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艺宁,伍小兵,朱登基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依托与基础,是落实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是职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工具,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中职制造类专业教材普遍存在育人功能不足、内容相对陈旧、编写主体单一、内容脱离实际、呈现形式呆板等诸多问题。为深化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型活页式教材应运而生。新型活页式教材兼具“活页”和“教材”的双重属性,是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积极推进活页式教材的研发。2019 年1 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2020 年1 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提出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2]。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指出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3]。本文以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为例,对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进行了初步探索。
什么是活页式教材? 它与纸质教材有何区别?活页式教材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开发单元,以国家教学标准和行业最新标准为指导,融合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通过活页的形式贯穿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形式[4]。新型活页式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较具有“活页”和“教材”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活页”的属性赋予了活页式教材模块化、灵活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使教材内容由传统的固定装订本转变为以散页方式单独成篇装订,内页的抽取变得更加便捷。活页式教材在使用时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拆卸和二次组装,便于抽取和携带;活页式教材的“活”还体现在教材的动态更新上,可根据产业升级对现有教材内容注入新的技术、方法、工艺、规范等,大幅缩短了职业教育教材的修订周期,降低了修订成本。另一方面,“教材”的属性赋予了活页式教材教育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新型活页式教材以国家职业标准或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材的设计开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工作过程逻辑,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更加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衔接,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
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2],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现代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活页式教材的最大优点在于“活页”,以模块或项目为单位进行活页式装订,可以灵活方便地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组合、增减、替换和拆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一方面,教材研发者可将最新的技术、工艺和规范融入教材内容中,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教材与技术同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和改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添加随堂笔记、课后作业和实训记录,拓展了教材功能。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汇聚学科领域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一线骨干教师、出版社编辑等专业人士,组建多元开发团队,发挥各自优势,依据制造类专业国家教学标准、行业最新标准和专业核心素养等,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转换为教学内容,将最新知识与应用充实进教材,从而缩短教材中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差距,确保教材的实效性。
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不再以知识体系为基础进行教材内容编排,而是以实际工作任务、具体工作流程和真实的工作场景为导向,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将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模块化组合,形成相对独立、可灵活调整的课程模块。模块化可以确保最小教学单元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时也能保障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撤换不会对教材整体结构造成破坏。活页式教材强调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和应用,学习任务来源于实际工作,从完整的工作任务出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工作过程知识,有效解决了传统教材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和工作岗位脱节的问题。
随着数字化资源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开发需要突破传统纸质书籍形态的限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材内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如彩图、视频、动画、三维立体图、微课、动态模型等多种形式呈现,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或将项目的重要知识点、关键操作步骤、作业和单元测试等制作成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随时随地观看和作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加工制造企业行业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如何确保教材内容和企业岗位要求同步,深入企业调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教材开发团队首先应深入企业一线工作现场,全面了解实际工作的操作步骤和技术流程; 并与行业企业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明确岗位性质、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工艺方法、工作环境等;还可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方式进行调研,以获取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
职业能力清单是响应 “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组织体例而提出的一种教材结构开发方案。该方案以学生就业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职业核心能力出发确定知识模块及内容,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学习情境或若干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清单打破了原有学科知识编排的“章—节”逻辑,通过对某门课程所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材内容开发设计。例如,中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核心课“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对应的岗位是车床操作工,职业岗位能力清单见表1。
表1 职业岗位能力清单
教材开发编写团队以职业能力清单为基础,对每个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中具备学习价值的代表性学习任务。以“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课程为例,对车床操作工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最终提炼确定7 个项目和34 个典型教学任务。
项目一认识车削加工与安全操作模块包含5个任务,分别为车床的结构认识与操作、安全文明生产、车削运动、认识常用车刀和常用量具的使用;项目二加工轴类零件模块包含4 个任务,分别为认识轴类零件、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车削台阶轴和轴类零件质量检测;项目三加工套类零件模块共有5 个任务,分别为认识套类零件、套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钻孔、车台阶孔和套类零件质量检测;项目四加工圆锥类零件模块共有3 项任务,分别为认识圆锥类零件、车削外圆锥体和车削内圆锥体;项目五加工螺纹零件模块共有3 项任务,分别为认识螺纹零件、加工三角螺纹和加工梯形螺纹;项目六加工成型面与滚花零件模块共有3 个项目,分别为了解成型面的加工方法、滚花加工和加工球柄;项目七加工典型零件模块共有11 个任务,包括加工球头圆锥柱、加工梯形螺纹丝杠、加工三连齿轮坯、加工内凹圆弧台阶轴、加工多台阶螺杆轴、加工圆槽螺杆轴、加工多台阶直通孔、加工多台阶平底孔、加工通孔端盖、加工联轴螺孔套和加工圆锥螺杆轴。在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提炼时,应当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基于工作过程等逻辑顺序进行内容排列,以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
1.教材内容设计
活页式教材以真实的生产项目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将基本教学单元有机组织起来,每个学习任务都包括情景描述、学习目标、理论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扩展、检查评估和课后习题七个部分,学习任务的主体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学习任务主体结构
情景描述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案例、视频、小故事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和车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将学习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论知识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知识、社会经济法律知识等。工作过程部分是活页式教材的核心内容,包括具体工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工作过程必须真实地反映行业企业的工作场景。知识拓展部分包括前沿科技、新闻采访、专家访谈和技术论坛等,可制作成二维码让学生扫码观看。检查评估通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着重过程性评价,学生日常表现占70%,期末综合考核占30%。课后习题包括作业、知识测试和技能训练等。还可通过活页教材侧边栏或新增加空白活页方式,方便教师、学生随时随地记录学习情况、疑难问题、重难点、心得体会和实践感悟等,使活页式教材成为一本个性化的学习手册。
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教师整理归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要点,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习、咨询教师等方式完成课前预习。课堂阶段,教师讲解学习任务,进行操作演示,通过师生互动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课后阶段,教师发布课后学习任务,批阅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和学生分别反思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根据《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规定,教材的编写单位应当积极推行周期性的修订制度,以促进教材的不断完善和提高[2]。在完成活页式教材开发后,为了持续反馈和优化教材,可采用多种形式,如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收集学生、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在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是教材使用的最大群体,因此须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重要成员,有责任及时向中职院校反馈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新需求,研发团队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更新、完善教材内容,以确保教材的实效性。
我校新型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与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尚未成熟,其开发思路、开发步骤以及研发的活页式教材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优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