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隽 王莺 钱江
Rh血型系统是最为复杂的血型系统之一,其抗原的免疫原性仅次于AB0血型系统。RhD阴性受血者一旦经过D抗原免疫后会有很大的概率产生抗D抗体,若再次输入RhD阳性血液就可能引起严重的溶血反应。Rh血型系统具有5 个主要抗原和18 种血清学表型,不同表型在人群中分布不一。在我国汉族人群中RhD 阴性比例仅为0.2%~0.5%,属于稀有血型的一种。本次研究调查金华地区无偿献血者Rh 血型抗原表型的分布特征,建立Rh 血型表型库,为患者选取配合型血液以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金华地区无偿献血者364 332 例,其中男性188 924 例、女性175 408 例;年龄18~60 岁,平均年龄(42.70±9.52)岁。每位献血者留取EDTA 抗凝血样5 ml。所有的献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
1.2 方法 采用RhD 血型定型试剂(IgM+IgG)对364 332 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RhD血型初筛。对于RhD 初筛阴性的标本,采用2 种不同厂家的RhD血型定型试剂进行RhD 阴性确认并分型。另选取14 552 例RhD 阳性标本分别用IgM 型单克隆抗C、抗c、抗E、抗e 试剂进行Rh 抗原分型并将分型结果归类记录,分别计算C、c、E、e 抗原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RhD 阴性检出比例 364 332 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初筛阴性1 734 例,确认RhD 阴性1 712 例,RhD阴性率为0.47%,D变异型22 例。
2.2 Rh 抗原表型分布 RhD 阳性表型,CCDee 和CcDEe 表型较多,分别为6 914 例和4 607 例,占比分别为47.51%和31.66%;CcDEE 和CCDEE 表型较少,分别为16 例和1 例,占比分别为0.11%和0.01%。RhD阴性表型,ccdee和Ccdee表型较多,分别为932 例和578 例,占比分别为54.45%和33.76%;CCdEe 和CCdEE 表型较少,分别为2 例和1 例,占比分别为0.12%和0.05%。
2.3 RhD 阳性与阴性献血者中C、c、E、e 抗原阳性率比较见表1和表2
表1 RhD阳性、阴性献血者C、c抗原阳性率比较
由表1 可见,RhD 阳性献血者C 抗原阳性率高于RhD 阴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8.13,P<0.05);RhD阳性献血者c抗原阳性率低于RhD 阴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84,P<0.05)。
由表2 可见,RhD 阳性献血者E 抗原阳性率高于RhD阴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57,P<0.05);RhD 阳性献血者e 抗原阳性率低于RhD阴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4,P<0.05)。
2.4 D 变异型献血者表型分布 本次筛查共检出D变异型共22 例,占RhD 阴性筛查总数的1.26%,其中Ccee 型11 例、CcEe 型3 例、CCee 型2 例、ccEe 型5 例、ccee型1 例。
RhD 阴性血液属于稀有血型,如何提高RhD 阴性血液的利用率,避免稀有血型的浪费以及科学合理用血,已成为当今的焦点问题。Rh血型抗原具备多态性和复杂性,临床上引发输血不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Rh 抗原引起的同种免疫所致[1],患者体内的抗体往往是通过免疫或妊娠等刺激产生,国内已报道了多例由同种免疫引发的溶血性输血反应[2~4]。据研究表明,RhD 阴性在不同种族和地区分布差异很大。在欧洲国家,白种人群RhD 阴性约占15%;非洲黑人RhD 阴性比例约8%,在我国汉族人群中,RhD 阴性比例约为0.2%,其他少数民族地区RhD阴性比率也较低。本次研究共筛查无偿献血者364 332 例,确 认RhD 阴 性1 712 例,D 变 异 型22 例,阴性率为0.47%,与国内其他报道的汉族人群RhD 阴性率相符[5,6]。1 712 例阴性献血者中,表型从多到少依次为ccdee、Ccdee、CCdEe,发现1 例罕见的CCdEE 表型,本次调查中显示的Rh 血型抗原表型分布与其他文献报道相似[7],提示我国RhD阴性人群抗原分布的多态性和一致性。14 552 例RhD 阳性献血者中,CCDee 表型最为常见,其次是CcDEe表型,CcDEE表型较为少见,发现1 例罕见的CCdEE 表型。1734 例初筛RhD 阴性标本中确认为D 变异型有22 例,从多都少排列依次是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表型,低于其他省市报道[7],D变异型中Rh表型分布没有固定规律。
本次研究中,RhD 阳性献血者C 抗原阳性率高于RhD阴性,c抗原阳性率低于RhD阴性组(P均<0.05);RhD 阳性献血者E 抗原阳性率高于RhD 阴性,e 抗原阳性率低于RhD 阴性(P均<0.05),表明RhD阳性人群的C抗原、e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RhD阴性人群,而RhD 阴性人群的c、e 抗原比例较高。由此推断,RhD 阳性人群输血容易产生抗-c、抗-E抗体,而RhD阴性人群输血容易产生抗-C、抗-E抗体,这两种人群输血后均能产生抗-E抗体。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Rh血型系统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中主要以抗-E抗体为主,因此对于E抗原的排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但目前的血型参比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围绕D 抗原开展,进而忽略了E 抗原在输血安全中的意义,通过开展Rh血型系统的抗原分型工作可以最大程度识别献血者的Rh抗原类型,明确献血者Rh抗原分型,预测其产生抗-E抗体的概率,为患者寻找配合型血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输血理念已由同型输注过渡到了配合型输注,对于有免疫病史的患者来说,配合型输注无疑是避免产生同种抗体的最佳手段。假设某患者已产生了Rh 系统的某同种抗体,临床解决方案就是鉴定其特异性并找寻针对这种抗体的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为其供血,规避免疫反应,达到良好的输注效果。但是,临时性抗原筛查工作耗时巨大、困难较多,也会耽误患者宝贵的治疗时间,延误病情,因此,建立本地区的Rh表型库以此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已迫在眉睫。基于以上情况,我站已尝试对14 552 例无偿献血人群进行4 个Rh系统抗原常规分型,应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献血者Rh分型结果并归类保存,逐步完善相应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借助计算机软件对其实施电子化管理,初步建立起无偿献血人群的Rh表型库。患者一旦提出临床配型需求,血站能够在第一时间从表型库中寻找配合型供者为其供血,从而为患者节约下宝贵的临床救治时间。既往已经通过Rh 表型库前后多次为某医院的Rh 表型为CCDee的地中海贫血患儿检索符合条件的献血者并成功输注血液,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宝贵的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构建Rh表型库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为患者快速寻找配合型血源并为实现电子化配血提供理论基础,表型库的建立还能针对性地进行血源招募,最大程度地规避Rh抗原引起的同种免疫。但是由于各方条件限制,导致参与本次研究的无偿献血人数偏少,目前Rh表型库不能全面反映金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Rh抗原的真实分布情况,将继续开展Rh抗原的常规分型工作并逐步扩充Rh表型库人员规模,充分保障特殊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