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新
(霸州市第八中学 河北 霸州 065701)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作为初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综合类学科,让学生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文化,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耐心思考和分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当一个学生有了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全新的蜕变,通过勤奋学习会收获到硕果累累的果实。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叛逆期的到来使很多学生产生自主意识,但缺少自主性,喜欢做主但不愿付出于行动。在道法课程中,教师会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和评估,创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模式,燃起学生心中的活力,让学生们能够尝到自主学习带来的甜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助推作用,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常态。
所谓自主学习从字面意思可以了解到,自主也就是自己主动,不受他人影响,不需他人催促,能够自己积极主动的付出行动,也就是在不受到任何人催促、支配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开展学习任务,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安排学习内容,能够自愿、自觉、自律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学习教学则是,在课堂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能够产生学习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学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两者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们能够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当先从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入手。课前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系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通过预习能够了解即将要学的相关知识,在正式课堂上胸有成竹、有备无患,提高学生自信心。道法课程包含的知识非常丰富,如果不提前预习,在学习期间会遇到很多沟沟坎坎,难以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力,重视预习环节,通过预习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对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在课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会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在整个预习过程中,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认真思考,搜集资料,标记出相关知识点、关键词句,把知识进行整理和概括,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从预习中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学习“法律伴我们成长”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会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们制定合理的预习任务,从单元整体的角度来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思想认知、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创设合适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教师会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法律资料,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法律意识,思考“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逐渐形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在正式上课期间,学生们积极踊跃地阐述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想法,分享搜集资料的全过程,并把整理好的相关资料进行分享,有的学生严谨、认真,制作本节课的PPT,把相关资料进行简单地描述,自己的想法一目了然;有的学生引用《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相关视频作为参考,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预习的目的为了在学习中更加高效,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预习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只有保持良好的习惯,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参与到预习活动之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获学习带来的快乐。
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清晰、和谐、平等、自由、开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身心放松的空间内,能够更好地投入进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作为道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方向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创设班级环境,还可以征求学生们的意愿来合理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规划,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拥有一个积极热情、饱满丰富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个人风格,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形成有效双向互动。教师可以采取匿名投票、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们心中理想的课堂学习环境,对当前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或建议全部接收。如:
(1)你认为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用吗?
(2)在课上希望哪些内容详细精讲?
(3)你喜欢的学习方式或方法是什么?
(4)如果你是老师怎样上好这门课程?
……
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活动,能够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感受,新颖的想法、创新的思维,能够给课堂带来新鲜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因势利导,布置课堂教学环境。
例如,在学习《师生交往》这一知识时,教师在这节课中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自主创编剧本,以话剧、喜剧、小品、音乐剧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把日常生活中对老师的真实想法通过剧情流露出来。有的小组把日常老师的心理、学生的心理描写出众,表现得非常亮眼;有的小组主要是以学生的角度来表达各种不同对老师的想法,如:对老师有抵触心理,见到老师躲着走;我很想与老师聊天,可不知从何说起;我们老师挺好的,但有时还是会怕等等一系列的反映。这种诙谐幽默的表演形式,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想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彼此的信任感,成为课堂学习氛围的加分项。
如果说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单凭教师一张嘴来进行讲授,又回到起初“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之中,那么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开展新的思路,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把知识进行整合与归纳,由静态文字变为动态画面,在此情此景中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消化,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增加不少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拓学生知识视野与创新思维,能够全身心沉浸于此。事实上,道法课程与日常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埋头苦学,以学习为主,接触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会认为所学知识远离生活。其实不然,作为道法教师深知与生活的联系性,在课堂讲授期间,将知识进行梳理,融入生活元素,与时俱进,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敢于迈出新的跨度,开展具有特色的课堂活动,从生活中不断挖掘教学素材,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深入知识内涵,多角度学习道法内容。情境创设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能够在特定环境下自主投入、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依法治国》这节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想法、感受,划分几个小组,抛出相关的话题,展开精彩辩论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跟从,而是有自己主观思想,能够理性分析问题、看待问题,通过尝试与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之间为一个话题争辩,相互表达各自观点,擦出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的能力,在学习中由被动走向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带领学生亲自体验,可以组织开展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开展道德与法治的第二课堂。教师会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扩大学生知识面,开展兴趣小组、游戏互动、模拟案例、推理实践等。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司法机构,如:法院、少管所、检察院、公安机关等,了解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进行活动调查。还可以带领学生前往烈士陵园扫墓、养老院照顾孤寡老人、社会公益捐书、捐物、志愿者活动等,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行为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从多角度引入,创设丰富的教学模式,对教材内容深入研读,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之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本质特色,彰显优势、突出重点。因此,作为道法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构建丰富多样、轻松愉悦的活动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多精彩瞬间,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道德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