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开发逻辑及表征探析

2023-10-22 01:19代洪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课赛岗位育人

蒋 桃,代洪波,李 林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产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是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深度协作的需要和表现,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评价实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岗课赛证融通” 综合育人是有效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模式。近年来,国内有少数职业院校结合专业特色,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动育人模式改革,进行了相关探索,建立了相应的融通或融合模式,展示了其育人特色和成效,提升了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获得社会各界认可[1]。作为一种新型育人模式,各职业院校有必要结合本校和专业特色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切实落实2021 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关于“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的会议精神,丰富专业标准开发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国家要求

“岗课证”融合育人的概念出自1991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该文件要求高职院校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课程融通,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之后,国家陆续在1996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02 年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2019 年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2020 年的《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等文件中,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若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逐渐演化为“1+X”证书制度。“赛课”融合始于2008 年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逐渐从国家层面深入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并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建设。2021 年,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这就对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模式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2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与开发逻辑

2.1 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的内涵

2.1.1 岗“岗”指职业岗位。职业是指人们所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的类别,属于工作领域范畴,有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岗位是指个人从事的具体工作,有具体职责和技术要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不同领域却彼此关联的行业支持,而行业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划分不同职业,进而根据不同职责分工或工作流程细分出不同岗位。不同职业领域归属不同行业,同一职业领域中的不同岗位有其相应工作职责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能胜任该岗位的相应知识、技能和素质。因此,职业岗位能力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2.1.2 课“课”即课程。课程是指学生应学习的各类知识及其进程与安排,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实施过程的总和。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课程还包括与其相关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要素和环节。根据内容及性质可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或基本素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专业方向)任选课程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而不同专业则通过若干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来区分。因此,课程建设是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2.1.3 赛“赛”指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高端展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目前的国际—国家—省—校四级比赛机制,对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了标杆和引领作用。国际技能竞赛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代表相应领域职业技能的最高要求,旨在促进各国技能人才培养与交流。国内各级竞赛立足行业发展需要和岗位技能要求,将工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习惯养成与专业技能训练融为一体,旨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助推“三教”改革,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高端技能人才。该赛项立足产业升级和行业转型,政、校、行、企共同参与,并以此激发社会各界关注及参与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拓宽校企合作的思路,对促进赛教融合良性循环、校企广泛深度合作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职业院校相应课程教学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风向标[2]。

2.1.4 证“证”指职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是从业人员具备从事某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的主要依据。职业技能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规范性要求。在我国,职业技能标准是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制定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的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4 部分[3]。职业概况是对本职业基本信息的描述;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描述;工作要求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与知识要求,是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职业能力的描述,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主体部分;比重表则介绍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占比关系。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是国家授权相应行业鉴定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做出的客观评价,其本质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因此,职业资格等级能反映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

2.2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逻辑

2.2.1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根本在于持续对接职业岗位结构的变化及其能力的变迁 技术和理念的更新使产业交融与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引发岗位结构大调整和岗位任职要求改变,企业需要更多能胜任其岗位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校则需要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确保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基于职业岗位结构及其能力要求的变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遵循以下逻辑:(1)立足职业岗位人才需求。按照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中的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的要求,职业岗位结构的变化会引发人才需求类型和数量的改变,这也为院校调整招生规模、明确人才培养特色等提供了基本信息。(2)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不同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不同,这也为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条件、课程体系及内容设定提供了依据。(3)职业岗位工作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是专业课程标准设置的依据。岗位变迁对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必然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产生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职业岗位工作标准就是专业课程标准。(4)需要行业、企业参与。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无论是传统的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还是现代学徒制和“1+X”制度,校企合作均是其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效的必经之路。在教学标准开发过程中,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尤为关键,其既是人才的需求者,又是人才需求、职业能力标准等信息的提供者,还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标准制定的参与者,更是实践教学的直接实施者。

2.2.2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与“三教”改革 根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时,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参照岗位工作标准及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将岗位工作标准、操作规程、技术规范和职业资格考核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人才评价及校本特色教材开发;在教学设计及教学中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教学等,推动“三教”改革。国内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实施的经验提示我们,课程标准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和融通,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双证融通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构建应基于职业岗位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校企共同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特色课程及教材,共同讲授专业核心课程,并动态更新课程内容,以此增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使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无缝对接。

2.2.3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方向在于融入技能竞赛标准和工匠精神培育 技能竞赛坚持“引领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理念,对职业教育改革起到树旗、导航、定标、催化的作用[1]。技能竞赛在参与主体上坚持政、校、行、企四方共同参与,以此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在内容设计上坚持“基于教学、高于教学、引领教学”原则,根据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考核要求上强调“德技并修、手脑并用”,对每项操作都有严格要求,以培养选手岗位通用核心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勇攀技能之巅的拼搏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技能竞赛标准对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构建、实训项目安排、毕业条件设置等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极具参考价值。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将竞赛标准、竞赛精神、竞赛资源转化并融入相应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而且能彰显“崇尚技能、勇攀技能之巅”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大国工匠指明方向。

2.2.4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关键在于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协调、融合 专业教学标准是依最新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而形成的职业教育规范性教学文件,其本质在于参照职业岗位序列及技术等级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为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指导[4]。2022 年,我国在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职业分类、职业标准、职业发展需求,制定教育标准或者培训方案,实行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为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融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对两者的协调与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分析职业技能标准中的职业概况,了解专业教学标准中的“X”职业资格证获取要求;分析职业技能标准中的基本要求,为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设定提供依据;分析职业技能标准中的工作要求,为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提供参考;分析职业技能标准中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占比,为专业教学标准中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分配、教学质量评价中知识与技能考核提供参考。因此,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协调与融合不仅是“岗课赛证融通”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关键环节,而且关系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与双证融通能否实现。

由此可见,高职“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应以对接职业岗位结构变化及其能力变迁为根本,以职业能力分析与培养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与“三教”改革为核心,以融入技能竞赛标准和工匠精神培育为方向,以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协调、融合为关键,政、校、行、企四方共同参与,遵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一般逻辑和人才培养规律。

3 高职“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的表征探析

高职“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作为专业教学标准的一种,首先就决定了其必须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符合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具备教学标准的一般特性。同时,作为一种新型育人模式,应体现职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新理念和特色,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展现类型教育的特征。

3.1 权威性和规范性

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规范、指导、管理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5]。教学标准应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体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专发展需求,既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选择专业以及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的重要参考,更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南。各级标准的制定应组织严密、程序严谨、内容完整、表述规范,须通过权威专家审核,最后方可按规定的程序发布、实施。因此,权威性和规范性决定了其作为职业教育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的地位。

3.2 开放性和包容性

专业教学标准应体现开放性原则,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理念和技术,其职业能力要求、课程及其内容设置、考核评估方式与标准应尽可能与国内外标准接轨,培养通晓国际秩序和行业规则、掌握通用技术、胜任先进企业岗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6]。同时,专业教学标准应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和示范性文件,能包容并能适用于学校差异化、动态化、探索性教学需要,体现因材施教理念,为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和学生学习、成才与就业提供参考,并留有发挥空间。

3.3 科学性和实用性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体现“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分析—实施条件配置分析—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标准实施与修订完善”路径,符合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高职人才成长特点和标准开发的一般规律。同时,教学标准的制定应立足学校办学基础和专业建设实际,与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相协调,与人才培养特色相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条件相匹配,能促进职业教育“五个对接”要求落地,确保标准能实施并出成效、学生能成才并就好业、产业能发展并出效益。

3.4 稳定性和灵活性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保持各要素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学组织与实施。同时,专业教学标准应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产业发展的动态变化适时调整相应内容,避免因一成不变而与产业发展脱节。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与理念的更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专业教学标准及时更新,以持续契合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3.5 前瞻性和引领性

作为专业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专业教学标准至少应保持一个培养周期内的先进性和可实施性。因此,“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专业教学标准应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充分预测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趋势,体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动态性。同时,发挥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工匠精神培育的指挥棒作用,针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引领学校积极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等,创新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6 协调性和融合性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是一种创新性类型教育,包括职业岗位、课程、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4 个要素,每个要素又由多个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组成,并涉及政、校、行、企4 个主体。因此,教学标准中各要素、各因素及各利益主体之间应相互促进,在发挥各自功能的基础上共同作用于高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产教融合、岗课融合、岗证融合、赛教融合、课证融通、赛证课融通、“三标”融通、“1+X”证书等多种形式,形成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生态。

猜你喜欢
课赛岗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