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茹,胡晓伶,彭丽
婴幼儿期作为人生的起点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婴幼儿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婴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需求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01 年5 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年)》首次明确提出:“发展0—3 岁儿童早期教育,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2010 年7 月,教育部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重视0—3 岁婴幼儿教育,遵循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婴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加强早期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婴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对婴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3 年1 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启动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 指出:“把发展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列入当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建设相衔接,统筹安排。”早期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引导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然而,在高职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制约了早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工作要求,还需要加强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工作[1]。因此,本研究依托医药卫生类专业优势,创新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具有医药卫生素质的早期教育复合型人才。
早期教育专业具体是指0—3 岁早期教育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热爱早期教育事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爱心、责任心,既掌握一定的医药卫生知识,又掌握系统的早期教育基础知识、科学的婴幼儿养护和早期教育技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合并能够在托育机构、早教机构、幼儿园、社区、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早期教育、保育护理工作、家庭教育指导、早教管理与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早期教育专门人才。
“教医结合”是指早期教育专业与医药卫生类专业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结合。“教医结合”的“教”指的是通过教育、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学科,培养具备早期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早教机构、幼儿园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早期教育工作者。“医”指的是培养早期教育学生兼备一定的医药卫生保健知识,具备处理婴幼儿意外伤害、常见疾病预防和常用急救技术的院前简单应急处理能力,并且能够对婴幼儿合理实施保育护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教医结合”中的“教”是目的,“医”是手段,作为一种理念与思想,贯穿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是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2-3]。
幼儿突发意外伤害、传染病等潜在危险已是普遍现象,早教教师及保育人员就成了幼儿园各种健康、疾病或危险行为干预、保护行为的第一实施者。因此,提高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知识与突发事件的基本救护能力显得尤为迫切。早教机构兼备一定的医药卫生保健知识的早期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短缺,这一问题唤起全社会对婴幼儿卫生保育事业的关注。面对婴幼儿传染性疾病的处置、婴幼儿一日生活中营养均衡(营养不良、营养过度、食品不安全等)、婴幼儿受到伤害后的处理(意外伤害、故意伤害和暴力等)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应急处置(气候变化等)等能力会对早教机构婴幼儿卫生健康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给婴幼儿提供优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服务,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需要,助力早教机构、社区等相关领域婴幼儿卫生保育事业发展,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医药卫生素质,能够识别婴幼儿常见疾病,能运用临床儿科学基本技能处置婴幼儿一般危重急症状,具备中西医婴幼儿卫生保健一般知识和常用技能。
通过对早教机构、幼儿园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调研,对早期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其在日常工作中欠缺哪些医药卫生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修改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常见的婴幼儿安全意外伤害、常见疾病预防和常用急救技术教材,构建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教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早期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早教机构、幼儿园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能够对婴幼儿合理实施保育护理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具体构建思路见图1。
图1 早期教育专业“教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学科融合教育不是“随班就读”模式的简单的向下延伸[4],学院组建包括早教、医卫类老师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专业。早教机构、幼儿园有必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医学资源与医学力量,实现医学和早期教育的结合,共同为婴幼儿接受普通教育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5]。早教机构为“教医结合”专业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实践岗位和优秀的一线指导教师,通过每学期的见习和实习完成“学岗结合”,使得学生习得相关“教医结合”知识并在实践中检验运用。早期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优秀、经验丰富的师资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与早教机构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活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学生直接参与早教机构大型活动的组织、准备与开展。每学期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到早教机构跟岗、顶岗锻炼,提升学生岗位能力。通过院园合作、订单培养,实现学岗无缝对接,与早期教育机构联合开办订单班,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理论课程学完后到早教机构实习和就业。根据不同早教机构的顶岗实习就业单位和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共同确定实习任务和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及职前、职后能力培训等。双方选派有经验的专职老师统一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定期开展岗位知识能力培训,定期考核学生顶岗实习表现,监督和维护学生合法权利。
依照早教机构、幼儿园行业人才需求,早期教育专业构建了“双融合、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6],每年选派早期教育和医卫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加强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聘任早教机构优秀教师在学院承担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指导。共建专兼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团队。进一步提高双师比例,力争培养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以及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建立一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7]。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享数据和科研成果。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喜欢画画、讲故事,这就要求早期教师多才多艺,具有语言、音乐、舞蹈、绘画、体育、游戏、科技和工艺等方面的技能技巧,能组织并指导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引导每一个婴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早教专业的学生须掌握早期教育基本理论及其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早期教育专业技能,才能深入浅出地教给婴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才能有效地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另外,安全是早教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婴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弱,在早教机构难免会遭遇一些意外伤害、疾病等。因此,早教学生除了掌握早教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婴幼儿教育规律,熟悉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的教育能力、教育教学监控能力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之外,还应掌握一些在早教机构突发意外事件时能够运用的一些简单易行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早教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及社会用人单位对早教学生知识能力、专业技能的要求及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来确定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能力标准。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如表1 所示。
表1 早期教育专业“教医结合”学生专业能力
为早教专业的学生打造专业特色课程,建立完善的“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实践课模块”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院“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提出契合早期教育专业的特色教育理念,提供特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方向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以核心课为依托,辅修医药卫生类课程,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职业信心和业务能力。早教专业“教医结合”课程体系要充分与岗位对接,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培养早教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素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课程体系,构建“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顶层互选”的早教专业“教医结合”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底层”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组合、“中层”各具专业特色和“高层”可供交叉互选的专业与实践拓展课程平台,开发专业群“教医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强化课程思政特色课程建设。为了提高早期老师处理突发意外事件和疾病预防能力,需要对早期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增加幼儿保健、护理、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等医学方面的课程,使早期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能在遇到各种幼儿安全意外伤害情况时,第一时间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医学相关急救知识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教育专业院内“1+X”证书制度,强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学生理论知识积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的效果[8],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医药卫生类课程,通过辅修医药卫生婴幼儿护理保健等特色课程,培养医药卫生保育素养,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跨界融合发展。突出早期教育专业医护素质培养,进一步完善“教医结合、专业融合”,以“医、养、教”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院园合作,共同开发早教“医、养、教”托育标准与相关课程标准。
构建早期教育专业实训课程,首要的是要构建实训室。实训室是学生技能训练的场所,是进行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课堂,对于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和提升教学质量有重大帮助,既可以保证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实训室教学作为专业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学生学习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安排在实训室中,在一名或多名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应的专业训练,由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学生能在一个较为真实的场景中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训,把专业知识加以运用。只有通过实训室实训,学生才能了解其专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通过构建早期教育实训室、感觉统合实训室、游戏活动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训室、微格教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实训室、心理实验室等仿真化系列实训室,使早期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游戏、营养、卫生、保健、教育、医学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婴幼儿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婴幼儿动作技能训练和早期教育指导等婴幼儿教师必备技能,为以后创造性地从事婴幼儿保教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训应全天候对学生开放,满足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学生通过在实训中心的系统训练,缩小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保证较快适应毕业实习和就业上岗要求,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应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技能水平也是课程设置中重点考核的方面,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构建院外实习基地,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时间安排上尽量做到贯穿整个学期,且时长逐步递增。在实施上,要求实现院内、幼儿园或早教机构双方共同指导培养、共同考核,实行双导师制,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3]。
教育见习是师范专业学生从学习教育理论到教育实习之间的过渡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到见习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和教育观摩,加强学生对基础教育现状的了解,初步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加深对学科教育理论学习的理解,为教育实习创造条件,进而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早期教育专业具体实践课程见表2。
表2 早期教育专业“教医结合”实践课程构建
综上,虽然幼师培养在我国大中专院校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与成熟的模式,但早期教育不同于学前教育,它在我国引入的时间较晚,且主要是民营机构在引入这一国际化的教育体系。我国公办大中专院校目前开设早期教育专业数量有限。随着早期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对于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强调为培养出更多与早期教育教学有关的创新型人才,还需要积极分析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教学问题,分析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方法,进而才能有效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不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本文结合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分析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最后探究高职早期教育“教医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期推动早期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