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

2023-10-17 09:00朱福祥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朱福祥

(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民第七中学 甘肃 临夏 731300)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正确认知,有利于学生适应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被纳入了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活动处于探索阶段,而教师之间的专业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没有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没有将学习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等。基于此,下列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教师带来一定启发,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1.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

1.1 立德树人教育观

中国的教育事业将立德树人当作了根本。因为教书育人并不是只对学科知识进行教授,更是要让学生了解知识背后蕴含着的内涵、深意,使其能够明确学习的意义是什么[1]。作为一名教师,很容易在观念方面出现问题,将重点放在知识的教授上,不自觉的分离教书与育人。而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为了给国家和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保障,所以,教育是一项培育人的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将立德树人的教学观树立起来,使学生既能够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知识,也可以形成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质。

1.2 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教学观

课程意识及学科本质教学观为教师对课程的客观理解的直观表达。就学科教学而言,其简单来说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进步,并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感受到知识中蕴含着的深意,从而实现学科本质教学,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

以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将教学划分为两种,即狭义教学和广义教学。狭义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授,使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掌握。广义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课程当作主体,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引入的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多样化的,可以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意识、观念。

1.3 学生学习教学观

在教学中,应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为了确保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需要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当教师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他们将不再是传递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支持,以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的问题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实施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地理教学时会存在一些观念上的问题,导致教学行为与新课标要求不符,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了制约,下列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2.1 未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想办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探究,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及感悟,对知识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3]。而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会将讲授法利用起来,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授,但是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所以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不深,很有可能会出现学过就忘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不太理想,就更别提核心素养的培养了。

2.2 未将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重视起来

之所以要开展理论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快速有效的进行处理、解决[4]。而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可以对丰富的理论知识进行记忆。但是让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时,其就会出现不知道该从何入手的情况。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学生自己欠缺结合二者的能力。

2.3 未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指导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除了重视知识教授,还要进行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然而,目前多数教师只注重教授相关知识,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当下的教学方法较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不同的效用,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下列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方法进行了研究。

3.1 通过课前导学激发兴趣

在长时间的研究中发现,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学生可以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其就可以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并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探索,从而在加强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5]。由于课前导学环节教学活动的初始环节,该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可直接决定整体教学情况。且其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让学生感受相关内容的魅力和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基础,设计课前导学。

例如,在教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环境与区域开发时,如果教师执意要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会出现兴致缺缺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为:(1)这样的教学活动没办法让学生眼前一亮,所以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快速集中起来,即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无法听进去。(2)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相对枯燥,且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前导学环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选择课堂导入方法,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用调查法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图文声并茂的方式,而在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后,课堂教学并具有了图文声结合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将其利用起来辅助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航拍中国第一季与新疆有关的一期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了解新疆的地理情景,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可以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入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当下的教学活动应将学生放置于主体地位,而问题的提出能够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进行有效探究,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可以将该方法利用起来。就本课而言,教师可以提出的问题有:你们知道我们可能会学习哪些内容吗?听到问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相关内容,课堂氛围会变得异常活跃,从而为相关知识的教授提供便利。事实证明,多媒体技术在课前导学环节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分析研究,从而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保障。

3.2 渗透人地关系进行教学

人地协调观念为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其对于学生站在地理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而言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可以推动学生成长与发展。那么怎么才能对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进行培养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地关系。使学生能够在人地关系的渗透中明确人地协调有着怎样的优势、好处,人地关系不协调的形成原因有哪些[6]。

例如,在进行农业的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就需要明确:人地协调观念的培养是教学目标之一,而人地关系的有效渗透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的目的,能够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部分知识恰好可以进行人地关系的渗透,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将科学合理的方法利用起来,完成人地关系的渗透。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种植业分布、畜牧业分布等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简单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农业生产的各种人地关系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得到有效培养。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案例,并以此为依据使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相关内容。比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桑基鱼塘利用起来,提出探究桑基鱼塘的生态学原理、运行方式的任务,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协调的人际关系进行感知。又如教师可以将青海湖过度捕鱼的事件引入,使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人地关系不协调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要采用怎样的措施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发生转变,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对人地关系的构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及探索,从而形成一定的人地协调观念。此外,在教学完知识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作业,使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于人地关系的内容然后,阐述自己的想法。如有必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相关事件中的人地关系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可以对人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了解,可以形成较强的人地协调观念。事实证明,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人地关系的有效渗透,可以使相关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人际关系进行感知,并形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而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可以推动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与发展。

3.3 开展微专题教学活动

微专题教学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要素,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微专题教学具有以小入手、深入探究的特点,能够帮助教师全方位了解某一区域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之间联系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微专题教学活动的应用,通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微专题教学活动利用起来,借助其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进行培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为依据,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在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微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降水量与黄土高原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但是,专题教学活动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各项能力处于发展之中,所以在该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与理想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及引导,所以,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来,带领学生对固土措施、降雨在植物种植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使其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微课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黄土高原的情景创设出来,以此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使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及探索,并借助该过程加强气候、植被、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此外,微专题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微专题教学活动时,需要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微专题教学活动的小范围和深度,也使得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全貌,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指导和帮助。

3.4 将实践活动重视起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的有效路径。而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对地球的表面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而且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被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将实践活动重视起来。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相关内容特点为出发点,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能力,并使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例如进行工业相关知识的教学时,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并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造性地设计实践环节,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成长与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相关内容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学生对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有意识地设计实践活动,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并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调查类作业,让学生对某一区域内的工厂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由于此类作业难度较大、实践性较强,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可忽视。为了提高整体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每组十人,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在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并通过合作、交流获得一定的成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登录官方网站,收集相关资料,并基于数据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环境对工厂的影响。在学生获取资料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写实践报告,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形成学习能力,并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因此,注重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为他们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没有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没有将学习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等,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上述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策略,比如通过课前导学激发兴趣、渗透人地关系进行教学、开展微专题教学活动、将实践活动重视起来等,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这些方法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并确保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从而推动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