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歌,两种情怀

2023-10-20 20:05:44崔盼盼
课外语文·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短歌行共谋宴会

崔盼盼

要了解一个人,不妨立足于他写的文稿和诗歌去分析。原因在于:第一,文学与内心的感情成正比。所谓“心有思,自成文”,因此,一个人写出来的东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真实的内心世界。第二,所写之事经得起时代的考验。一个人不能欺骗所有人,更不敢昧着良心写不合适的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谈及“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就是“三顾茅庐”的印证,这欺瞒不了别人。因此,依据文本,我们可以更为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们不妨立足曹操的《短歌行》,看他的慷慨与忧愁以及他的理想和抱负。

一、一首诗歌,两种情怀

《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我们知道,乐府诗大多数都是四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有自觉的代入感。《短歌行》本来有两首,我们教材摘录的是第一首。本文紧紧围绕文本的内容,分析其表达的两种情怀:其一是慷慨之情,其二是忧愁之苦。

(一)慷慨之情——慨叹时光不再,渴望共谋大业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那么它肯定是时间。每天在日出日落之间,每年在春夏秋冬之中,时间既没有给予谁多一点,也没有给予谁少一点,在时间的天平里,谁都是受益者。然而,时光又匆匆流逝,如白驹过隙。于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拿着酒一边喝一边高歌慨叹,时间真是过得太快了,就好像早上的露珠一样转瞬即逝,自己失去的时光也实在是太多了。诗人联想自己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打拼,为了黎民苍生、国家社稷每天过着刀光剑影的生活,不知不觉之间半辈子的时光已经过去。当然成绩也是斐然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义上维持着大汉王朝的统一,四境之内莫敢不从。所以,面对这样的境况,曹操是慷慨的,他叹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古代文人中,“酒”是特别的东西,开心时刻,当豪饮三百杯;悲伤时刻,当三杯两盏淡酒。曹操也不能免俗。但曹操喝酒,更是乐观与豁达的表现:时光虽不再,但并不妨碍他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时局。面对自己半辈子以来的成就,他乐意与人分享这份无上荣耀。于是曹操借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表达对这么多年共谋大业者的肺腑之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里描写的是,曹操举行了一次朝廷宴会,有“笙箫”之乐,有的人认为《短歌行》是“求贤之诗”,所以此时是曹操表达自己对贤人的渴慕。确实如此,曹操想借一次宴会表达这种情感,但目的归目的,宴会上表面的意思是,感谢大家这么多年不离不弃,今天在这里,请允许“我”奏瑟吹笙,恭请各位嘉宾一起共享这份荣耀。因为要成就伟业,单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绝对做不到的,需要的是一个协作的团体,幸运的是曹操有智囊团,也有军事过硬、忠心耿耿的将领团体,这是同时代的孙权和刘备所妒忌的。这样的宴会,也让他的智囊团更加团结和忠心,更为重要的是传达了一个信号——曹操想与天下英才一起共商国是,共谋大计,于是很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求贤若渴之意。

(二)忧愁之苦——苦闷英才流失,担忧求才不得

《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对于曹操来说,现实更为迫切,因为他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在人均寿命不及50岁的封建时代,曹操已经感受到了无限的惆怅。因为要维持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暂时和平的局面,单单靠一代人的努力是不够的,曹操深谙于此。如果没有后续人才的加入,随着老一辈人逐渐离去,国家有可能分崩离析,百姓还会流离失所,自己打拼半辈子的心血也会一无所有。因此,如何维系国家稳定成为曹操晚年重要的工作思路。于是,曹操由上文的“共谋大业”转到了“求贤若渴”的思想上来。他对着明月长空,抒发自己的忧叹之意:“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曹操把人才比喻成天空的明月,发自内心地忧愁——“什么时候我才能把你们拾掇呢?”言外之意就是说,什么时候这些人才能为我所用呢?但明月无语,于是曹操只能衍生“不可断绝”的忧愁,他更希望天下英才都能够穿越南北的田间小路屈驾而来。这里请注意,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汉丞相曹操,居然用“枉用”一词来形容自己,对于位高权重的他而言已经相当了不起。比较值得玩味的是“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一句,意思是久别重逢的朋友聚会。初次认识怎会说久别重逢呢?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前那些跟“我”分道扬镳的人也希望再次驾临这里,这种豁达、这份情怀,让人无限钦佩。曹操一直强调“唯才是举”,不管是什么等级的人,只要是人才,他都接受,包括反对者和批评者。从古代以出身、等级、权势为背景的落后观念来讲,曹操已经超越了时代。

诗歌的最后,更是袒露心声,将心底那份对贤才的渴望表达到了极致。他吟诵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首先,“乌鹊南飞”比喻当时很多人才都跑到了孙权和刘备那边去,让曹操很是伤心。但它们“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言外之意,南方其实不适合你们,不如回到北方来,因为这里有你们大展拳脚的地方,这里曹操引用《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来表达这种渴望,也表示他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想法。曹操更借用“周公吐哺”的故事[《史记》曾记载:“(周公)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来表达对人才的强烈渴望,可以说他已经在想方设法觅得人才了,足以见其诚恳,但人才并没有都投靠曹操,这也是他忧愁的地方。

二、曹操一人,震撼时代

其实,后世和同时代的很多人都鄙夷曹操,比如同时代的佼佼者,尤其是刘备、诸葛亮、孙权等这些与之对立的人物,是因为他们深深知道曹操实在强大,不管是在文学上,还是在政治上,抑或在军事上,包括在人性上,他悲天悯人,他心怀天下,都让这些人深深敬畏。所以,他们只能将其冠以各种名号,从心理上打击他,把他塑造成“奸雄”和“乱臣”。但曹操坚韧的本性铸就了他的乐观与豁达,不会将这些“虚号”放在心上,反而让他更顺从自己的内心想法,为国家的再次统一奔波劳碌。《短歌行》虽短,但哲思深厚,透露出来的是那份慷慨和忧愁,寄托的是他心怀社稷天下、渴望天下英才的心愿,就这一点来说,曹操不但超越了時代,还震撼了时代。

猜你喜欢
短歌行共谋宴会
庆祝宴会
环球时报(2023-02-09)2023-02-09 17:14:35
短歌行
黄河之声(2022年7期)2022-08-27 08:58:42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猫和老鼠的宴会
监督中的共谋与纵容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4:42
因地制宜惠民生 共谋福祉稳发展
中华建设(2019年8期)2019-09-25 08:26:02
快乐宴会对对碰
宴会场地的一般要求、规则
美食(2016年10期)2016-08-22 03:29:40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