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珠,张 琴,姚巧兰,杨 婕,乔海华,蒋冬梅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499)
颈动脉血管超声由于其无创、重复性好、成本低,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查方法[1]。同时,该检查可无创性地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特点,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检测方法[2]。本研究对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805 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2021 年1 月至 2022 年12 月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805 例,其中男396 例,女409 例,年龄33 ~89 岁,平均(66.06±9.41)岁。
采用MyLab ALPHA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LOGIQ S8)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选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5.0 ~12.0 MHz。患者取仰卧位,双臂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头后仰充分暴露颈部(颈后可垫枕),检查时尽可能地偏向另一侧。详细检查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窦部及颈内动脉有无斑块并观察斑块的具体情况(大小、数目、范围、位置等)。
参照任卫东、常才主编的《超声诊断学》第3版[3]、《头颈部血管超声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颈动脉部分)》[4]诊断标准,正常人IMT <1.0 mm,若1.0 mm ≤IMT <1.5 mm 提示IMT 增厚,IMT ≥1.5 mm,凸出于血管腔内或局限性增厚,并高于周边IMT50%,可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观察并统计805 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观察并统计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05 例患者中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699 例,检出率86.83%,其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34 例,占16.65%,颈动脉斑块565 例,占70.19%,正常106 例,占13.17%。
在检出的699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男性检出率为92.68%(367/396),女性检出率为81.17%(332/409),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与性别有关(χ²=23.28,P<0.01)。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例(%)]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各年龄段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71.40,P<0.01)。详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例(%)]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脑动脉都属于肌性动脉,而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5]。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对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6]。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因此超声显像的颈动脉血管结构清晰,可以辨别出有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数量、性质等[7]。有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和进展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8]。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由于样本对象的来源、年龄、性别、所属地区等不同,故诸多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王晓君对[9]106 918 例40 岁及以上的调查对象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颈动脉粥样硬化加权调整后的患病率是28.8%。潘雯等[10]对辽宁省农村地区40 岁及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其粗发病率为42.1%。李孝闯等[11]对西安地区40 岁及以上体检人群进行调查,发现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总体检出率为33.21%。就上海地区而言,薛建华等[12]对上海居民进行调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总体检出率为36.1%。本组研究对象为门诊就诊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高达86.83%。以上数据均提示颈动脉硬化在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需引起全科医生的重视。
本组资料显示,男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高于女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男性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这与曹伟艺等[13]2014 年的观察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与男女激素水平及生活习惯的差异等有关[14]。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和饮酒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15],而男性中吸烟、饮酒的人较多,尤以吸烟暴露率最为显著,因此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危险因素[16]。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督促其改变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17]。年龄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18],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血管的弹性逐渐下降,血管内壁的渐进性损伤会导致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直至管壁发生粥样硬化,形成斑块[19]。本组资料同样也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80 岁以上组检出率高达98.11%,且多为颈动脉斑块。说明年龄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年龄是不可逆因素,故临床上应重点关注那些可逆因素[20]。值得注意的是,本研中50 岁以下群体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达50%,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达26.09%。有研究显示,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呈显著低龄化,中青年人群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频繁发生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2]。在临床工作中,对已经检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颈动脉斑块患者,应提醒临床医生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同时要注意定期复查,若发现病变程度明显加重、单侧发展为双侧、单发进展为多发或原有斑块突然消失等,应引起重视[7],必要时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心脑血管隐患。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非侵入性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手段,准确的超声检查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为社区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