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花?张雅楠
摘要: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其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与素养。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着教师课程思政与数字化素养不足、教学对象认识的充分性不足以及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足等困境。随着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的颁布,专业课程思政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本文借助教育数字化,依靠线上线下教学交互平台,从关键点、凝聚点、突破点和落脚点着手,提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教育信息化;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数字化
基金项目:2023年度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SZX305)。
冯艳花(1991-),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张雅楠(1993-),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数字化、信息化正逐渐改变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生活、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的战略行动,逐渐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的步伐。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正积极地发生转变,并在高职教育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1]。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把握“为谁培养人”这一关键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协同共育,共同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他们是未来“幼有所育”的中坚力量,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当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结合数字化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适合学生实际学情的思政教育,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本文就当下数字化大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中所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改革的意义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礎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媒体、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2]。由此可见,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要任务,同时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其专业课程中融入热爱幼儿、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认同等思政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师观,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不仅要充分挖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四有好教师”等思政元素,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改革,利用SPOC、MOOC等教育理念,借助超星、雨课堂、畅课、慕课等线上线下交互性教学平台,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路径。
通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数字化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标准建设、数字化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等,建立起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体系。
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困境
(一)教师思政素养与数字化素养不足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建设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推动课程思政设计、实施的关键角色,因此教师的思政素养是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同于思政课程教师,其在日常工作、教学、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思政元素较少,课程思政素养不足。在课程思政建设认知方面,教师对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整体持认可、支持的态度,但这一态度更多是被学校等外力驱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融入频率较低;在课程思政建设知识方面,高职学前教育教师受所学专业的限制,所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较为片面化,如在《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中主要侧重于融入师德师风,思政元素较为单一;在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能力较弱,较难有效融合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且缺乏一定的教学艺术,容易造成专业知识教学和课程思政引导“两张皮”的现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此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数字化素养的不足,也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思政的效果。2022年12月,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要求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但当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育数字化尤其是课程思政数字化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困境。
首先,现阶段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线下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单向的知识输出较多,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意识不强;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的、完整的教师数字素养,缺少提升管理体系与激励政策,难以调动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兴趣性与积极性。其次,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能力不足,对于专业课程思政相关的线上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传播、互动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对于部分中、老年教师而言,难以适应当下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教学技术,对于操作诸如超星、雨课堂、畅课等数字化教学平台以及制作微课等数字化应用能力不足。
(二)教学对象认识的充分性不足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对象主要分为单招生和普高生两类,且部分高职院校以单招生为主要生源。部分单招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而言较弱,但也有部分单招生在入学之前学习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以及绘画、舞蹈、钢琴基础。普高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相对而言较强,但前期专业技能基础较为薄弱。总体而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情较为复杂,整体自我监督与学习的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较低。面对具体的学情,高职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思政应积极挖掘学生兴趣点,鼓励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但在现阶段的专业课程思政中,教师常常局限于常规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多为线下单向输出模式;又或者局限于片面的课程思政内容,导致思政元素与社会时事相脱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难以引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足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要有效地实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离不开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个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包括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融入方式设计、效果评价设计与师生互动设计等方面,但是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而言,在上述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单一化。课程思政含义广泛,元素众多,但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所融入的思政元素,仍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现象。不少高职教师觉得上述的很多思政元素离自己、离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太过遥远,因此所挖掘的思政元素也主要集中于建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培养“四有好教师”、建立师德师风等方面,对于社会热点、学生的兴趣点、需求点不够了解,导致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跟上时代的快速发展。
其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生硬化。随着信息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当下教育数字化、教育信息化2.0的大背景下,较多教师依然使用单一的线下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以单向输出为主,其中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关度低,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对于互联网时代下长大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生硬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其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课程思政效果也大打折扣。
再次,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片面化。在传统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中,对于总结性评价的依赖性过重,实时的教学反馈与评价对于教师而言操作性较难,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而言也存在着同样的状况。一方面教师更加注重在课堂上讲授思政元素,却很少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导致教师对于学生掌握课程思政的效果难以进行有效评价;另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评价设计中更加注重总结性评价,对于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学生实时地掌握情况缺少及时的评估。
最后,专业课程思政延伸断层化。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专业课程思政延伸性不够。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传授以及评价集中于课堂教学这一场景,一方面压缩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另一方面造成学生思政学习的断层,难以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立体化、全方位的思政学习模式。
三、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一)关键:打造富有数字素养和思政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
专业课程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主渠道,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实施专业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在当下教育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打造一支富有数字素养和思政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首先,应着力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利用数字化改革课程思政的认知。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给人以重职业技能、轻价值刻板印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转变这种刻板思想,摆脱外在的、被动的课程思政认知,真正地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于我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意义,清楚“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的教育目的,将自己转变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同时,在当下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转变以传统的纸质教材、课本为唯一载体的认知,进一步认识到数字化带来的教育变革,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的方式方法。其次,借助互联网及教育数字化平台,通过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数字化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思政素养,打造一支富含数字素养和思政素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二)凝聚: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教学体系
相比于传统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而言,数字化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在思政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空间及时间方面存在诸多优势。在教学资源方面,随着MOOC、超星、雨课堂、畅课等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平台的兴起,教师既可以自己制作微课上传平台供学生学习,也可借助丰富的互联网思政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边界;在教学模式方面,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利于打破传统、单一的线下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更加适应新时代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空间及时间方面,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教学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打造课前、课中、课后立体化的教学空间,避免学生思政渗透在课内、课外的断层,从而获得更加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教学体系的建设不能局限于上述教学资源的获取、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也要探索、建立包含电子课程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微课、电子试题库等内容的整体建设体系,以达到思政渗透与专业知识掌握并重,思政元素全方位渗透的教学效果。
(三)突破: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
大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小到敬业、诚信、爱家乡、爱幼儿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可以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浩如烟海,仅凭借某一位或几位教师的思政素养是难以全面覆盖的,因此建设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的共享资源平台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同课程的教师可针对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探索,如《学前教育学》中扎根幼教的教育情怀、科学的儿童观与教师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教学研究态度,《手工与玩教具制作》《声乐》《钢琴与儿歌弹唱》《学前儿童舞蹈技能》等技能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将一大批专业课程与教师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联合起来,借助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起适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提供一个可以随时学习、借鉴、分享的平台,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丰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
(四)落腳:构建动态化、立体化的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是衡量一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重要标准,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而言也同样如此,它是检验一门课程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3],但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仍然存在重技能、轻育人,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应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构建起动态化、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当下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可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化、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
如在畅课这一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平台上,课堂之内,学生可通过线上讨论、弹幕等形式,以及在每次课程结束时通过线上教学反馈的形式,对本次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实时了解、掌握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课堂之外,教师可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分享思政视频、思政文章,了解学生思政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思政测试成绩等,以此来掌握课程课外思政的效果。通过上述动态化、立体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能够更加及时地、全面地掌握学生思政学习的效果,从而对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及时地巩固与调整。
四、结束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下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打造富有数字素养和思政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程思政数字化教学体系,建立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动态化、立体化的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才能够建设起更加全面的、高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模式。
作者单位:冯艳花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张雅楠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moe.gov.cn).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moe.gov.cn).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_教育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