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白连,张丽萍
住宿新业态是指住宿业为顺应时代需求而发展出的新形态,具体可表现为民宿、房车、露营地、电竞酒店、剧本杀酒店、帐篷酒店、汽车旅馆等形态。学界已有的研究重点围绕传统住宿业开展,聚焦服务、管理、人才供需等主题,对住宿新业态及其人才培养的研究总体较少,仅有少量研究关注新行业监管[1]、住宿新业态视角下酒管专业应用本科人才培养[2]、民宿等单个业态领域的人才培养问题[3]。
招聘信息的实时更新,能较为有效地反映产业真实人才需求。因此通过分析招聘文本来获取最真实的行业人才需求是学界较常采用的方法,其中部分学者借助Python、Rost content mining 文本挖掘工具来实现分析[4-6],部分采用人工识别方式开展研究[7]。
笔者选取“前程无忧”和“最佳东方网”作为样本采集来源。“前程无忧”综合招聘平台多年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位居前列,招聘信息覆盖的行业、岗位、城市十分丰富,整体数据量巨大;“最佳东方网”聚焦酒店、餐饮、旅游服务业,更加全面、精细反映细分行业的人才需求,可作为综合平台数据的补充。笔者于2023 年1 月16 日—30 日期间采集数据,借助数据爬虫工具,依次输入“住宿新业态”“民宿”“电竞酒店”“露营地”“帐篷酒店”“电影酒店”“健身酒店”“剧本杀酒店”“康养旅居酒店”“汽车旅馆”等十一个关键词,共检索到921 条招聘数据,剔除重复和无关数据 (部分其他行业需求民宿管理经验,检索时入围,实际无效),筛选得到476 条有效招聘数据。同步获取传统酒店业的招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剔除无关岗位数据后得到6855 条符合条件的有效招聘数据。通过分析招聘文本,全面挖掘住宿新业态的真实人才需求,重点从知识基础、能力中心、素质三个目标维度开展研究。
借助Excel、SPSS 软件统计业态领域、经验要求等情况,总结住宿新业态人才需求基本情况,并与传统住宿业进行比较。
1.民宿行业、小微企业人才短缺
根据数据爬虫工具取到的招聘数据,计算出新业态岗位在住宿领域的占比为6.5%。就具体领域而言,民宿的人才需求量占主导,占比78%;康养旅居酒店占比8%,露营地占比6%,电竞酒店占比3%,帐篷酒店、客栈、房车等有极少量人才需求。就企业性质而言,民营企业需求量最大,占比85%,其中150 人以下的民营企业占比32%;国企和创业公司各占比5%;外资或合资企业占比3%,上市企业占比2%,新业态以小微化民营企业为主。
2.经营与管理岗位人才匮乏
参照行业招聘实际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充分考虑院校专业开设与人才培养特征,构建招聘岗位类别体系,定义住宿新业态五大岗位类型:开发与筹建类、市场与运营类、接待与服务类、经营与管理类、后勤保障类。就招聘数量而言,经营与管理类最多,占比67%,其中,管家岗位115 条,占比24.2%,店长岗位72 条,占比15.1%; 其次是市场与运营类数量居第二,占比13%;开发与筹建类需求最少,占比3%。
表1 岗位详情和分类别统计情况
3.长三角、三四线城市的偏远乡村人才需求量大
新业态岗位所在区域以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占比79%,其中长三角地区丽水、湖州、宁波、苏州、温州、金华的需求量大,珠三角地区汕尾、惠州有一定需求,且多位于县域或非中心城区。二线城市的需求占比22%,其中武汉、成都需求量大,杭州、合肥、西安的需求量较大。一线城市的需求占比21%,且广州和上海的需求量居前列。住宿新业态以民宿领域为主,因民宿和乡村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因此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偏远区域和乡村地区提供的岗位占多数。
4.有经验积累、大专学历的人才备受青睐
对经验积累方面,20%的岗位要求“有3—4 年工作经验”,26%的岗位要求 “有1 年工作经验”,22%的岗位对经验无限制。可见,有相关经验积累的人才更受青睐。对学历要求方面,本科占比12%,大专占比53%,中专、中技、高中占比19%,不限占比13%。可见,新业态招聘人才较多要求大专学历。
表2 传统住宿业和新业态的基本特征比较
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6、微词云软件工具对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进行文本挖掘,具体步骤如下:(1)构建专用技能和素养词典,重点添加专业技能关键词和综合素质关键词;(2) 根据原始文档和初步分词结果补充停用词表、添加归并词表,开展多轮拟合测试,最终确定停用词表和归并词表;(3)正式分词和词频统计;(4) 根据共现关系制作社会网络分析图,基于高频词表和共现网络,参考“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德尔菲法进行主题聚类,参考原始文档进行分析。
1.要求具备产品、规范、服务、市场等宽广的知识体系,重视经验积累
对岗位职责内容(见表3)和任职要求文本(见表4)进行重点分析,结果显示,行业运营和管理须掌握相应的产品知识(民宿、营地、客房),积累扎实的关于投诉、质量、卫生等服务知识,储备成本、设施管理等专业知识,熟悉住宿新业态的政策、行业和岗位制度、规范、标准、流程,精准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此外,有相关行业、岗位工作经验的人才被优先考虑;对学历的限定和衡量较为明显,大专学历、酒店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备受青睐。
表3 岗位职责内容高频词分析和总结
表4 任职要求主题关键词类别及出现频次
2.能力要求全面,强调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并重
分析胜任新业态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其中沟通交流 (频次251)、团队协作 (157)、组织协调(131)、抗压、执行等通用能力要求十分普遍;其次,重视服务接待、表达、问题解决与应变、销售推广等客服务技能;同时强调具备经营、创新、决策判断、计划等管理能力,注重主动接纳新事物(新媒体、流行社交平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要求良好的内隐思维体系、情怀等素养,注重德技并修、可持续发展
对素养的要求方面(见表4),强化管理(频次325)和服务意识(246),其次是责任心(111)、上进心(87),具备对行业、岗位和地域(如乡村地区)的认同、热爱和情怀,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开朗、吃苦耐劳、热情的性格和个性特征也备受青睐,姣好的形象气质、亲和力、身体健康是加分项。
结合院校学生就业实际,剔除后勤保障类岗位,选取另外四个类别均具备的高频词,横向比较各词在对应高频词表中的排序(见表5)可知,四个类别对各项核心能力和素养均有较全面且明确的要求,不过侧重点稍有不同,开发与筹建类更重视知流程、懂技术的人才;市场与运营类对沟通交流能力、管理、组织能力、行业和岗位热爱的要求较高;接待与服务类对责任心、服务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营与管理类尤其重视对行业和领域的热爱和情怀、管理和服务素养、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标记对单个能力、素养要求最高的类别,可以发现,新业态中需求量最大的经营与管理类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更严格和综合。
表5 岗位类别间词频排序比较
新业态领域选择管家岗位;传统酒店业选择与管家岗位有一定可比性的宾客接待员或前厅接待员,参考招聘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高频词,结合原始招聘文本,人工梳理两者各具典型性的招聘条件进行比对(见表6)。
表6 典型招聘需求条件对比
具体而言,传统领域注重与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必备的服务技能和能力,要求做好高标准化服务,尤其注重服务细节和外在形象。
新兴领域对服务技能要求同样严格,但强调员工发挥特长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新业态更加注重拥有宽广的知识面,能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能灵活解决综合性服务任务和问题,善于管理,要求良好的内隐逻辑思维基础,乐于接受新事物,看重信息化素养,注重开朗的性格以及对乡村地域和民宿等行业的情怀。总之,对外在形象要求有一定的淡化,对能力、性格和素质的要求更加全面且综合。
综上,借助微词云软件工具制作重点高频词词云,基于此绘制住宿新业态重点需求的人才画像(如图1),结合新业态需求人才的基本要求、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等,总结出住宿新业态需求人才的特征:
图1 重点需求人才画像
(1)懂服务、能做好个性服务的技术技能人才,有特长,善于发现美,能捕捉客户需求,提供的服务兼顾标准化和个性化、特色化;
(2)更加强调智慧管理,需求经营与管理类岗位人才,强化管理职能、善于组织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善于做好组织发展判断和经营决策,能学习新知识、开拓创新;
(3)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能熟练操作电脑和订房软件等业务平台,能与时俱进理解互联网时代客户的需求变化,适应数智时代发展,助力推动住宿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4)具备扎根新业态、热爱乡土的情怀,热爱民宿等新业态行业,认同小微企业的环境,愿意投身基层,在乡村一线发展;
(5)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既要知识面广、有经验,拥有良好的服务技能和全面的通用能力,又要具备底层逻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优秀的综合素养。
目前院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市场营销等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注重对学生的服务、销售技能的训练,本科偏重对通用能力、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市场理解能力和乡土情怀的引导,未能全面塑造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复合型胜任力。同时,学生的实践实习和就业仍偏向传统领域,学生对新业态领域的经验积累有限,难以清晰认识新业态的行业状况和亮点,较少有机会去构建能胜任新业态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亟待改进。
住宿新业态契合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潜力巨大,面临较多的人才缺口。2021 年3 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新增了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已有20 余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民宿等新业态领域需求人才的重点来源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可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通道,增加面向新兴住宿产业的培养方向,积极为住宿新领域输送人才,缓解新业态人才短缺问题,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住宿新业态需要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非能做好标准化业务的员工。因此,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除要求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讨论外,还应邀请民宿、电竞酒店、剧本杀酒店等新业态的职业经理人、技术能手和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传授新理念,建言献策,在精准吃透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强化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凸显对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抗压、个性服务意识、信息素养、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决策判断、创新等管理能力和智慧的塑造。同时,融入数字化能力要求,培养人才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的情怀。
加强产教融合,增强企业生产实际与学校课程的融合融通,提升课程体系与实际生产的吻合度。院校可尝试开设新业态产品开发、活动策划、新媒体营销、管家服务、接待服务课程,增加民宿、营地、电竞酒店等产品知识的传授,加强行业和岗位的制度、标准、流程、技能的融入,以及服务行业重视的投诉、成本、质量、卫生、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探索理论的适用性和实践应用指导,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把握新业态领域客户的心理和需求,培养茶艺、花艺、烹饪、酒水调制、拍摄等特长。即原有课程在强化基础服务与管理意识的同时,将住宿新业态紧密相关的课程作为特色、拓展、选修课程进行补充。
院校应引导学生针对自己适合和擅长的岗位类别进行技能和能力准备,组织和鼓励教师和学生主动去民宿、露营地等住宿新业态蓝海观摩学习,开展教学实践、实习;探索建立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以增强学生对新业态的特色和亮点的认识,助力学生积累行业工作经验,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求职成功率和就业稳定率,赋能高质量就业。通过民宿、酒店行业协会牵线搭桥,主动与民宿、露营地对接,探索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管家、新媒体运营等实习岗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储备后备力量。
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住宿新业态人才培训要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文旅管理部门、民宿和酒店行业协会要完善培训机制、拓宽培训领域,积极开展住宿新业态培训,不断提升待业人群对新住宿的胜任力,提升民宿店长和管家等从业人员的岗位工作能力,加强民宿主人对行业投资和管理的认知,加强对新业态客户分析、新业态管理和服务、岗位技能实操、新媒体与新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同时在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融入乡村民宿发展与管理的内容,提升乡村民宿品质,助力新业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