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作用分析题”的解答技巧分享

2023-10-20 09:58:30陈笑笑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谷堆分析题行文

陈笑笑

阅读一篇文章时,一些同学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寻找线索,就更别谈分析线索的作用了。在此,笔者先带领大家了解一下线索的含义及其类型,再介绍一下解答“线索作用分析题”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助益。

一、什么是线索

什么是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全文发展的脉络,能贯穿文章始末,使文章化零为整、浑然一体。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的勤劳”为线索,凸显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情感”为线索,热情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美好品质。

了解了这些,我们还需知晓线索与行文思路之间的区别。一般来说,行文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遵循的一条思维的线路。了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我们就能知道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它往往贯穿了文章的始终。抓住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能知道整篇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围绕线索去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二、线索的类型

许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如某个物品、某种情感、某件事情等。一般来说,线索有以下几种类型:

1.人物线索。即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比如,在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所创作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作者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记录了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物品线索。即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当一件物品具有特殊的意义时,它就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比如,在严歌苓的《母亲与小鱼》中,“小鱼”是“母亲”精心制作的美味的食物,是“母亲”对“父亲”的情感寄托,象征了“母亲”对“父亲”卑微的爱。在小说中,“小鱼”贯穿了全文,是文章中的一条线索,能引发读者对爱的思考。

3.情感线索。即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感情变化。比如,《荔枝蜜》是一篇以情感为线索的散文。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我”小时候因被蜜蜂蜇了一下而“总不大喜欢”蜜蜂;接着写因为看到荔枝林,喝到荔枝蜜而“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当参观了养蜂场,了解到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后,“我不禁一颤”,对蜜蜂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最后,“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在文章中,“我”对蜜蜂的情感在不断地变化着。“我”对蜜蜂的情感就是文章的线索。

4.事件线索。即中心事件。吉尔贝·塞斯布隆的小说《干涸的眼睛》便是以事件为线索的。初看标题“干涸的眼睛”,一些读者可能会觉得“眼睛”是小说的线索,其实不然。小说的第一至三自然段交代了富翁存在的问题——眼睛不舒服,第四至八自然段则写了解决之道——八位大夫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富翁治疗。文章的线索是动态的,是治眼病这一核心事件。

5.时空线索。即时间或空间的变化。比如,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一篇以时间为线索的散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北京的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时间犹如一根穿珍珠的丝线,把北京春节里的吃食、景观、玩意都串在了一起。

6.见闻线索。即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比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一部以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为线索的小说。作者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的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三、怎样解答“线索作用分析题”

解答“线索作用分析题”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找线索。如果一篇文章是有行文线索的,那我们如何找到这条线索呢?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做:

1.看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其实已经揭示了文章的线索。比如,《背影》的线索是“背影”。作者通过描写父亲在车站送儿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看表时空的词语。有些表时间或空间的词语很可能就是“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就出现了“百草园”“书塾”等。作者所写的内容随着空间的转移而发生变化。

3.看文中的物品或物象。如果某一个物品或物象在文章中反复出现,那么它很可能就是该文的线索。比如,《羚羊木雕》就是以“羚羊木雕”这一常出现的物件为线索的。作者主要记叙了“我”在父母的催促下把送给好朋友的羚羊木雕要回来的故事。

4.看文章中表议论或抒情的语句。文中的一些饱含真情的句子往往揭示了文章的线索。比如,《猫》中有“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们的叫声是那么尖锐刺耳,使人觉得世界上若是没有猫啊,一定会更平静一些”“可是,及至女猫生下两三个棉花团似的小猫啊,你又不恨它了”“你不肯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呀”等,能反映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的句子,是以情感为线索的。

第二步是分析线索的作用。一般来说,线索有以下作用:

【实战演练】请阅读艾煊的《夜宿双堆集》,思考一个问题。

问题:尖谷堆上的“铁塔”在行文构思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铁塔是文章的线索。尖谷堆上的铁塔贯穿全文,使文章的内容前后照应,结构更加紧凑;②铁塔是作者观察的立足点,便于描写双堆集朦胧的月夜景象,营造寂静朦胧的氛围;③铁塔是双堆集今昔变化的见证,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与感受。

文中的“铁塔”第一次出现在第6自然段。“我”从小旅店走出来,攀爬上塔顶的平台。第二次出现在第8自然段,“站在尖谷堆的铁塔上四望……昨天和今天,事实和幻景,理智和情感”,“我”抚今追昔。第三次出现在第16自然段,“我站在尖谷堆的铁塔上,既看不到昔日的战场,而新的历史画面,在朦胧的月光下,也看不很清晰”。“铁塔”是双堆集今昔变化的见证,是作者观察的立足点,也是文章中的线索,勾起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总之,线索在文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快速抓住文章的线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当然,有的文章不只一条线索。这就需要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仔细,从细节中寻找线索,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作者單位:江苏省邗江中学)

猜你喜欢
谷堆分析题行文
谷堆和秃头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家长(2022年16期)2022-07-05 04:19:32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家长(2022年6期)2022-06-30 22:40:03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学生天地(2020年28期)2020-06-01 02:19:08
提高初中生解答《思想品德》材料题的对策
成功(2019年3期)2019-03-22 00:46:54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诡辩获罪
一条狗
滇池(2016年2期)2016-05-30 13:34:20
诡辩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