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运梅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总医院妇产科,福建三明 3661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女性妊娠期出现血糖耐量异常的情况,主要因胎儿在发育过程中会不断吸收母体葡萄糖,进而导致血浆中的葡萄糖水平随孕周增加而不断降低,孕期血糖异常不仅会对孕妇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降低临床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孕期合理控制孕妇的血糖值,对改善妊娠结局和确保母婴健康具有积极作用[1]。GDM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因此临床药物治疗需选择补充胰岛素,鉴于此,本文将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总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8例GDM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选择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的控制情况。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的GDM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盲法原则分组,对照组39例,年龄20~38岁,平均(29.36±2.11)岁;体质指数18~29 kg/m2,平均(24.81±1.26)kg/m2;孕周24~40周,平均(32.11±2.55)周。观察组39例,年龄20~39岁,平均(29.44±2.25)岁;体质指数18~28 kg/m2,平均(24.01±1.11)kg/m2;孕周24~41周,平均(32.55±2.61)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GMD的相关诊断标准;均为初诊,孕前无糖尿病史;经血糖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5.1 mmol/L;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8.5 mmol/L;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年龄<40岁;患者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孕前血糖异常;合并妊娠并发症、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史;认知、交流障碍;药物过敏体质;营养不良;脑血管疾病。
对照组使用门冬胰岛素(国药准字J20050098;规格:3 mL∶300 U)治疗,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分别在早中晚三餐前0.5 h注射,3次/d,初始剂量为6 IU/次,后续可结合患者的血糖变化遵照医嘱酌情增减用药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每晚21:00左右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40106;规格:3 mL∶300 U),初始用量为8 IU/次,后续可结合具体的血糖水平调整使用量,每间隔3 d调整1次,切不可私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必须遵照医嘱并结合自身病情状况。
两组患者均连续皮下注射治疗两周,注射位置可选择在三角肌、腹部和大腿皮下,每次用药注射位置不可重复,用药治疗期间需注意个人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少吃油腻、高脂肪食物,减少甜食的摄入量,多补充维生素和蛋白充足的食物,少食多餐,切勿暴饮暴食,合理控制自身体质量,按时完成每项产检,谨遵医嘱坚持用药,适当选择有氧运动来提高血糖消耗量,加速体内脂质代谢,持续性动态监测血糖,对患者提供糖尿病宣传教育,增加疾病认知,消除其顾虑和担忧,积极开导患者保持乐观、勇敢的心态积极面对并主动配合治疗。
血糖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用电子血糖测量仪监测并记录患者的FPG、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的变化情况。
妊娠结局:随访整个孕期,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如早产、巨大儿、产后出血等。对比两组剖宫产率。
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孕期发生流产、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
血糖达标情况:于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当FPG≤5.3 mmol/L,2 hPG≤6.7 mmol/L时即为血糖达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各项血糖值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组别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值P值FPG(mmol/L)治疗前9.45±2.22 9.61±2.31 0.312 0.756治疗后5.21±0.51 6.99±1.44 7.277<0.001 2 hPG(mmol/L)治疗前12.38±2.77 12.41±2.53 0.049 0.960治疗后6.01±1.08 8.97±1.99 8.164<0.001 HbA1c(%)治疗前11.88±2.42 11.91±2.33 0.056 0.956治疗后6.22±1.04 8.79±1.87 7.501<0.001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显然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为92.31%(36/39)明显比对照组的71.79%(28/3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比较[(),d]
表4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情况比较[(),d]
组别观察组(n=39)对照组(n=39)t值P值血糖达标时间6.11±1.07 8.98±1.43 10.035<0.001
GDM属于高危妊娠,其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GDM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多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眩晕等,若不及时纠正还会引发各种妊娠并发症,增加分娩困难度,严重影响母婴健康。GDM的形成是由于妊娠期女性激素水平紊乱,故而导致母体胰岛素作用被阻断,随着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特别是对葡萄糖的需求,为了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水平,胰岛素的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对于胰岛素分泌障碍者就会出现GDM,一般情况产后GDM者的糖代谢恢复正常,但需要孕期加强干预,否则会造成后遗症,产后发展为糖尿病[2]。
本文针对GDM的治疗选用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其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5.13%)和并发症发生率(5.13%)明显低于对照组(25.64%、23.08%),血糖达标率(92.31%)比对照组(71.79%)高,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两者胰岛素结合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科学性,对良好控制血糖和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作用。其差异的原因分析:门冬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均可借助胰岛素的分子与人体胰岛素受体结合,进而来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抑制和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最终达到降糖效果,两种药物结合使用能大大提高控糖作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维持人体平衡代谢,还有助于预防胰岛素滞留现象,避免发生低血糖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胎儿健康生长发育[3]。与胡会平[4]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观察组的妊娠结局不良率(12.50%)比对照组(33.33%)低,其低血糖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67%),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说明联合治疗效果比单一治疗效果佳。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首选药物,通过补充药物胰岛素来调节机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的问题,门冬胰岛素是其常用类型之一,属于超短效重组人胰岛素类,其分子结构、生物活性与人体胰岛素相似,通过皮下注射能快速与机体的脂肪、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来提高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率,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此药物起效快,安全性高,对孕妇及胎儿无不良反应,因此适用于GDM的治疗需求,但是此药物单一使用会出现低血糖、眩晕等不适感,因此临床需掌握好其用药量,同时还需搭配其他药物联合医治[5-6]。地特胰岛素是一种可溶性的长效基础胰岛素,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稳定的六聚体)和作用机制,能有效发挥生理性基础胰岛素的作用,通过皮下注射可缓慢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作用于各个靶组织,此药物的吸收时间长,能持久发挥药效来稳定血糖[7-9]。另外地特胰岛素的脂肪酸侧链具有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来控制下丘脑的食欲中枢神经,加强膳食干预后能良好预防患者体质量上升,有效预防并发症,增强治疗效果[10-11]。本文均选择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液,相比口服用药,皮下注射起效快,能直接作用于机体内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来发挥降糖作用,而且能避免口服产生的不良反应,其用药安全性有保障,特别是对于孕妇此类特殊群体,选择安全又方便的药物治疗更贴合患者的需求[12]。
综合上述,予以GDM患者实施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降糖效果好,安全性高,能快速、有效地维持稳定血糖,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