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管理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2023-10-18 01:20王冬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王冬梅

[摘 要] 小组管理,在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小组管理中去感受责任感和集体感,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养成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文章通过分析小学班级中的小组管理模式、小组管理的作用,旨在真正实现小组管理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小组管理;班级管理;小学教育

在小学生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前提条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小组式管理方法去管理班级,小组管理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成果。小组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课堂和班级的管理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小组的教学管理只要用对方式方法,对班级的管理就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班级中的小组管理模式

所谓的“小组管理模式”就是教师将班级作为一个大的主体,每名学生都是在这一主体下的一个小个体,教师要从全局的角度将主体划分为多个不同的个体。

(一)小组管理的分组

小组管理的分组模式,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去实施:比如,教师首先可以去了解班级上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特点,从性格和特点入手,将学生分成小组。[1]教师可以让性格活泼的学生和性格偏内向的学生进行组合、搭配,组成一个小组。同学之间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将性格不同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使其变得活泼开朗一些。再如,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可以让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多多帮助能力稍弱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上的教学能够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况。在进行小组分组时,教师不可盲目地分组,一定要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组,达到小组管理的最佳效果。

(二)小组管理的模式

教师开展小组管理的时候,要奖罚分明。小学生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分辨往往依靠于对外界的感知,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是非观都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式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奖罚分明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是非观。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实行“加减分制度”,对一些成绩进步很多或是做了好人好事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对一些成绩退步或者是与同学发生了不必要的冲突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教师可以在每周一进行结算,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奖励一支笔或者一个小零食,对表现稍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让他们擦黑板或扫地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鼓励学生改进。奖罚分明的小组管理办法,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效率。

二、小学班级中小组管理的作用

第一,小组管理的班级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首先体现在:小组式的学习模式,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的集体感和责任感。现在大部分学生在家里都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导致有的学生性格比较自我。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经常会觉得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中心,同学及老师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顺应自己的想法。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因此会让有这些想法的学生在心里产生落差感,或者是因为这些情绪,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小组管理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树立责任意识,培养自己的集体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一些太过自我的情感。

第二,小组管理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因为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个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学生之间难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琐事发生一些小矛盾,但是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会导致一些敏感的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厌烦心理。班级管理的小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宽容,在学习生活中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如当教师布置一个小组任务的时候,学生可以更加从容、有条理地进行角色的分配和责任的分配,每名学生都在团队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去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培养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乐于帮助他人,还能够为学生在往后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

第三,班级管理中的小组管理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使班级内的学习氛围得以提升,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學习氛围。在小组管理的模式下,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有了团队意识之后,小组内部的竞争就会演变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的竞争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力。这种组与组之间的比较、竞争可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培养努力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让每名学生都为建设一个更加良好、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小学班级中的小组管理运用方法

(一)尊重个体,因材施教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性格特点上,更多还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掌握情况上。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每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如一些自信心比较强、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当他们做错一件事情的时候,教师是可以通过言语上的批评教导去管理的;但是对一些自尊心比较强、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当众批评教导会让学生感觉自尊心被伤害了,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尊重,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再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针对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进行细致划分,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对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高难度、有深度的题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学习的深度。[2]

(二)重视创新,注重实践

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标准在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方面对小学班级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的小组管理,不能停留于让学生仅学习课本知识的层面上。小组管理更多的是要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一些课本中枯燥、死板的知识点进行创新学习。小组管理也可以使得教学方法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让学生在追求创新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比如,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朗读文章是语文课上的一项基础内容,教师因为使用了小组管理方法,在朗读文章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分配任务和分配角色朗读,让每名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得小组管理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通过小组管理,教师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灵活地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中,通过实践将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能够更好提升班级管理成效,从而助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文奇.“小组合作”模式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5(14):41.

[2]杨文姬.科学构建合作小组实现班级有效管理[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9):29.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班级管理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