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贵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各级各类院校教学改革质量.小学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要善于创新教学方法,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为学生搭建更多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平台.基于此,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现状和意义,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引 言
教师要把对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学生数学学习的点点滴滴处,例如概念理解、空间图形制作或解答应用题.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快速找到问題解答方向,也才能持续完善数学知识储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借助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情境创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断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夯实数学基础,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效果更好.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转变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占据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现阶段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大量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记笔记、死记硬背等形式理解知识.但枯燥无趣的课堂氛围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还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练习题,从成绩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的讲解形成依赖,缺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待端正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讲,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技巧,学生就会在畏难心理下出现各种学习问题.如,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会处于短暂的明朗状态,但在课后练习中,缺少教师的提示,学生依旧难以找到解题方向.再加上小学生普遍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即使在学习中有问题,也不敢向教师提问或与教师沟通,导致学习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答,长期堆积就会扩大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难以收获自信心与成就感,其学习积极性及独立思考能力就会逐渐降低.随着数学学习难度持续加大,学生的受挫心理越来越严重,课堂上,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无法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加困难.
(三)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成长在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筛选教学内容时,应当认真解读国家颁发的各类教育政策文件,并将其应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始终立足学生发展角度,为学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但通过观察现阶段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持有的教学理念可发现,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依旧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即可,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可在后期做题中逐步形成.很显然,如此片面的教学认知会导致学生依旧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并没有形成教学相长的有利局面.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题目解答能力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认知水平发展并不完善,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没有深度理解或没有完全掌握,当题目出现变化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各种变式训练、拓展训练,能让学生在完成训练的过程中形成深刻记忆,并锻炼信息敏感度,从而能够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题目已知信息,快速找到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会对典型题目形成深刻印象,从而提高解题速度以及解题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学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立足深度学习角度,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各种数学理论,并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检验,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合成新的知识并产生新的疑问或新的灵感.本着探究欲望,学生会对内心的所思所想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再借助与他人的交流和教师专业的引导,逐渐提高创新意识.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互相结合,让学生在思考生活现象时感受数学知识对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创新动力.
(三)有助于推进数学课程改革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成绩,而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教师应时刻以学生学习时的问题为教学引导方向,鼓励学生多多思考,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数学公式、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不断重复使用,能够在强化理解的同时锻炼数学综合能力.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与素质教育理念高度吻合,并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明确提出小学数学科目应当以锻炼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主,从这一角度来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效体现数学课程改革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始终坚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呈现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立足多元智能发展角度,采取因材施教模式,保证每名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以提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要如此,教师要对学生学情进行全面了解,例如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认知特点等,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特征,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借助已学知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并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应明确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此,教师可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讲解周长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为5米,宽为4米,围绕该草坪搭建篱笆,求籬笆至少多长”.这一数学问题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而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自主思考.当然,不同学生会给出不同计算方法,教师可汇总所有学生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分析.例如,一些学生使用“5+5+4+4=18(米)”进行计算,一些学生使用“5×2+4×2=18(米)”进行计算,还有一些学生使用“(5+4)×2=18(米)”进行计算.三种方法的结果均正确,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然后重点讲解第三种计算方法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使学生在后期学习时有意识地强化自己对第三种方法的使用.在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推导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最后学生会发现,由于正方形四条边长相等,因此周长可用“边长×4”计算出来.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努力、交流和讨论,发现准确答案,而教师的讲解还能让学生强化理解和记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逐渐提高.
(二)重视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对比,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的影响,对周围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且求知欲比较强.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教师应当将抽象性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性知识.教师首先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然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与数学知识均处于情境之中,从而形成互动.学生会在情境内所有元素的影响下,产生联想,产生问题,再通过不断观察、不断对比、不断思考,灵活借助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技巧找到问题解答方向.实践证明,在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大脑可以持续处于活跃状态,有助于学生智力水平提升和思维的灵活发散.教师再通过为学生布置一些针对性、目的性的情境学习任务,就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例如,“分类与整理”这一课需要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了解分类时如何制订标准,并感知分类的目的是计数,为后期的统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该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为此,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呈现信息,让学生眼脑并用,如,教师可为学生呈现一张房间场景图片,先让学生观察该房间内有哪些物品,并思考这些物品应当摆放到哪些正确的位置,初步锻炼学生准确分类的能力.接着,教师继续为学生展示两张超市图片,一张图片中的超市货物摆放非常整齐,另一张图片中的超市货物摆放杂乱.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想去超市,会选择哪一家?”学生必然会选择干净整齐的那一家.这样一来,教师可为学生讲解分类与整理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培养学生爱干净、爱整洁的习惯.教师继续为学生展示超市货架图片,在货架旁边分别放置蔬菜、水果、文具、日用品等.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同一类物品有相同的颜色,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分类整理时找到思路.整个过程也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能引导学生将这一能力从课堂上迁移到生活中,养成做事有计划、有秩序的好习惯.
(三)有效借助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知识期间往往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若环境轻松愉悦,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提升.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构建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并为学生搭建多种多样的学习空间,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供更多帮助.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当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主动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则能有效达成这一目标.在小组合作中,不同学生有不同想法,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交流,可实现“1+1>2”的效果,学生也会在他人的影响下主动探究知识,积极思考问题,并借助学习任务,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团队合作中,学生会将注意力放在他人的优点上,不断学习,对于他人的短板,学生也会慷慨帮助,有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期间,教师并不只是旁观者,还是课堂纪律的管控者和小组合作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思路问题要及时纠正,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学有所得.小组合作完成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总结,表扬学生的出彩之处,指出可提升之处,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贡献度进行评价,为学生的后期学习提供参考.
例如,“位置与方向(一)”这一章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辨认方向,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该部分内容有较强的互动性,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让学生辨别出以教室为中心的其他四个方向的校园建筑.小组合作期间,一些学生负责画出建筑物的位置,一些学生负责标记方向,最后一起得出准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试着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不同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从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完成之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学生倾听和补充,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与评价.展示过程中,一些小组不仅能够正确说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能说出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四个方向,进一步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形结合思想,巩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特点也在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逻辑思维,而在过渡期间,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帮助学生搭建二者之间的桥梁,加速学生思维的转化.信息技术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达到以数化形、以形转数的能力.这是由于“形”通常有直观特征,而“数”有着抽象特征,二者之间的灵活转换就是学生灵活使用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一些数学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逐渐发觉各种小软件或小程序不仅能够为学生动态演示数学知识,而且具有思维可视化特点,利用这些小程序或小软件,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字与图形间的演变规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学习内容中反复训练、强化理解.另外,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操作这些小程序或小软件,通过视觉刺激,感受数字和形状的联系,相信学生也会在不断尝试、不断试错中,发掘新的知识点,并得到思维的全面发展.
总 结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通过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为学生在学习期间会出现不同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索出一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逐步强化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丽萍.浅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2(27):126-128.
[2]王蒙迪.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04):133-135.
[3]李小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试论[J].读写算,2022(17):61-63.
[4]高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2022(18):164-165.
[5]李国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