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教育:让礼仪在幼儿心底生根

2023-10-21 22:11胡雅媚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礼仪幼儿教育

胡雅媚

摘 要:幼兒园教育渗透浸润式礼仪文化教育内容,其适合性更高,培养价值更为丰富。教师注重浸润式教育环境创造、礼仪活动组织、行为习惯形塑、文化审美培养,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奠基。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都比较注重幼儿礼仪意识和习惯塑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浸润式教育具有直接、感染、渗透、熏陶、传递和影响等功能特点,非常适合幼儿礼仪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师展开创新设计,开展高效的礼仪教育,能够让礼仪在幼儿心底生根。

关键词:幼儿教育;浸润式教育;礼仪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8-0088-03

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标志,正如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而培养幼儿礼仪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是幼儿阶段,在幼儿园展开浸润式礼仪文化教育,应该是最为适合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所谓浸润式教育,是一种场景式、活动性、熏陶性、感染性的教育方式,教师从道德意识、文化素养、行为习惯、审美思想等角度展开引导和教育,能够为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促进其思想品质的健康成长,为未来成才成人奠定坚实基础。

1.创设浸润式教育环境,推进礼仪道德素养培养

教师有意识引入浸润式教育策略,围绕幼儿道德规范、道德行为、道德公德培养展开教育设计和组织,推进礼仪文化教育进程,能够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1)浸润道德规范意识

礼仪文化素养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浸润式教育带有渗透性和感染力,教师将礼仪道德规范意识培养与浸润式教育模式相结合,其实践应用效果更高。浸润式教育追求自然融合、和谐渗透、潜移默化,教师从幼儿道德规范意识培养角度展开教程设计,其操作效果值得期待。培养幼儿文明习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结合生活场景展开教育和指导,能够带来更显著的效果。如平时小朋友见面大多都会交流,但不会使用礼貌用语。教师设定一些生活场景,结合一些交流情节,设定礼貌用语,并为幼儿做出示范展示,让幼儿自然进入文明用语训练中。为培养幼儿道德规范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画面,介绍成人之间的礼仪交流,让幼儿有直观学习的机会。浸润式教育追求潜移默化,教师多方搜集教育素材,创设教育情境,促使幼儿道德规范意识的成长。

(2)浸润道德行为理念

礼仪属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幼儿天真纯洁,就是一张白纸,教师从礼仪文化行为培养角度渗透教育理念,推出一些生活案例,让幼儿有更直观的观察、体验、模仿学习的机会,其形塑效果会更好。幼儿对礼仪的认识大多比较浅薄,教师从道德层面展开教育,从行为习惯角度进行塑造,能够让幼儿在长期熏陶中形成文化情结和文明习惯。幼儿生活学习表现如何,不可以运用成人道德标准进行衡量,因为幼儿行为习惯处于培养塑造阶段,其行为表现不能直接反映其道德文明意识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做好幼情分析,针对幼儿实际需要进行对应设计。如打人、骂人的行为,这是很不道德的,教师要重点矫正,而不是给幼儿贴标签。幼儿本身对这种行为的认识比较肤浅,教师不能将其与道德文明相提并论,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结合一些实例,让幼儿转变认识,建立健康的行为意识。

(3)浸润道德公德思想

教师从社会公德思想培养角度推开浸润式教育程序,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多鲜活的信息,让幼儿有全新的学习体验。幼儿生活范畴不能局限在幼儿园和家庭,需要进入社区、街道,也需要接触更多社会人,这都是培养幼儿礼仪公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公德思想建立需要结合一定生活环境,教师设计教育方案时,要注意搜集幼儿生活实例,或者是利用媒体设计一些场景。如遵守公共秩序、不随地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等。幼儿对这些生活实景最为熟悉,自然能够引起关注,主动矫正自己的不当行为。如果有可能,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结合生活实践,交流好的做法。教师从公德思想培养角度实施浸润式教育,让幼儿产生直观体验,其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2.组织浸润式教育活动,注重礼仪文化修养培养

(1)培养幼儿文化情结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礼仪是文化构成部分,教师针对幼儿文化认知积累情况展开礼仪教育设计,从文化素养培养角度展开研究,无疑能够为幼儿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美食文化、特产文化以及服饰文化等,都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教师从礼仪渗透角度进行教育设计,组织幼儿在参与文化学习中建立礼仪情结,能够有效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意识。如传统节庆活动,可以渗透文化礼仪内容,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幼儿都会参加一些集体或者家庭活动,自然关涉到文明礼仪的问题。如回老家看望老人、亲戚朋友时,需要主动问候,主动参与孝敬长辈的相关活动。如父母、爷爷奶奶的生日,要给他们准备一些礼物,表达感恩之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幼儿教育创造不少契机,教师需要做出科学设计,促进幼儿文化情结的成长。

(2)培养幼儿文化功底

幼儿对传统文化最为熟悉,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文化学习和积累,能够有效提升幼儿文化修养,自然能够培养幼儿礼仪文化素质。文化学习活动众多,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学习基础展开设计,引导幼儿进入文化研学环节,在阅读、观赏、观察、倾听、背诵、讲述等学习活动中,自然建立礼仪文化功底,为未来文化学习奠定基础。教师组织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需要做出科学的筛选。如阅读经典书籍《诗经》《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这些书籍属于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具有丰富的教育作用。幼儿阅读能力不足,教师要求家长给予必要支持,寻找适合的绘本,或者是影视素材,让幼儿在直观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其文化素养。

(3)培养幼儿文化意识

礼仪是文化核心内容,教师进行浸润式教育时,组织一些表演、观赏、讲述、演唱等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礼仪文化意识。幼儿喜欢参与灵动、趣味、互动、开放的学习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契机,适时渗透浸润式教育内容,能够赢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设计演绎活动,组织幼儿讲述一些故事,幼儿感知体验更为直观且真切,文化礼仪教育自然渗透,幼儿在文化学习中接受熏陶。幼儿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教师需要进行优化设计,甚至要与幼儿一起表演,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3.优化浸润式教育进程,强化礼仪行为习惯培养

(1)养成园本礼仪习惯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多会主动展示自己的礼仪主动性,教师对幼儿礼仪表现做具体观察和分析,找到一些适合的教育切入点,针对幼儿优缺点进行浸润式教育,促使幼儿主动纠偏,自觉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一日常规》是培养幼儿健康习惯的重要制度,教师将礼仪习惯培养渗透其中,幼儿接受更为自然,教育效果显著。一日常规教育是幼儿每天都要经历的学习,教师围绕常规要求设计教程,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矫正活动,自觉遵守学习规则,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常规管理和教育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礼仪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健康礼仪认知,对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成长有积极意义。因为集体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纠纷和矛盾,教师从礼仪文化角度展开引导,幼儿接受更为顺利。

(2)养成家庭礼仪自觉

家庭教育环境是最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表现大多更自由,对礼仪习惯不是很重视,特别隔辈家庭教育环境,爷爷奶奶大多比较娇惯孩子,对其要求不是很严格,孩子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调查分析,对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展开准确评估,与幼儿家长进行多方交流沟通,找到适合的教育协调点,为家长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幼儿进入家庭中,礼仪教育需要家长的直接参与,教师需要做远程教学设计,针对幼儿生活礼仪问题展开任务设计,为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让家长主动介入礼仪文化教育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纠偏形塑,实现家园共育。家庭是幼儿生活的港湾,家长教育方式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理性分析,针对性给予家长一定的方法指導与帮助。

(3)养成社会礼仪思想

幼儿进入社会环境中,处处都可能遇到礼仪应用问题,教师需要有延伸教育意识,要求幼儿在社会环境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讲礼貌、讲文明、讲道德,践行礼仪文化理念。家长大多比较关注孩子在社会交流中的礼仪行为培养,教师对此需要有准确分析,针对家长期待展开浸润式教育程序,与家长达成更多共识,为幼儿创造适合的成长环境。幼儿进入社会环境中,需要更多礼仪方面的要求,教师在平时教育中渗透礼仪内容,设定一些虚拟的生活场景,组织幼儿展开多种模拟训练,让幼儿逐渐建立礼仪仪式。比如,幼儿与陌生人交流时需要融入礼仪内容,如何问好、如何回应、如何调整等,教师要给予明确的指导,让幼儿逐渐找到学习的感觉。

4.延伸浸润式教育维度,促进礼仪审美能力培养

礼仪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研究教育策略时,要有长远规划,从文化学习、审美锻炼中渗透礼仪内容,组织幼儿在生活实践中落实礼仪学习目标,自然形成礼仪文化素养。

(1)增加自然审美教育

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培养,是文化礼仪素养培养的基础。教师关注幼儿综合素质成长,需要从几个方向展开研究。幼儿自然审美培养包含内容众多,教师需要细化设计。如洗漱习惯培养,幼儿在家大多由爸妈给予洗漱帮助,到幼儿园后,教师鼓励幼儿自行洗漱,要求幼儿做好仪容仪表检查,这都属于礼仪文化素养培养的教育范畴。幼儿逐渐进入生活自理环节,不仅提高了生活能力,其自然审美思想也得到了历练。浸润式教育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教师需要根据教育实际需要做出对应调整。

(2)增加艺术审美活动

幼儿对文化艺术比较有感觉,大多喜欢倾听音乐,也喜欢参与歌唱、舞蹈、乐器的展示和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文化艺术活动方案,组织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能够让幼儿在文化艺术的熏陶下养成礼仪意识和习惯。传统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教师要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幼儿喜好进行匹配设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审美认知的成长。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演出活动,设计歌唱、背诵、舞蹈等节目,对幼儿表现进行正面点评,甚至推出一些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其中,渗透一些礼仪教育内容,对促进幼儿审美素养培养有积极意义。如演绎开始和结束都需要谢幕、问候,教师要跟进设计和组织,让幼儿建立礼仪自觉意识。在演绎过程中,幼儿表现都需要关注,教师要求幼儿要相互尊重,不能随便说话、乱跑,这也是一种礼仪教育。教师从更多方面渗透礼仪教育内容,培养幼儿良好审美意识,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3)增加社会审美实践

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参与一些社会性文化活动,让幼儿接受更多文化元素的洗礼,能够促进幼儿社会审美认知的提高。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表现,集中体现在礼仪方面,教师鼓励幼儿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可以培养幼儿交流的勇气,同时能够培养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如公共场所中,幼儿大多不会老老实实地待着,教师要进行针对性教育,要求幼儿“站如松、坐如钟”,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对帮助的人说“谢谢”,对不小心冒犯别人说“对不起”。这些都属于礼仪教育范畴,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表现调整教育方案,为培养幼儿礼仪习惯进行教育研究,确保浸润式教育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渗透礼仪文化教育内容,其适合性更高,教师对幼儿礼仪认知基础和行为习惯进行深度调查,针对性推出浸润式教育方式,创设道德规范教育情境、组织日常行为习惯教育活动、优化文化学习组织、创新审美生活体验,都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礼仪意识和能力。礼仪属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从道德培养、文化形塑、审美历练等角度开展教育,自然渗透浸润式教育模式,为提高幼儿礼仪文化素养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杜璇.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教师博览,2023(03).

[2]邱芳萍.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2(15).

[3]王艳.幼儿园浸润式“林地情境”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23(02).

猜你喜欢
礼仪幼儿教育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