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开展随文练笔活动的策略

2023-10-17 02:10秦珊珊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火烧云随文景色

秦珊珊

小学生经历从口语到书面语、从阅读到表达的训练,才能逐提高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表达能力形成的特点,将习作要求落实在阅读课堂上,以随文练笔的形式化解难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提高习作能力。

一、依据语文要素开展随文练笔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落实,即在阅读时引导学生从文本中选择典范表达,学习、理解、把握其中的重点表达方法,开展随文练笔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

如教学《荷花》,课文所在单元语文要素中指向表达的学习目标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样的表达目标,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到清楚地表达。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有序观察到有序表达,才能实现写清楚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荷花开放的语段指导学生练笔。这一语段确实具有典范表达的意味:描写了荷花开放的三种姿态,先写的是“才开两三片花瓣儿”的情形,再写“花瓣儿全展开了”的情形,最后写“还是花骨朵儿”的情形。教师如果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就需要让学生把荷花三种开放的姿态按照自然开放的情形重新排列,即花骨朵在前,开两三片花瓣儿在中间,花瓣儿全开的在最后。有了这样的提炼,学生再进行随文练笔,就能够按照观察的顺序,清楚地写出花朵开放的不同姿态来,为写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打好基础。

二、针对学生习作问题开展随文练笔活动

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结合阅读文本的典范表达,有针对性地设计随文练笔活动,依次解决这些问题。

如在描写景物的习作中,学生虽然学习了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表达的方法,但在具体写到了一个地方时,觉得所到的地方没有东西可写。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习作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因而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在学习《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至四自然段,看看作者在写了地点的变化后,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并像编者一样把自己的发现批注出来。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这两个自然段看上去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但并不是到了什么地方就一定要写出该地方的景色,如第三自然段是“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却用“抬头看”写山上的情形,并没有出现山脚下的景色;第四自然段是“登上万寿山”,写的不是山顶的景色,而是俯瞰颐和园内的景色。由此学生总结出按游览顺序写时,可以写在游览地点上看到的别处的景色,尤其适合从仰视与俯视的角度进行表达。基于这样的方法,教师让学生仿写“站在十七孔桥上……”学生不再纠结自己不知道十七孔桥的特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写出站在十七孔桥上看到昆明湖和远处万寿山上的景色,有效解决了习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三、借助学习表达支架开展随文练笔活动

在随文练笔活动中,不是所有的练笔都可以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写就行的,尤其是学生处在习作起步阶段,自主习作能力还比较弱,还有那些表达能力有欠缺的学生,都需要教师在开展随文练笔活动时适时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借助支架进行表达,降低表达难度,使学生随文练笔进行得顺利一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如教学《火烧云》,课文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自然段具有典范性,适合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如果教师告诉学生课文第四自然段写“马”形状的火烧云变化很有特点,就让学生进行仿写,学生可能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这就需要教师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表达支架:从第四自然段中提炼出“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些關键词作为支架,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火烧云形状,写出具体的变化情形来。接下来,学生随即进行随文练笔活动,不仅不再觉得有难度,而且在确定火烧云的形状后,在“变化”环节还能写出更细致的变化,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这就是学习支架发挥的启发作用。

总之,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既不是教材安排了才训练,也不是多多益善随手就来,而应根据单元表达目标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火烧云随文景色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火烧云》的“变”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火烧云
火烧云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火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