发挥企业在联合培养模式中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安排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对农业硕士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前沿技术和企业知识[4]。

(三)构建专业化教学体系和综合师资队伍

农业硕士职业培养应构建专业化的教学体系,分别开展专业型和学术型培养工作,根据农业硕士的学习需要安排,农业硕士去产学研基地学习相关知识,能够让学生得到专门的培训教育,为他们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农业硕士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切实提高专业化教学质量与水平。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综合师资队伍,在联合培养模式下实行“三段式”和“双导师”制,安排校内和校外导师对农业硕士进行全面教育与指导,从而提高农业硕士的综合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校应注重对教师的持续教育,强化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对于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掌握与运用,能够与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工作充分结合,保证联合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三段式”培养模式主要涉及学习、实践和再学习三个阶段,先要学习农业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后在校外实践学习一段时间,最后回到学校进行基本知识补充,这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5]。

四、结语

基于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学校需要明确这类人才的培养方式与目标,根据实际需要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使整个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对专业教学工作的科学规划与布局,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农业硕士职业能力。在此期间,可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实现各项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充分运用,联合各主体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同时也要构建专业教学队伍,促进产学研基地联合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农业实践教学环境,强化农业硕士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实践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硕士生产学研硕士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赵燕磊
中国诗歌(2016年1期)2016-11-26 15:13:15
社会资本视角下女硕士生就业状况研究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