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人生的第一个大循环

2023-10-16 00:58:42彭峰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小树林蜗牛小朋友

一、研究的调整,是一种机缘

研究的调整,有时候真是一种机缘巧合。

2017年8月之前的5年时间里,我一直沉浸在省规划办课题“提升儿童语言表达品质的阅读课例群开发研究”中,发表了系列论文和课例。2017年8月,我从溧阳市外国语学校调到了溧阳市实验小学燕湖校区(后更名为溧阳市燕湖小学),分管教学和教科研。当时,一年级正逢统编版小语教材第一年投入使用。大家都抢着到其他年级任教,不愿意去教一年级。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带头去教一年级,提前把课件做好,并在上完课后,以叙事的方式把课堂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将课件分享给同事们,并发在“彭文峰会”公众号。教学叙事很受同事们和公众号粉丝的欢迎,每篇阅读量都在3000以上,这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于是,我天天坚持制作课件,撰写教学叙事。

当我向张文质导师说我在教一年级时,他很高兴,希望我多教几年一年级,把一年级研究透。后来,我还成了他一年级研究中心的创始研究员。

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研究中,我着重研究三个方面。

首先,研究语文课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细节。在我看来,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度过的教育生活、学生在课堂中的交往、对他人及课堂的尊重、彼此的鼓励等,都是教育应该关注并引导的。然而实现这种引导,需要生成无数的“教育的细节”。

今天,我们背诵《上课歌》。背完,我一边画甲骨文的“礼”字一边说:“‘礼这个字,最初是祭祀的意思。上面的两串,是玉串,下面是有脚架的鼓。所以,‘礼这个字,表示敲鼓,献上玉石,敬奉神灵。如果小朋友会背诵《上课歌》,能提前两分钟坐到位置上,并静静地等待上课,这就是懂‘礼,有‘礼的人,要受到赞美。”

此刻,教室里安静极了。

——选自一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第一课时教学叙事

以上叙事片段中,我呈现“礼”字的解读,以天天诵读《上课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的相关准备。语文课的第一要务就是育人,而育人的目标就是借助这样的一个个细节得以实现。

其次,我从“语文品质”的角度去解读课文,以“感悟课文美好的语文品质”和“提升每一位儿童的语文品质”为核心教学任务,不断探索教学策略。

手捧每一篇课文,我都会从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两个方面来解读。《咕咚》这篇课文中,第3、第4自然段用了几个感叹词,我解读时发现,根据表达需要,不同的情景要用不同的感叹词。“不好啦、快跑哇、逃命啊”这三个词组,需要表現小动物们的恐惧、呼救,所以用“啦、啊、哇”这三个感叹词,如果用“呀”,就不太能够表现这种感觉。更加微妙的是,即使都用了相同的“啊、哇”,在朗读时,音的长短、高低也应该有所不同。解读时,我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两方面去发现课文表达的美好,再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去感受这份美好。这样的研究以及生成的课堂,总是让我觉得余味无穷。

再次,我始终不忘对儿童的研究,理解儿童的需求,激发儿童的兴趣,帮助儿童提升语文品质。儿童的情感与思维都沸腾起来了,这是多么美好的课堂样态。

“丢三落四的贝贝,一回家就要新铅笔、新橡皮,每一天都这样,难怪妈妈那么吃惊,那么奇怪,那么生气。现在我们再朗读下,你一定能读得更好。”

“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一位小朋友皱着眉头读道。我立即赞美,并有意引导:“你妈妈生气的时候,是不是也皱着眉头?”他点头。接下来几位,读得实在太好了,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他们读出了“疯狂”的妈妈,读出了“惊讶”的妈妈,读出了“用手指着责怪”的妈妈,当联系了生活体验,配上了动作、表情,朗读也变得更生动了。

——选自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教师需要让儿童情感与思维沸腾起来,帮助儿童在学习中链接、运用、丰富自己的经验;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支架,让他们的情感与思维的奔腾拥有“跑道”;帮助儿童发现课文美好的语文品质,让他们体会到创作自己的语言作品的成就感……

立德树人、语文品质和儿童立场,是我的语文教学研究始终关注的重点。

二、教学叙事的背后,有酸有甜

教学研究,需要和持续的系列写作结合在一起,才会不断深化,不断提升。以教学叙事的方式对语文课堂进行记录时,我重点描写课堂里语文教育的场景、情境、细节,细致描摹一些学生典型的学习样态,具体描写自己的内心体悟,叙事中总有那么一些“故事味”。

课堂“故事”,无法等出来,需要做出来。我在教学叙事里,对儿童集体和个体课堂学习的描写和感悟记录得比较多,对儿童语文品质的表现及其进步记录得比较具体,尽量呈现现场情景是我写叙事时的立场。

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朗读。接着出示三个瓶子,让学生说说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小朋友大多只说到了一个方面,我就引导学生用上“而且”,说出两个方面:因为中间的瓶子瓶口小,而且里面有半瓶水。但是左边的瓶子里面没有水,右边的瓶子瓶口很大。

看图辨别,说出理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又锻炼了说话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但是”前面部分,朗读时的心情是高兴;“但是”后面部分,朗读时的心情是失望、着急、难过。通过关注“但是”这样的关联词,让小朋友感受到乌鸦心情的变化,效果的确非常好!

他们读得真不错。我请小朋友们带着表情来读。语气、语调、表情以及蕴含的感情“区分度”很明显,读得有味。

——选自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上面这个叙事片段中,对于“但是”一词的关注,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中蕴含着不同的情感。

这节课,我带着同学们理解蜗牛爬行之慢所带来的有趣的“错位”,引导他们运用一些字词。“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从哪个词能看出蜗牛家离小树林很近?”(旁边)让小朋友先朗读,补充两个句子:“朱峻熙的旁边坐着( )。( )在我们学校的旁边。”

“朱峻熙的旁边坐着徐馨语。”大家笑了。“燕湖公园在我们学校的旁边。”“小树林可是一个好地方,而且离小蜗牛家这么近。转眼到了春天,谁来读一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小朋友朗读——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想象说话:春天来了,阳光洒到小树林里,小树( ),花儿( )。小朋友想象说话,感受小树林的美好春光。

——选自一年级上册《小蜗牛》第二课时教学叙事

课堂“故事”,需要让学生成为主角。这个叙事片段中,两位同学就成了主角,这样的课堂设计让语文学习变得很有趣。

总而言之,课堂“故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语文学习,是育人行动的一个个细节。就是以这样的理念为宗旨,我和学生共同创作“故事”。课后,我将教学叙事发布在公众号上,受到了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喜爱。这份喜爱,是我写作之初没有料到的“惊喜”。

写教学叙事,对记忆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一般这样做:一上完课,如果没有其他工作,就会立即写教学叙事,这样对于课堂上的场景记忆比较清晰,复盘就相对更加具体、鲜活。一开始,哪里记得住那么多细节,写起来又费时又费神。后来锻炼多了,记忆力也强了很多,即使隔了一天,我还能把课堂现场原原本本复原在笔下。有很多老师在公众号里问我:怎么记得住的?用录音笔吗?我从来没有用过录音笔,当然也没什么秘诀,练习多了,对课堂的记忆力自然就强了。

三、没想到一口气出了六本书

当我的教学叙事系列写了快两年时,张文质导师说可以出书了。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负责图书策划的刘艳春编辑,根据我的叙事风格,对这两本书做了非常好的栏目策划。最后,我和张文质导师一起确定了书名:《一年级如何教得更容易——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二年级如何教得更扎实——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

教三年级的第一天,我就和班里的学生约定,我会把每个学生的姓名都写进我的书里,课堂上谁发言、朗读等,我都会写进去。同学们都喜欢这个约定,课堂表现也越来越好。这个约定,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使命感和神圣感。

因为有了前两本书的出版经验,《三年级如何教得更顺利——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四年级如何教得更清楚——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五年级如何教得更精要——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五年级这本和徐菲老师合著)都相继顺利出版。

第六本《六年级如何教得更高效——彭峰儿童语文教学探索》也已经写完,正在完善、修改中。这本书是我和工作室成员一起完成的,很快就会出版。

这六年,是研究的六年,是写作叙事的六年,是出版的六年。一心一意,持之以恒,心中有信念,笔下流真情。这六年,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大循环,让我有了与众不同的体验,有了踏踏实实的成就感。

只要认真研究,用心写作,积极分享,身为教师的人生价值就能够得以积淀,获得升华。随着一本本叙事作品的出版,2021年12月,我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后来,我又被评为常州市“龙城十佳教师”。

感恩一路支持、帮助我的同事、朋友、领导和各位编辑老师。

下一个六年,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彭峰,江苏省第十六批特級教师,常州市溧阳市燕湖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猜你喜欢
小树林蜗牛小朋友
美丽的小树林
学生天地(2020年20期)2020-06-09 02:57:16
快乐的小树林
蜗牛说
小朋友们都哭了
小蜗牛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孩子(2016年7期)2016-07-11 19:26:40
蜗牛(共3则)
Let’s DIY Poster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