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锴反切研究

2023-10-21 03:18熊桂芬屈玉玺
长江学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王三广韵音义

熊桂芬 屈玉玺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徐锴反切中的以音别义

当一字有多音多义时,徐锴会加注反切,指明音义搭配的关系。

2.敔,禁也,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从攵吾声。臣锴曰:椌,口江反,楬口八反。(卷六/页62)

徐锴为“椌”“楬”注音,旨在别义。段注“敔”下以“椌”“楬”各有所谓,“不得并二为一”,“椌”“楬”在此句中应表乐器。《广韵》中“椌”“楬”均有多音多义,“椌”音“苦红切”和“苦江切”,分表“器物朴也”和“椌楬”,其中“苦江切”与“口江反”音义相同;徐锴注音以“椌”“楬”为双声,同属溪母,而《广韵》“楬”有“其谒切”“枯鎋切”“渠列切”三音三义,其中“枯鎋切”为溪母黠韵,与“口八反”音同,也正表“乐器”。

3.“雇”下:……行雇唶唶,宵雇啧啧……臣锴按:……啧音仕策反。(卷七/页70)

徐锴为表示“宵雇”叫声的“啧”注音“仕策反”,《广韵》“啧”有三音,“侧革切”表“大呼声”,“侧伯切”下无义,“士革切”义为“ 啧,叫也”,可表鸟的叫声,且“士革切”和“仕策反”同为崇母麦韵,此处徐锴为“啧”注音旨在别义。

4.簋,黎稷方器也。从竹从皿皀。臣锴曰:皀,皮逼反,米粒也。(卷九/页88)

徐锴为“皀”注音。《广韵》“皀”有四音,“许良切”表“稻香”,“居立切”和“彼及切”均表“谷香”,而“彼侧切”义为“皀粒”,与徐锴“米粒也”义同,徐锴为别义而注音。

6.“无”下:臣锴曰:……今人书繁无作芜。《说文》以芜为芜秽也,音武夫反。庶草繁芜,芜,盛也,音武。(卷十一/页122)

徐锴以“芜”的“芜秽”义音“武夫反”,“盛也”义音“武”。《广韵》“芜”音“武夫切”,义为“荒芜”,并无“盛也”义。《广韵》“武”音“文甫切”,为上声麌韵,与“武夫反”的平声虞韵不同。此处徐锴为“芜”注二音来别二义。

7.倬,著大也。从人卓声。《诗》曰:倬彼云汉也。臣锴曰:卓然高明也,著音竹虑反。(卷十五/页165)

8.侹,长皃,一曰著地,一曰代也。从人廷声。臣锴曰:著字竹虑反(卷十五/页166)

以上两例,徐锴为“著”注音“竹虑反”。《说文》“侹”紧接“倬”后,徐锴为两字解说中出现的“著”加注相同的反切,是在表明两字义同。《广韵》“著”是多音多义字,“直鱼切”表岁名,“丁吕切”表“著任”,“张略切”表“服衣于身”,“直略切”表“附也”,而“陟虑切”作“明也,处也,立也,补也,成也,定也”,与此处“著大”“著地”义相合,且“陟虑切”与“竹虑反”同为知母,徐锴为“著”加注反切是为指明其义。

9.崛,山短高也,从山屈声。臣锴曰:《灵光殿赋》曰:隆崛岉乎青云。崛音九物反。(卷十八/页190)

徐锴为“崛”注音“九物反”,表“山短而高”之义。《广韵》“崛”有“衢物切”“鱼勿切”二音,分表“山短而高”和“危崛山貌”二义,此处徐锴加注反切用来别义。又在《文选》“隆崛岉乎青云”句中,五臣为“崛”注音“鱼屈反”,是五臣以句中“崛”表“危崛”之义,与徐锴为句中“崛”的注音释义皆不同。

10.慊,疑也。从心兼声。臣锴曰:今人又音口检反。(卷二十/页216)

徐锴以“口检反”为“慊”的“今人又音”,说明“慊”不止一音,而“慊”在《广韵》只有溪母忝韵的“苦簟切”一音,且为“慊恨”义,与《说文》“疑也”不同。唐代时音中,四等韵产生i 介音与三等合流,此处溪母琰韵的“口检反”和《广韵》“苦簟切”音同,因而,徐锴为“慊”所加“今人又音”可能是在指明“慊”的“慊恨”义,以区别于“疑也”。

《说文》“慊”无“慊恨”义,“慊恨”义见于东汉经师解说:《礼记·坊记》“贵不慊于上”,郑玄注“慊,恨不满之貌也”;《淮南子·齐俗训》“衣若悬衰,而意不慊”,高诱注“慊,恨也”。“慊”字在承担“慊恨”义的同时,原有“疑也”的义项也开始合并到“嫌”中。《说文·女部》:“嫌,不平于心,一曰疑也。”段注言:“不平于心为嫌之正义,则嫌疑字作慊为正,今则嫌行而慊废。”因为“嫌”具有“疑”的义项,在表示“疑”义时,“慊”“嫌”可以混用,如《汉书·赵充国传》“媮得避慊之便”,颜师古注“慊,亦嫌字”。但在唐宋时的一些字韵书中,“慊”不再具有“疑”的义项,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下文简称“王三”)“慊”音“苦簟反”表“恨切”义,《龙龛手镜》“慊”音“苦忝反”表“恨也”,《玉篇》中“慊”音“口玷切”为“切齿恨也”,音义均与《广韵》相同,这些字韵书与徐锴的时代相近。因此,此处“今人又音口检反”是在指明“慊”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已与《说文》不同。

11.“辛”下:臣锴曰:……人股渐焦杀(所介反)。(卷二十八/页286)

“所介反”较正文字小,置于“杀”下,是徐锴为“杀”字的注音。《广韵》“杀”有“所八切”和“所拜切”二音,其中“所八切”义为“杀命”,“所拜切”义“疾也,猛也,亦降杀”,与此处“焦杀”之“杀”义相合,且“所拜切”和“所介反”同属怪韵。

二、与字形有关的徐锴反切

(一)混淆字头

1.荼,苦荼也。从艹余声。臣锴按:《尔雅》:荼,苦菜,即今之荼茗也。又菜名,今野苦苣也。故《诗》曰:谁谓荼苦。又茅秀也,《诗》曰:出其闉阇,有女如荼。《周礼》有掌荼,下士掌聚荼。《国语》曰:白羽之矰,望之如荼。《荆楚岁时记》引犍为舍人曰:杏华如荼,可耕白沙。则此字或音大加反,或音度都反。(卷二/页22)

2., 攺,大刚卯也,以逐精鬼。从殳亥声,臣锴曰:攺音苟垓反。(卷六/页59)

徐锴为“攺”字注音“苟垓反”,属见母咍韵。但《广韵》“攺”有“羊己切”和“详里切”二音,均与“苟垓反”音不同。从字形角度看,此处徐锴可能是混淆了“攺”和“改”,“苟垓反”似是为“改”注的音,《广韵》“改”音“古亥切”与“苟垓反”声同而调有平上之别。但《说文》“攺,攺,大刚卯,以逐鬼鬽也”,释义与“”同,则“攺”是为双音词,《广韵》“”音“苦哀切”,属溪母咍韵。而“”在大徐音中作“古哀切”,《玉篇》中音“公才切”,均为见母咍韵,大徐音和《玉篇》音与徐锴时代相近,表明在徐锴注音时“”是可能存在见母咍韵的读音的。此处徐锴为“攺”注音“苟垓反”,更可能是混淆了双音词的读音,把“”音注到了“攺”上。

3.糪,炊米者谓之糪,从米辟声。臣锴按:《尔雅》饭中有胜米曰糪。胜,先定反。(卷十三/页148)

《广韵》“胜”音“桑经切”与此处“先定反”调有平去之别。徐锴按语所引《尔雅》内容出自郭璞,郭璞“糪”下注云“饭中有腥”,“胜”作“腥”字,此处徐锴可能是为“腥”字注音。《广韵》“腥”有“桑经切”和“苏佞切”(又音作“先定切”,与“苏佞切”音同)二音,义均为“豕息肉”,“苏佞切”与徐锴为“胜”字注音同。又《五经文字》中“腥”音“先定反”,亦与此处“胜”的注音相同。

5.巍,高也,从嵬委声。臣锴曰:又音愚卫反,古谓阙为象魏,象者,县法象之书也。魏者,言高巍巍然也。(卷十七/页189)

《广韵》“巍”音“语韦切”,与“愚卫反”调有平去之别。但从其后徐锴的解说来看,“又音愚卫反”应是就“魏”字而言的。“巍”是“魏”的古字,段注言“(巍魏)按本无二字。后人省山作魏,分别其义与音,不古之甚”。《广韵》“魏”音“鱼贵切”为疑母未韵,徐锴音“愚卫反”为疑母祭韵,在时音中二者已同音。

(二)借助声符为本字注音

在徐锴为形声字的注音中,有三例反切的注音对象应该是本字,但却借助声符字呈现出来。

1.巽,具也。从丌 声。臣锴曰:具谓僎具而进之也。 音苏困反。(卷九/页91)

2.漦,顺流也。一曰水名也。从水 声。臣锴按:《尔雅》注:漦,漉漉出沫也。《国语》曰:龙亡而漦在。,仕淄反。(卷二十一/页225)《广韵》“”音“许其切”,与此处“仕淄反”同为之韵,声母有别,且“”音“仕淄反”不见于字韵书,而徐锴在卷三“牦”下为“”注音“火之反”,又在卷六“”下以“”音“僖”,《广韵》“僖”音“许其切”与“火之反”音同。因此,“仕淄反”可能不是为“”注的音。“”是“漦”的声符,《广韵》“漦”音“俟甾切”,与此处“仕淄反”音同。

3.,辅也。重也。从弜 声。臣锴曰:,皮密反。(卷二十四/页256)

(三)反切讹误

1.荼,苦荼也。从艹余声。臣锴按:……则此字或音大加反。(卷二/页22)

2.閵,今閵似雊鹆而黄。从隹 省声。臣锴曰:之敶反。(卷七/页69)

三、徐锴反切中的前代书音

徐锴的反切注音中,不少是延续旧音的,主要来源于前代经师音和字韵书。

(一)延续前代经师音

1.“闰”下:闰之言撋也(儒均反)。(卷一/页5)

“儒均反”较正文字小,置于“撋”下,是为“撋”字的注音。“撋”在“王三”《广韵》中属仙韵,《周礼》音有“如询反”,《诗经》“沈重而纯反”,与此“儒均反”同为谆韵。

2.鹆,鸲鹆也。从鸟谷声。古者鸲鹆不踰泲。臣锴曰:泲子礼反。水名。此《周礼》文也。(卷七/页74)

徐锴指明“鸲鹆不踰泲”出自《周礼》,《周礼》该句中“泲”本作“济”,其下有“子礼反,四渎水”的注解。徐锴在《说文》“泗水,受泲水东入海”下,用小字为“泲”注“音济”,是认为二字同音,故此处徐锴为“泲”的注音应来源于《周礼》注。

3.牀,安身之几也。坐也。从木爿。臣锴曰:……疒,女革反。(卷十一/页116)

此处徐锴用小字为“疒”注音。“王三”“疒”音“女戹反”,与“女革反”音同。但颜师古《汉书》注中“疒音女革反”,和徐锴反切用字相同,应是徐锴的注音来源。

徐锴为“坟”注音“扶云反”,“王三”中“坟”音“符分反”,和“扶云反”音同。但徐锴在解说中引用了《诗》,该句《毛诗》作“牂羊坟首”,并有“坟,扶云反”的注音,与徐锴反切用字相同。

6.孴,盛皃也,从孨从曰。读若薿。一曰若存。臣锴曰:曰音越,曰,词也。今音女立反。《灵光殿赋》曰:芝栭罗,以戢孴之。(卷二十八/页287)

《广韵》“孴”有“鱼纪切”和“羊入切”二音,分属于“盛也”和“多皃”二义,与此处徐锴“女立反”不合。徐锴解说中引用《文选》,五臣在“以戢孴之”句下为“孴”注音“女立反”,应是徐锴注音来源。

7.“卯”下:臣锴曰:二月阴不能制阳。阳冒而出也。天门万物毕出也。《律历志》曰:冒茆(莫保反)于卯。(卷二十八/页288)

“莫保反”较正文字小,置于“茆”下,是徐锴为“茆”的注音。“莫保反”为明母晧韵,“王三”“茆”有“莫饱反”的音,为明母巧韵。唐代时音中,肴、豪两韵合流,“莫保反”与“莫饱反”音同。颜师古在《汉书·律历志》“冒茆于卯”下注有“茆音莫保反”,和徐锴注音位置及反切用字相同,应是此处“莫保反”的来源。

徐锴在《说文·水部》字的解说中,多次引用到《汉书》,其对地名、水名的反切注音均出自颜师古的《汉书》注,如:

8.泾,水出安定泾阳幵头山,东南入渭。从水坙声。雝州川也。臣锴按:《汉书》幵头山在泾阳县西……幵,苦见反。(卷二十一/页220)

9.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东南入江,从水丏声。或以为入夏水。臣锴按:《汉书》自沮县至沙羡南入江……沮,音千余反。(卷二十一/页220)

10.灌,水出庐江雩娄,北入淮。从水雚声。臣锴按:《汉书》雩娄县,灌水……雩,许于反,娄,力于反。(卷二十一/页223)

11.溜,水出郁林,从水留声。臣锴按:《汉书》郁林有中留县。颜师古云:留,水名,力救反。(卷二十一/页223)

(二)延续字韵书注音

1.丄,高也,此古文丄,指事也。凡丄之属皆从丄。臣锴曰:……在口上则为言。在口右则五葛反。(卷一/页1)徐锴为辨别字形而注音,在口右为“”,“王三”音“五割反”,与此音同。

3.,椎毄物也。从殳豖声。臣锴曰:椎音丈追反。(卷六/页59)

4.段,椎物也,从殳耑省声。臣锴曰:椎音直推反。(卷六/页59)

“王三”“椎”音“直追反”,与徐锴注音同。

“王三”“啻”音“施智切”,与“式豉反”音同。

7.楫,舟櫂也。从木咠声。臣锴曰:櫂音枨效反。(卷十一/页121)

“櫂”即“棹”也,《说文》“櫂,从木翟声,或从卓”。“王三”“棹”音“直教反”,与此音同。

8.糳,粝米一斛舂为九斗曰糳。从毇丵省声。臣锴曰:……丵音仕朔反。(卷十三/页148)“王三”“丵”音“士角切”,与“仕朔反”音同。

12.,开张屋也。从广秅声。济阴有县。臣锴曰:秅音丈加反。(卷十八/页192)“王三”“秅”音“宅加反”与“丈加反”音同。

13.貈,似狐,善睡兽。从豸舟声。《论语》曰:狐貈之厚以居。臣锴按:此音下各反。(卷十八/页197)

“王三”《五经文字》中“貈”音“下各切”,与徐锴注音同。

“王三”“宂”音“而陇反”,与此处“如勇反”音同。

“王三”“稫”音“芳逼切”,与此“普逼反”音同。此处所引《周礼》“鲍鱼于室作之”中“室”前脱一“火”字。

16.赧,面惭赤也。从赤 声。周失天下于赧王。臣锴曰:…… 音女展反。(卷十九/页208)

“王三”“ ”音“尼展反”,与此“女展反”音同。

18.慭,问也,谨敬也。从心猌声。一曰说也。一曰甘也。……臣锴曰:猌音牛吝反。(卷二十/页214)

此两例,徐锴为“猌”分别注音“牛吝反”和“鱼吝反”,“王三”“猌”音“鱼觐切”,与二反切音同。

20.满,盈溢也。从水 声,臣锴曰: 亡干反。(卷二十一/页226)

“王三”“ ”音“武安反”,与“亡干反”音同。

以上诸例虽然反切用字不同,但徐锴注音和“王三”反切的音韵地位是相同的。徐锴注音多和“王三”相同,至于徐锴反切注音的字不见于“王三”的,也能在早于徐锴的注音中找到来源。

21.亵,私服。从衣埶声。《诗》曰:是亵袢也。臣锴曰:埶音午世反(卷十六/页174)

《广雅》曹宪音“埶”作“鱼世反”,与此音同。在《说文》“”的解说中,徐锴也曾引用了曹宪音,“()臣锴按:今人多音酣,唯隋曹宪作《尔雅》音云音觅”,可见此处徐锴是有可能采用曹宪音的。

22.濕,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声。桑钦云:出平原高唐。臣锴按:…… ,午合反。(卷二十一/页221)

徐锴反切中有两例注音不见于之前的字韵书,但在《慧琳音义》中可以找到相同的注音。

23.“詹”下:臣锴曰:詹亦省也,故为多言,八分别也。厃音牛毁反。(卷三/页24)《慧琳音义》“牛毁反”与徐锴注音同。

《慧琳音义》“夒”音“奴刀反”,与此“乃高反”音同。

四、徐锴反切体现出的时音信息

(一)浊音清化

2.崛,山短高也,从山屈声。臣锴曰:《灵光殿赋》曰:隆崛岉乎青云。崛音九物反。(卷十八/页190)

《广韵》表“山短高也”的“崛”音“衢物切”,属群母物韵,徐锴音“九物反”,属见母物韵。徐锴以见母切群母,反映出全浊入声变全清的变化。又此处“崛音九物反”亦可能是徐锴受到声符“屈”的影响,“屈”在《唐韵》《广韵》中有“九勿反/切”的音。

3.簋,黎稷方器也。从竹从皿皀。臣锴曰:皀,皮逼反,米粒也。(卷九/页88)

从音义匹配关系来看,《广韵》中具有“米粒”义的“皀”音“彼侧切”,属帮母职韵,徐锴音“皮逼反”,属並母职韵。徐锴以並母切帮母,表明在时音中浊音清化已经发生。

4.冯,马行疾也。从马仌声。臣锴曰:仌皮冰反。(卷十九/页199)

《广韵》“仌”音“笔陵切”,属帮母蒸韵,徐锴音“皮冰反”,属並母蒸韵。徐锴以並母切帮母,是浊音清化已经发生。

(二)疑、影合流

(三)庄、章合流

(四)从、邪不分

(五)韵部合流

8.棚,栈也。从木朋声。臣锴曰:栈即棚也,棚今俗读部行反。(卷十一/页118)

“王三”“棚”有“薄庚反”“扶萌反”“步崩反”“笔陵反”四音,义略有不同,其中“薄庚反”“步崩反”二音表“棚阁”,“笔陵反”表“盛箭器”,“扶萌反”表“栈”,与《说文》义同。从音义搭配来看,徐锴以“棚”今俗读“部行反”应与“扶萌切”音同。“部行反”为并母庚韵,“扶萌切”为并母耕韵,唐代时音中,庚耕两韵合流,徐锴的“今俗读”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

9.巍,高也,从嵬委声。臣锴曰:又音愚卫反,古谓阙为象魏。象者,县法象之书也。魏者,言高巍巍然也。(卷十七/页189)

10.慊,疑也。从心兼声。臣锴曰:今人又音口检反。(卷二十/页216)

徐锴加注的“口检反”为别义,与《广韵》“慊”的“苦簟切”同表“慊恨”义,“口检反”为溪母琰韵,“苦簟切”为溪母忝韵,唐代时音中琰、忝两韵已合流。

余论

作为首部对《说文解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说文系传》所蕴含的大量文字训诂材料,成为历来研究的重点,又因朱翱为《说文系传》加注了反切,

猜你喜欢
王三广韵音义
《原本广韵》引书订误*
王货郎回家过年
王货郎回家过年
报仇(小小说)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向熹著《简明汉语史》(修订本)指误
《广韵痱、疿及相关病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