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的聚焦、辨析与推断

2023-10-16 08:35傅登顺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挑山工思辨性辨析

摘要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也是当下语文任务群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阅读需要思辨,而思辨阅读与思辨性阅读是有区别的:前者倾向于方法,后者倾向于策略。为此,完善思辨性阅读的程序与对策是思辨性阅读的关键:一是聚焦,确定思辨性问题;二是辨析,展开思辨性过程;三是推断,盘活思辨性结论。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 思辨性阅读 思辨性问题 思辨性过程 思辨性结论

引用格式 傅登顺.思辨性阅读的聚焦、辨析与推断[J].教学与管理,2023(29):28-30+39.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新标准》)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与其他五个学习任务群相比,其不仅在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上要求更高,而且渗透于其他五个学习任务群。思辨阅读与思辨性阅读的层次是不同的:思辨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而思辨性阅读是一项完整的阅读策略,它有比较固定的程序和相关的内容。为此,探索与完善思辨性阅读程序,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深化思辨性阅读的当务之急。

一、聚焦:确定思辨性问题

聚焦,原意是指使一束光聚于一点,这里比喻视线、注意力集中于一点。教科书中的课文是精挑细选的经典文本,是阅读的样本,然而不少教师解读不出经典,把课文当普通文本来教。这不仅浪费教材资源,而且大大削弱了教学效益。思辨性阅读首要的任务是聚焦经典、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思维。

1.聚焦问题

经典是隐藏在文本中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规律,往往是学生首次相遇的语言现象。教师要聚焦经典课文,提出问题,然后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一课一得”,在持续的阅读中“得得”相连,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序提升。

首先,比较中发现问题。初读课文就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篇课文与已学课文有什么不同,主要是不同文体课文与同一单元同文体的不同文本的比较,以及与课外阅读文本的比较。如统编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一文,“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是鸟群栖息地和自由自在活动的理想场所,但写法上与其他写景状物类文本不同:先集中写榕树,然后再集中写鸟的活动。学生阅读后对“鸟的天堂”印象特别清晰,榕树形状和鸟的活动铭刻在心。其次,提炼中聚焦问题。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积累和迁移运用,教学中最好给这类文章结构取一个便于记忆的名称:树鸟分离法。学生通过“方法+例文”的方法关联记忆并积累。如果每教一篇课文都能发掘出与其他课文的不同特点,并给予相应的名称,就能发挥好课文经典样本的引领作用。

2.确立方向

聚焦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开端,尽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发现问题后不进行深度研究也是白搭。教学中要由问题类型与性质确定阅读研究方向,展开针对性教学。如 《鸟的天堂》 聚焦的问题是:以描写对象安排结构,并由系列问题群引领研究方向:您发现这篇课文与学过的类似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把树和鸟的活动合在一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样写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哪类景物的描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课文把树与鸟分开描写,既能把树的静态和鸟的动态描写得充分、深刻,又能很好地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描写,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3.厘清程序

厘清程序,主要指围绕问题(学习主题)安排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典型活动和过程性评价,即顶层设计和程序安排。如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挑山工》一文,最大亮点是文本内容组合的特色,即人们眼中的挑山工、作者眼中的挑山工和作者心中的挑山工的叠加组合。由此,可以设计《挑山工》学习任务群:继续沿用单元“寻人物品格,制作人物品格卡”学习主题,依次安排了四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任务一:立足课文,识人物——聚焦人物挑山工;任务二:人物对比,说登山——聚焦人们眼中的挑山工;任务三:深入探究,品哲理——聚焦作者眼中挑山工;任务四:感受精神,树偶像——聚焦作者心中的挑山工。每个任务都安排相应的典型活动和过程评价。如围绕任务一安排这样几项学习实践活动:从单元整体出发,明确“寻人物品格,制作人物品格卡”——挑山工学习主题任务;通过资料、照片、影视以及作者创作的画作等全面感受和了解挑山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产生 “奇怪的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的疑惑,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铺垫。这样的教学程序安排,有效地把人物与精神结合,逐步推向深入,最终达成由物质向精神的转化。

聚焦问题固然重要,而聚焦问题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更为实在,如由问题群确定教学方向,由系列任务,通过典型活动与过程性评价展开教学过程。

二、辨析:展开思辨性过程

辨析,有辨别与分析两部分。辨别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加以区别;分析是把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辨析是思辨性阅读的核心,只有通过深度辨析才能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1.确立辨析问题

辨析,首先要明确辨析问题,辨析问题要具有思维含量,要对文本特点的捕捉和深度解读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用。同时还要厘清不同类型问题应采取的辨析方式。

(1)辨别问题。辨别问题,主要是指对信息、问题、说法和结论等加以区别和组合分析,辨析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并采取相应的自主行为。这类辨别能力与生活能力紧密相关,必须从小培养。如教材二年级下册 《小马过河》中的小馬,第一次过河为什么那么犹豫不决,而第二次过河却是那么淡定自如?她从妈妈的话里听懂了什么?读了课文之后,联系生活,说说你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吗?是怎么解决的?学了课文后有什么启示?

(2)认知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的成长期,也是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思辨性阅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想象思维。如教材二年级下册《大象耳朵》一文传递的是认知思维,教学要围绕课文结尾“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展开辨析思维,如“发现不同,保留自信—议论多了,产生怀疑—刻意改变,反而遭罪—得出结论,重回自信”。

(3)说理问题。说理主要来自说理文。说理要说清道理(观点)、方法和依据。如教材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说理。该文采用并列举例的说理方法:第一个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波义耳发明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的故事;第二个是20世纪初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第三个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发现: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大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他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该文说理的依据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情境,论证有力。

(4)推理问题。推理或实验得出的结论会有误差。这是受无关变量的干扰,排除无关变量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必须要做的。如教材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一文,為什么“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但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为什么“后来不说了呢”?因为依据与结论发生矛盾:一是认知上的错误,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二是把父亲的玩笑当真。

(5)决策问题。决策要做到百密无疏,需要有一体共生的多维整合思维。如教材五年级下册《跳水》一文,是谁导致船长的儿子爬上桅杆顶端横木的?是什么让船长做出用枪指着孩子逼他跳水的?这两个问题都需要综合分析,多维整合辨析。

深度辨析依赖于问题的质量,上述的几类问题只是举例,教学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情况与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控制无关变量

严谨的科学素养需要从小培养,控制无关变量是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严谨科学素养的关键。如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蜜蜂》一文,为了证明“蜜蜂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作者通过实验验证: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并在身上做上白色记号,走了四公里才打开纸袋放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第二天有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边采蜜边飞回来,这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虽然已经证明假设成立,但蜜蜂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靠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一秘密当下还无法揭开,为进一步探索秘密提供支撑[1]。

3.多维分析思维

规律的发现是观点、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前提,是多维分析的结果。多维分析思维是一种高层次、高质量的高阶思维。如《跳水》一文中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自己的孩子逼他跳水?多维分析:孩子从小生活在船上熟悉水性;孩子站在桅杆横木上便于跳水,估计孩子从桅杆上跳入大海的高度是安全的,船上有二十几名水手,施救力量没有问题,船上有成套的施救设备,这些是船长决策的直接因素;“这一天风平浪静”,跳水比较安全是决策前提;船长手里正好握着一把枪是决策的偶然因素。综合这些因素才造成了船长的果断决策[2]。

为此,多维分析思维不仅要考虑到多维因素的整合,还要厘清多维因素在问题形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三、推断:盘活思辨性结论

思辨性阅读是为了发现语言文字特点与运用规律。问题解决离不开前期推断,推断包括判断与推理,表面看推断只是思辨性阅读的收官阶段,而事实上它贯穿阅读的整个过程。

1.思辨性梳理与探究

《新课标》由2011年版课标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项语文实践活动,调整为“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尤其是“梳理与探究”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成就和新挑战。

(1)语文知识的梳理与探究。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字词句段篇的分类比较清晰,但对字词句段篇的内部梳理与分类往往是模糊的,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特点认知不足,进而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随着 《新课标》 落实的逐步深入,需要补上这一课。如“详略得当”到底有哪几种类型,何时选用,由于缺乏梳理,一直是一笔糊涂账,应该好好梳理梳理。

(2)文体文本的梳理与探究。小学语文涉及到的文体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就小学生而言,同一文体的文本分类是基础,进而在阅读中逐步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如小学阶段教材共编入近60篇童话,具体可以分为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品如 《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品如 《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品 《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代表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乌鸦喝水》等[3]。

(3)文本思路的梳理与探究。梳理文章思路是教师解读文本、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依据。对同一文体不同思路的梳理,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加深对文体的认知,更能丰富学生的表达类型。如说理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采用的是例举法,例子须典型;《表里的生物》是判断推理,强调判断推理的科学性;《落花生》是类比性说理,关键在人性与物性的相似性。

梳理是积累的后续,也是探究的前提,梳理的条理性、结构性和有效性是有效积累与探究的关键。

2.思辨性阅读与鉴赏

《新课标》提出的“阅读与鉴赏”语文实践活动,对阅读提出了新要求,阅读不仅是理解,还要具备有分析、有比较的鉴别性欣赏与吸收。

(1)主旨的文化内涵。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自信所指的“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记叙类作品,教学中要重视分类、理解和熏陶。如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少年早慧”主题课文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少年闰土》《两小儿辩日》等;反映革命文化的主题课文有:《朱德的扁担》 《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金色的鱼钩》《小英雄雨来》《冀中地

(下转第39页)

(上接第30页)

道战》等;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课文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邓小平爷爷植树》《花的学校》《桥》等。

(2)内容的优化整合。对文章内容组合的鉴赏也是阅读与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挑山工》 一文,“人们眼中的挑山工—作者眼中的挑山工—作者心中的挑山工”梯度叠加组合;《落花生》一文“详略得当”的布局形式,文章有种花生、收花生和议花生三部分,种花生和收花生仅是文章开头第一个自然段的三句话,大量篇幅是议花生,有14个自然段。

(3)结构的独特创新。文章的结构安排也是阅读鉴赏的主要对象,阅读要善于借鉴别具特色的文章的结构。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题眼是“毁灭”,文章的重点却不写毁灭,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写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和文物,只是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用很少篇幅写了圆明园的毁灭,这是悲剧文本结构[4];《鸟的天堂》采用“动静分离”表达结构;《海上日出》分别写了晴天、多云、黑云等不同天气时的海上日出,重点写晴天的海上日出,其他两次仅写差异。

(4)语言的含蓄幽默。含蓄、幽默是表达艺术的结晶,是个人素养、情操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是高端阅读与鉴赏。如 《灰雀》一文,列宁含而不露的含蓄表达,既教育了孩子,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充分体现伟人的语言艺术和崇高人格;《白鹅》一文,作者采用了多重对比,有鹅与鸭、鹅与狗的对比,鹅与“我”的对比,鹅与“我”家人的对比,刻意夸大鹅的高贵,贬低狗和其他动物,以及“我”和家人,不惜自嘲自黑,使读者忍俊不禁,充分展示了漫画家特有的观察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

思辨性阅读,链接着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发挥着迁移作用。它不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检验思辨性阅读效益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傅登顺.揣摩: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抓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01):57-60.

[2] 傅登顺.独特体验 创意表达:散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追求[J].语文教学通讯,2023(03):31-35.

[3] 傅登顺.对小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出文体味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3(04):41-46.

[4] 邱小郭,傅登顺.还原: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有效渠道[J].教育科学论坛,2023(13):25-29.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挑山工思辨性辨析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弘扬新时代“挑山工”精神 永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党员干部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我国著名景区内挑山工调查报告
我国著名景区内挑山工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角色定位研究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