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活动学生意外伤害应急处置及防范措施

2023-10-17 09:00年建威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现象体育教师校园

年建威

(嘉峪关市建设路小学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学科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已经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体育活动本身的性质特点,也决定了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常常因为快速移位、身体接触、器材使用等因素,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现象。另外,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教学安排、场地设备、天气等因素,产生各种意外伤害现象。因此,在校园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立足于各种体育活动中意外伤害,分析其产生原因,比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意外风险控制计划,是保证校园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1.校园体育活动中常见意外伤害和原因分析

1.1 校园体育活动中常见意外伤害

基于体育学科的性质,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园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出现意外伤害事物。关于“意外伤害事故”这一概念的研究,不同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结合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意外伤害事故就是在校园体育课、校园体育活动中发生的一些不可控制的突发事件,或者是非当事人主观意愿而产生的意外伤害事件。在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在校园体育活动中,造成的意外伤害现象比较多,主要涉及到肩部损伤、肘部损伤、膝部损伤、踝和足部受伤等,例如:擦伤、砸伤、挫伤、刺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痉挛、肌肉拉伤、肌肉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臼、腱鞘炎、晕厥等。

1.2 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校园体育活动中出现意外伤害现象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因素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出现意外伤害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中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常常认为体育课就是身心放松、玩耍打闹。在这种观念下,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心不在焉等现象;第二,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差,无论是运动的速度、还是运动的耐力与灵敏性都相对比较低,骨骼的坚韧性、关节的灵活性也比较低,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技术领悟不够到位等现象,导致其在体育活动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第三,部分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之前,没有认真按照体育教师的规定进行准备活动,致使身体的骨骼、肌肉的力量、弹性等都并未达到预热的状态中,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这种情况吓,学生一旦进入到体育活动中,就会因为准备不足出现各种各样的损伤现象;第四,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着装不够规范,过紧的衣服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体育动作伸展幅度,同时也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危险。

(2)教师因素

第一,体育教学随意性。当前,中学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由于教学计划非常随意,缺乏目的性,致使其设计的体育教学内容,常常与中学生的心理、身体发展相脱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降低了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性,也在很大程度生增加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率;第二,教学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基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必须要指导学生进行充分地热身,才能减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常常忽视体育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也没有结合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实施针对性的体育活动准备工作。如此,学生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现象;第三,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唯有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对其先后顺序进行合理安排,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体育教师常常忽视这一点,尤其是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致使体育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如:体育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在中长跑完之后再来调养,俯卧撑做完之后再练习倒立。由于这一体育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就根由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现象;第四,体育课堂管理混乱。唯有良好的体育课堂秩序,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降低体育意外伤害的关键。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体育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常常忽视体育课堂的管理工作,致使学生的体育自制力比较低,甚至常常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各种违纪、擅自使用体育器材等现象。而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产生意外伤害的关键;第五、意外伤害应急处理能力低下。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了意外伤害的现象,体育教师必须要第一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应急处理。例如:对待骨折的学生进行固定,对休克的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等。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体育教师缺乏意外伤害应急处理能力,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处理,甚至还会因为处理不当,导致学生产生二次伤害等[1]。

(3)其他因素

第一、从体育课程的性质上来说。与其他的文化课程相比,体育课程本身比较比较侧重于学生的身体断乱,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必须要调动自身的身体机能,对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短跑、接力、立定跳远等,这些体育项目中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意外现象,导致学生产生摔跤、身体碰撞、器材撞击等;第二、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失修等。中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学校体育器材使用年限过长、使用人次过于频繁等,导致学生在使用的情况下,常常出现爱你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现象;同时,学校的体育设施还因为没有得到定期维护,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在这种情下,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伤害现象;第三、天气因素。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天气的因素,因为天气过热出现脱水中暑的现象,也会因为天气过冷,导致学生产生肌肉痉挛的现象,也会因为地面湿滑等产生摔倒等现象,最终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现象。

2.校园体育活动学生意外伤害应急处置及防范措施

2.1 重视安全工作,增加安全工作投入

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说,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中学校园体育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伤害现象,保障校园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必须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体育活动的安全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应积极贯彻相关的文件精神,成立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工作小组,并制定相关的应激预防方案;同时,还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监管力度,坚持定期对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对教师的应急处理能力进行考察;另外,还应持续加强校园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的管理,明确所有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的使用年限,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明确其损耗程度,检查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针对一些存在危险因素的体育设施、体育产地,应做好明确的标志;最后,为教师配备简单、有效的急救器材。当校园体育活动出现意外伤害之后,体育教师必须要借助一些简单的急救器材,对学生进行应急处理。因此,学校必须要配备简单、有效的急救器材,包括:止血带、绷带、三角巾、夹板等,只有将其配备到位了,教师才能在第一时间内对学生实施急救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对学生的伤害。

2.2 强化体育教师安全预防效率

体育教师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安全预防能力,直接决定了中学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基于当前校园体育活动中常常出现的意外伤害现象,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活动中学生安全的直接负责人,教师必须要明确“安全第一”的意识,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体育活动。例如,在体育训练的时候,应明确告知学生体育项目具备一定的危险性,使得学生从心态上重视起来,逐渐将其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还要明确强调体育活动中的各项纪律,尤其是规定学生的体育衣着、运动鞋,避免佩戴具备危险性的物品;明确体育课堂的管理纪律,杜绝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追打嬉戏等下现象。

第二、适度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在校园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性,必须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尤其是针对一些强度比较高、运动性比价激励的体育项目,必须要量力而行,做好教学中风险规避;尤其是针对一些身体有疾病的学生,教师应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其实际情况相契合的体育活动内容,以免学生因为体育活动过于激烈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事故[2]。

第三、强化学情的把握。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校园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意外事故,体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体育课堂活动之前,必须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具体来说,应做到: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针对学生的重大疾病史、身体受伤史进行记载,尤其是关注体质特殊的学生;掌握学生在体育活动前后的即时状况,可借助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出现了感冒、发烧等不适的现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运动量。应结合学生的体质情况、运动量,坚持分类推进、循序渐进等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特殊的学生进行照顾和保护;还应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倾向、课堂纪律、运动习惯等,实施有序的体育课堂组织,以免学生产生各种意外现象。

第四、科学设计体育活动过程。为了有效降低校园体育活动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体育教师还应对体育活动的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即:结合具体的体育活动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身体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体育教学手段、体育教学方法,切实做好与体育活动项目相关的安全保护计划。在体育活动课前,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组好针对性的课前准备,使其与后续的体育活动内容相连接;针对一些技巧性的训练,应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指导其量力而行。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弱的学生,可先指导其开展一些基本性的训练,以便于学生快速逐渐适应体育运动。否则,一旦忽视了准备性训练,就会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意外事故。

第五、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养成极强的细节意识。在校园体育活动中,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体育教师还应树立“全过程”的细节意识。在上课之前,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将其中包含安全隐患的器材进行更换,彻底扫出场地上的障碍;在课堂教学之前,还应对学生的脸色进行观察,了解学生是否存在身体不适的情况;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应反复强调安全规则;并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关注学生放松的环节,保证学生都能进入到良好的状态中。可以说,体育教师唯有对体育课堂上的细节进行全方位、过渡观察,才能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各种意外伤害事故[3]。

2.3 提升教师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中学校园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将其按照事故的发生现象,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常出现的运动中暑、肌肉痉挛、关节脱臼、昏迷、骨折等现象进行科学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的伤害。例如,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出血现象时,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出血部分,实施不同的止血方法。通常,如果学生出现了四肢出血现象,就可将学生受伤的肢体进行抬高处理,使其高于学生的心脏,降低出血量;如果学生出现了动脉出血的现象,就可借助压止血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关节脱位的现象,可结合学生伤肢情况,实施不同的固定方法等。如此,通过体育教师第一时间内的急救处理,有效降低了学生的伤害程度,为其后续持续治疗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帮助[4]。

2.4 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学生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体育活动中学会自我保护。首先,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可引导学生观看体育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故,使得学生形成强烈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体育课堂,从教学细节入手,坚持全过程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其次,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正所谓是:无规则、不体育。良好的体育规范是保证学生安全的关键。体育教师在强化学生安全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体育活动的内容,制定详细的体育课堂规则,真正做到言出必行,针对违反体育课堂规则的学生进行处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准备活动不认真、体育课堂中嬉戏打闹等现象,才能有效避免体育活动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最后,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缺乏运动经验,在陌生、突发的情况下,学生常常因为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低下等现象,导致其产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基于此,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现象,教给其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术。如:当突然被绊倒的时候,可蜷身顺势一滚;当从高处掉落的时候,尽可能采用屈颈、以手抱头、用肩背着地等措施[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学生、教师、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在校园体育活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现象。基于此,唯有立足于意外伤害产生原因,对症下药,实施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意外伤害现象,才能确保校园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猜你喜欢
现象体育教师校园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