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玲
(广州市番禺区香江实验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是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它是指把现代线上教学同传统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都给发挥出来,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具体教学需求,制定一系列策略,引领线上线下教学常态化融合发展,将信息技术平台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带领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相互配合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课程内容,为课中学习做准备.但在初中数学预习中,学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预习方法不够恰当,二是预习目标不是特别明确.对此,教师可运用线上线下的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文字与插图内容,初步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把制作好的微课分享给学生,使其进一步熟悉新课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预习问题,提高预习效果[1].
在学习“三角形”时,本章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包括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稳定性、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等.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认真观察课本中的三角形插图,结合小学阶段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初步认识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使其了解新课内容.同时,教师把事先制作好的微课分享给学生,使其仔细观看,主要了解三角形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画法及性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演示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及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形象认知,使其更加全面认识三角形.之后,教师设置“动手试一试”的预习任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微课资源尝试亲自动手操作,制作一些常见的三角形模型,研究三角形有关线段与角的性质,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从多个方面预习新课,为课中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新课导入是讲授新知识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创新与优化新课导入环节,一方面,教师可运用实物教具、语言描述等方式呈现新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导入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2].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对于线下环节,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回顾有关数轴、有序实数对等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个数轴,在数轴上标出一些数表示的点的位置,像0,+1,-2,+3,-4等.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按照“排”与“列”的方式为班内部分同学标上相应的实数对,为新课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接着,教师拿出分别写有5排8号与8排5号的两张电影票,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个电影院的画面,然后设计问题链:5排8号与8排5号在哪个位置?是同一个位置吗?有什么区别?电影票上面的5与8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含义?让学生在问题驱使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与探讨,学生可能想到5排8号可以用数对(5,8)表示,8排5号则可以使用数对(8,5)表示.之后,教师顺势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结合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现场画出两条具有公共原点且相互垂直的数轴,让学生尝试找出(5,8)与(8,5)的位置,使其发现这两个位置的不同与区别.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不够强,在学习过程中极易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不断地进行重复性讲解,不仅不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陷入困境,难以保持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降低理解难度,并辅以线下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3].
以“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为例,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条长度不同的线段,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教师可让学生回顾之前有关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然后随机提问一名学生发言,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测量法与叠合法.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一个三角形ABC,并提出问题:如何比较∠A、∠B、∠C的大小?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与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先利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类比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也采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在这一环节,线下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动手操作,每位学生都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将其剪下来后与小组中其他学生所画的角进行比较,然后总结比较方法与结果,教师可同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线上演示角的比较过程.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描述采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受技术、设备、场地等多个因素的限制,不少教学活动无法很好地开展.除此之外,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也不利于正常教学计划的有序推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借助线上线下优势,以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将数学知识呈现出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适应学生的形象思维认知方式,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中心对称”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什么叫旋转?旋转有哪些性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旋转的知识,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实例,如汽车轮胎、摩天轮、风扇、风车、秋千的旋转等,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特殊之处?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这些物体始终保持不变,由此从旋转变换的视角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教师利用线上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将这些实物抽象成直观的几何图形,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图形绕它的中心点旋转180°,你会发现什么?在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这些图形的旋转过程,使学生发现旋转后的图形与同原图形重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学生也认识到中心对称图形其实就是旋转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教师可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使其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解题训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情况,还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其有针对地弥补、改进与纠正,并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积累经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模式优化与设计解题训练,要求学生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完成一些线上图案或者动态化的作业,同时完成一些线下书面作业,通过两者配合让学生熟悉多种题型,提高其解题效率[4].
以“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研究点和圆、直线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交流能力.但是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相关题目难度较大.在课后作业设计环节,针对线下作业,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和其它配套试题;针对线上作业,教师则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一系列比较新颖的题目,并设计一些图像类与动态类作业,丰富线上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作业的多元化,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复习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繁多,知识复杂多样,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内时间无法使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知识,增设课后复习环节就显得相当有必要.为促进初中数学线上线下教学常态化融合,教师在课后复习中同样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让学生对固有的纸质资料进行回顾;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复习,使其合理利用零碎时间,加强数学知识巩固[5].
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为例,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重点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表达式、性质、图像画法、平移规律、图像特征与系数a,b,c的关系、二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等知识.在课后复习环节,针对线下复习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及经典例题的解法,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错题,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自主设计一个有关二次函数的“知识树”,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在线上复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薄弱之处选择性地观看本节课的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动态化形式呈现二次函数图像绘制步骤,演示平移规律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为形象的认知.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与对比,最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综上所述,在新教育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与时代特色接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线上线下教学常态化融合,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切入,真正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完美结合,创新数学教学形式与流程,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更多乐趣,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