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琴
(定西市临洮县第二中学 甘肃 定西 730500)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1 年修订,下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地理课程及其教学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掌握对未来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地理,从而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涵盖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还包含了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内部构造、气候与气象、人口与城市等多个领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综合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多种思维方法与技能有机结合,以全面、多角度的视角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社会,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挑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作为综合性学科的代表,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大单元教学鼓励跨学科的融合与整合。地理学科本身就涵盖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通过大单元教学,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地球构造和地貌的同时,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而形成全面综合的地理认知。第二,大单元教学注重实践和探究。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地名和数据,更应该是学生亲自实践、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地图解析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洞察地理现象背后的学科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运用学科必备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地理学科大单元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中师生面对的一系列综合性问题,往往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必备知识予以解决,这势必要求基于学科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对问题能够进行全面地分析、综合性考虑的学科必备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性思维的发展和综合性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考虑,寻找最优解决方案,这培养了学生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中具有综合素养的时代新人。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及时注重按照课时教学,往往将地理学科的知识点划分成多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都被割裂开来,学生只在各个知识点之间进行片段性的学习,缺乏对整体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技能的全面认知。如学生在一个单元中学习地球的构造与地貌,而在另一个单元中学习人口与城市地理学。这种知识分割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使学生难以将不同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性的地理认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之处,主要表现在学生往往缺乏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无法亲身体验地理现象与实际问题,导致学习停留在书本上,缺乏对地理知识的真实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地球的气候与气象时,学生只在教室里通过图表和文字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缺乏实地观察和实验的机会。实践薄弱也影响了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使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模式显得单一。现有的地理教学往往注重单一的解题模式,即通过熟练记忆地理知识点,完成标准答案的填写。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多角度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时,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定义和数据,却不具备对城市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探究的能力。缺乏综合思维的培养,学生难以从多学科、多领域的角度去解决问题,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深化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制作、环境调查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探索,使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收者,更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和应用者。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观察和感知地理现象,获取真实的数据和信息,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宇宙中的地球》一单元的教学为例,通过实践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综合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太阳高度角的实地观测,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观测太阳的高度角,并记录观测数据。通过实地观测,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太阳高度角的影响。而学生可以根据实地观测数据制作太阳高度角分布图,将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太阳高度角在地图上标注出来。通过地图制作,学生能够将观测数据转化为图形表示,更直观地了解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分布特点。此外,学生还可以调查当地不同季节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间等气象数据,并分析其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通过环境调查,学生能够了解太阳对气候和季节的影响,认识到地球与太阳的相互作用。
合作探究是一种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积极教学方法。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分享知识、讨论问题、共同解决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有效沟通的能力,还能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基于大单元学习的创造力。基于合作探究活动的教学也进一步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形成综合思维的集体智慧。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作。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实地调研任务,如研究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共同收集数据、分析资料,然后共同探讨问题,并形成独特的解决方案。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默契精神,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科必备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上的大气》一单元的教学为例,通过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复杂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去不同的地点进行大气温度和气压观测。学生可以用温度计测量不同地点的气温,并记录下来,同时还要观测气压计的示数。通过实地观测,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气温和气压的变化,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每个小组将自己观测到的数据整理汇总,进行比较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地点气温和气压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大气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见解。然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答。例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温高、气压低,而两极地区气温低、气压高?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可以得出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影响。
教师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地理大单元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具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地理学科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拓展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多媒体辅助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多媒体辅助还有利于学生获取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搜集、整合与分析信息的综合能力。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表面形态》一单元的教学为例,通过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不断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基于大单元整合的综合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风成地貌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展示风蚀作用形成的丘陵、沙丘、蝌蚪状地貌等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风成地貌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多媒体辅助的视觉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风成地貌的分布图和分析数据,通过展示风成地貌的分布图和相关的分析数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风成地貌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多媒体辅助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表和数据,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是综合思维培养的重要目标。地理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知识视野,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科核心问题、提出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督导见解,建构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培养学生学科综合思维和学习创新能力。开放性问题的设立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同时,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展开独立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城镇与乡村》一单元的教学为例,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形成综合认知。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如“城乡景观的变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城乡景观的差异背后反映了什么?”等。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从地理、历史、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镇或农村地区,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关系。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访谈调查等,从多个角度收集和整合信息,形成独立的研究成果。然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其发现。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创意,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叉。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积极推动跨学科融合,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形成全面的认知,培养学生从多学科、多领域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促进综合思维的培养。
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产业区位选择》一单元的教学为例,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的关系,形成综合认知。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可以引入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农业布局策略。学生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角度去分析农业布局的合理性,从而形成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全面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态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学生可以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保护等角度去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从而形成对农业区位因素综合影响的认识。此外,在学习农业布局时,可以结合社会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会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学生可以从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去分析农业布局的合理性,从而形成对农业布局的全面认知。
综上所述,通过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教师期望学生在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地理学科必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对学科必备知识的综合认知,学会从多个维度去看待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学科关键能力。这些综合思维能力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学生成为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提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