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收集到的300份A职业院校学生在线问卷调查及30个企业雇主对职业技能的认知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职业雇主更重视的是有效沟通能力、资源处理能力和技术技能,学生则认为他们的技术技能、社交技能和情商对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笔者针对两者的认知差异提出建议,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可持续发展 职业发展 认知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1-0023-05
2022年,新修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职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技能人才,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科技在推动国家经济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素质技能人力资源在社会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意识到高素质技能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后,大多数国家正积极通过以产业发展技能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较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是培养学生将来进入职业领域所需的职业技能并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职业教育要帮助学生走好从教育领域进入职业领域的第一步。职業院校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的特定技能,因此比其他教育类型毕业的学生能更快速地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受相应领域企业雇主的青睐。跟普通教育相比,这种职业技能的习得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始终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且通过实践教学去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及文献综述
(一)职业教育与培训概述
职业教育和培训(VET),通常被称为定向技能教育,指学生通过技能教育来获得相应行业的工作技能指导和经验的总称。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不仅缩短了学生的上岗就业时间差,而且让学生一毕业就已经具备了熟练的劳动技能,因此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职业道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教育必须始终确保所提供的教育和培训是以市场为导向,与行业前沿技术紧密结合,并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保持一致。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任何差距都会增加学生上岗就业适应期,使他们感受到因为所学技能与市场的脱节带来的就业压力,进而影响学生及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因此学校要探索可持续性职业发展的人才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是否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是衡量职业教育成果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职业院校学生岗位胜任力及职业技能迁移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也曾出现职业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供需失衡的现象,甚至曾经出现“6 000万专业技术人才岗位中,约有1/3空缺或者技术不合格”(郑红,2012)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探索“化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症结”(毛丽、李峻,2022),即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协调的矛盾。这些改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办学体制上,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建立“双元”育人机制,树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二是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上,对标中高端产业及产业中高端水平和国际标准,联合行业企业,健全师资、教材、课程、教学等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标准。三是在教师资源建设上,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构建教师与行业导师校企双向人才流动机制来丰富和优化职业教师队伍,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创新试点“1+X”证书制度,“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之间的融通,彰显了职业教育的跨界特征与类型特征”(毛丽、李峻,2022)。五是在职业教育价值导向上,突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另外,职业教育也在加快向本科方向建设和发展,“培养、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使其具有较好的岗位迁移能力”(郭广军、李昱、刘亚琴,2022)。可以说,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三)理论基础
关于学习的可持续性与职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TLT)强调,提高个人意识会最终给学习者带来明确的学习目标(Mezirow,2018)。Schnep et al.拓展了转化学习理论,强调个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并建议增加元素语境作为转化学习理论的第四个基础要素(Schnepflfleitner,2021)。同样的,Crites的职业调整模型理论(Crites,1976)是当前被广泛研究及应用的理论,其提出的策略广受企业雇主及职业院校的青睐。Crites的职业发展量表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职业规划;Ertelte et al则进一步强调了学徒制对可持续职业生涯的整体作用(Ertelte et al,2021)。此外,York的USEM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理论(Pool,L.D.,2007)不仅指导高职学生自我评估就业技能,而且帮助他们制订职业规划。这些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以上理论从不同侧面研究了职业教育,给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不同的指导策略,然而,这些研究都是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其得出的总体有效性也是基于具体项目。本研究旨在通过调研了解A职业学院学生对职业技能可持续性的认知与企业用人标准之间存在的认知差异,探讨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差异的路径。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们提出了“企业雇主与学生之间对职业技能存在显著的认知差异”这一研究假设。这个假设的提出基于以下三个理论: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TLT)、Crites的职业调整模型理论和York的USEM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理论。此外,本研究的假设还基于感知差距的理论和概念,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也基于以上理论模型。以上提到的理论基础没有一个单一的理论能够包含所有的要素,因此,如果对相关要素之间缺乏了解,那么都可能会导致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目标的潜在差异。在文献中使用的‘职业技能’这一概念是一个构念,Smith et al.认为,职业技能是“随着新的子结构的增加而增长的”(Smith,C,2014)。Neave认为,“作为一个概念,职业能力很难达成一个共识。相反,关注的每个要素都可被解释为浮动的指标”(Sin,C.;Neave,G,2016)。因此,基于以上的理论,将职业技能作为一个浮动的指标来研究职业教育启发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当然,对职业技能的认知差异还有许多其他的假设,然而,本研究主要围绕上述主要假设和问题展开研究。基于数据分析当下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与市场人才需求是否存在失衡,并分析失衡的原因,進而提出对策,以缩小这种失衡,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300名A职业学院学生和30位企业雇主。参与调查的学生是已经完成实践实习且即将走向就业岗位的学生,企业雇主所从事的领域不做限定。
(二)问卷设置及调查方法
研究的理论框架是基于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中提及的成人学习的反思性判断和宇宙学概念(Mezirow,J.,1997)、Crites的职业调整模型理论的决定因素及突出个人选择和发展职业的反应和York的USEM就业能力结构模型,以及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对就业技能的感知和自我评估。此外,问卷的设置还参考了Van et al.(Van et al.,2018)和Paadi(Paadi,K.,2019)之前的研究。基于以上理论及研究成果,本次研究问卷设定职业技能为以下十种类型:计算技能、虚拟技能、认知技能、社交技能、情商、技术技能、资源处理技能、人际交往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和创业能力。
调查数据是通过在线调查的方法收集。运用在线调查方式是因为它覆盖面广、成本低、效益高。学生和企业雇主的调查数据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type scale)的5分制进行收集。职业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自身掌握的每项职业技能胜任力的评估,分值为1—5分,5分为最高分;第二部分是对十项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企业雇主的问卷调查是要求企业雇主根据企业实际用人的标准来对十项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从1(极不重要)到5(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298名A职业学院学生和28名职业雇主给予了积极回应。
(三)数据分析
收集数据之后,针对学生职业技能认知的重要性和胜任力调查数据,笔者采用图表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为了找出它们的集中趋势,每个研究项的平均值以图标或数据的方式呈现。针对企业雇主对职业技能感知的调查数据,笔者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包括平均数和最高值。之后,笔者对企业雇主与学生对这些技能的认知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基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目的是寻找缩小企业雇主与学生认知差距的路径,以减少双方的观念差距,使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1.学生对职业技能重要性的感知
根据Mezirow的转化学习理论,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Mezirow认为,通过批判思维模式改变其意义结构的转化学习应该是成人学习的一个关键,同时也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功能(战姗姗,2019)。因此,学生对职业技能重要性的感知,体现在其对各项技能重要性的认知上。由此也找出了学生与企业雇主之间的认知差距。学生对各调查单项技能重要性认知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学生认为重要性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技能、技术技能和情商,而资源处理能力和虚拟技能并不那么重要。另外,为了便于分析学生对十项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认知,可把数据制成直方图(如图1)。图1所示,把技术技能、计算技能及情商三项排在重要性第一位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06%、17.99%及15.14%。相比之下,把有效沟通能力、资源处理技能及虚拟技能的重要性排在第一选项的占比较低,分别为6.05%、1.47%及2.2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认为专业技术及情商在找工作时是重要的职业技能,而有效沟通能力、资源处理技能和虚拟技能则不那么重要。
2.学生对自身职业技能胜任水平的感知
学生对自身职业技能胜任水平的感知的调查数据是根据李克特量表(Likert-type scale)的5分制进行收集,掌握程度最高分为5分,掌握程度最低分为1分。从表3统计分析的结果看出,选项平均分值排在前三的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及社交技能,分值为3.38分、3.32分及3.30分;掌握程度最低的三项为计算技能、虚拟技能及创业技能,分值为2.96分、2.96分及2.89分。此外,从单项技能掌握程度最高分(5分)的调查结果分析,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和情商,占所有学生人数的比例为16.78%、16.11%及16.11%。这些结果表明,学生对相关专业技能的整体掌握水平均值不算太高,涉及个人情商等人际关系技巧均值相对高一些。
3.企业雇主对职业技能的感知
表4显示了企业雇主对职业技能重要性的认知水平比例。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企业雇主更重视有效沟通能力、资源处理能力及技术技能,单项百分比分别为85.71%、60.71%及53.57%。另外,企业雇主对虚拟技能及创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低。他们认为招聘的员工不需要具备太高的虚拟技能及创业能力,这反映了企业雇主主要从生产现状来认定员工的职业技能,极少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员工的职业技能。
4.学生与雇主的认知比较
基于表2至表4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企业雇主与学生对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认知存在偏差,这证实了本研究设置的假设。企业雇主更关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机构中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而学生则认为自身掌握的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另外,学生在职业技术胜任力上也存在实际掌握程度与认知上的差距。尽管他们认为专业技术技能能使自己在竞聘工作岗位时更有竞争力,但从数据上看,他们掌握的并不够扎实。这些认知差距事关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岗位员工的转变,同时也影响到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
三、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建议
为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缩小企业雇主与学生对职业技能认知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笔者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及综合收集到的文献信息,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产学研联动。据观察,如果学生所学技能与产业之间缺乏联动的话,那么学生所学到的职业技能与企业用人需求将会产生偏差。因此,职业教育与产业需加强联动。学校依据产业、行业需求来转变职业教育的方向,包括专业课程设置、教师技能培训、学生实习实践安排等。只有实时跟进行业前沿发展,才能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包括职业技能的认证问题,由于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认证机制,大多数职业院校要么还不具备职业技能认证的条件,要么是职业课程设置及培训的技术技能不被企业雇主认可。因此,引入一个健全的认证系统,对职业院校学生掌握的技术技能进行统一认证,职业院校才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平台。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整合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岗位标准,融合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为职业院校学生所学的技术技能的有效性提供了制度保证。
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的灵活性。学校通过对专业培养体系设置的调整可以缩小企业雇主和学生之间对职业技能的认知差距。然而,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往往是滞后的,这导致了人才培养体系设置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因此就很难保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与行业所需的一致性。因此,对职业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及时跟进行业快速变化的需求,并按照要求有节奏地、灵活地更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设置。
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低也是导致学生职业技能胜任力水平低的原因之一。由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会地位并不太高,学生家长大多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院校读书。这种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城市。因此,政府不仅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要确保这些毕业生在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得到必要的支持及社会认可。
强化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供需匹配。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我们看到职业院校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与行业的技能技术要求不匹配是存在的。部分原因是职业院校缺乏足够的行业发展资源、经验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跟进行业发展前沿的需求,或者是师资的技能水平有限,不足以把前沿技术带进课堂,进而影响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认可度。因此,强化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供需匹配,可以保障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突出课程设计的多样性。由于学生的学习坚持力较弱,在面对不适用课程内容时,他们很难吸收不适用的课程内容。尽管职业院校已经引入了混合类型的课程,但它仍然不够灵活,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理实结合的课程内容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实时跟进用人單位的要求,否则很难确保学生顺利及可持续发展。
加快数字化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教育数字化快速发展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下,数字化职业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行业就业技能需求使得职业教育及培训在某些落后地区的匹配失衡问题变得越发严重,学生就业技能的偏差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落后地区的失业率。因此,加快数字化职业教育发展,可以缓解落后地区技能匹配失衡的问题,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前沿的职业教育远程课程,确保落后地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加强职业规划与指导。在缺乏良好的职业规划和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意识到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机遇。他们大多凭着自己的感觉选择与自己的技能无关的职业。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选择能力,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懂得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做正确的选择。
强化教师培训。职业教育只有与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才能保持它的活力。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如没有定期参加教师培训,那么很难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学生接收到的也就是过时的技能和知识。为了更新教师现有的知识、技能,定期培训应该是强制性的,使教师有能力将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道路,引导职业学生走向成功的未来。
搭建有效的校企沟通平台。学生与企业雇主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学生没办法从企业用人角度去全面思考。目前的校企沟通渠道多限于学校层面与企业的沟通,学生层面与企业面对面沟通的渠道相对较少,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给学生提供与更多类型企业主进行多形式交流的机会,拓宽学生的认知视角,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意识。
统筹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战略规划。在职业技能方面,要从国家层面出台有力的政策来缩小职业教育与行业认知偏差。如行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制定职业技能认证标准,行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行业专家作为行业导师参与学生培养等。只有这样才能让供需双方都能在一个职业技能认知的水平上去动态调整各方的需求。
结合上述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了解到企业雇主与学生之间对职业技能存在认知差异。企业雇主更重视有效沟通能力、资源处理能力及技术技能,而学生却认为他们的技术技能和计算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学生的资源处理技能和有效沟通能力表现出低水平,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学习和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其他核心技能上。学生在虚拟技术和创业能力表现较差,是因为他们所在的职业院校或机构没有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及虚拟技术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及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不太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又缺乏与当地企业雇主有效沟通的渠道,学生与企业雇主之间出现的职业技能认知的偏差现象也就无法避免。
本研究的重点是找出职业学院学生与企业雇主对职业技能认知的偏差。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两者在职业能力的认知存在差异。学生职业发展取决于学生与雇主对职业技能的认知,因此应尽最大可能缩小这种认知差异。职业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各行各业,因此,始终跟随市场发展需求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次研究结果对职业教育管理者、学生及企业雇主具有参考价值。当然,本研究也还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研究没有区分行业、没有考虑学生专业及职业院校所处的区域等因素,这将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郑红.德国职教重在培养实践能力[N].人民日报,2012-05-09(22).
[2]毛丽,李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历程、成就与经验[J].教育与职业,2022(21).
[3]郭广军,李昱,刘亚琴.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的教育目标、关键特征及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22).
[4]战珊珊.终生教育理念下转化学习理论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
作者简介:黄伟芳,广西钦州人,硕士,副教授,现就职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