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周先阳
党支部书记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落实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高校发展提供着坚实的保障。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强化培育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能够更好地把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基层,促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取得更多成果。中共十九大以后,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强化高校“双带头人”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例如,《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等由教育部党组制定的文件都对高校“双带头人”的相关培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明确具体的要求。2022 年末,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都积极相应号召落实了“双带头人”工作的方针与政策,进行“双带头人”工作室的创建试点,并从高校内部择取了一批优秀的、先进的、能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的教师党支部优先开展相关工作,落实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在建设“双带头人”工作室的同时,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培育也在快速进行中,但是由于缺少建设经验,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惑,遇到一些阻碍。本文在阐述双带头人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培育路径,为相关高校培育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提供借鉴。
(一)有利于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朝更高质量发展。自中共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以来,各行政事业单位都在努力落实相关工作要求,推动党的建设工作。在党的建设工作中,高校党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体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高校教师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持续提升,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然而随着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显现出一些活力不足、办法不多、发展不平衡、效果不明显的现象,给高校党建工作的进行乃至于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带来了阻碍。从以上原因出发,在高校开展并不断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培育工作,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二)有利于高校构建更高效的思政工作体系。在高校开展并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升思政工作质量,是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种思潮通过新媒体渠道传入高校,给高校师生的思想发展带来冲击。就教师而言,由于专业背景、成长环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很容易给学生们带来错误引导,给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就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知识,形成自己思想价值体系的关键时期,对于新媒体中的各种思潮缺乏准确鉴别的能力,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误导,走上错误的道路。在高校开展并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高校党员教师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为学生们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质量[1]。
(三)能够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开展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能够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在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面临着复杂的环境,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本文认为这些挑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国际人才竞争带来的挑战。21 世纪,国际间在经济、科技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能够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无论是人才质量是否良好,还是人才数量是否充足,都取决于教育是否优质,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育的竞争。而高校承担着培育人才的关键职责,无疑是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只有做好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才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人才。但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大,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在培养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方面面临着不小的挑战。2.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近些年来,世界科技发展较快,国际间的科技竞争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科技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这些变化给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奠定理论基础,而且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实行自主创新。第二,交叉学科发展较快。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各学科之间呈现出交叉融合的特点,这种变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要促进交叉学科建设,高校仍有许多辅助工作要做。第三,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缩短。基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进一步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抢占科技制高点,才能够让科技赋能我国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而要做到这些同样需要从高等教育事业建设入手。3.知识经济的兴起所造成的种种问题。知识经济以知识为本,以科技为中心,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展现出知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育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传承知识,另一方面也发挥着发掘、革新知识的重要作用,培育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也就意味着高校面临的教育任务增多了,面临的挑战变大了。在此背景下,高校积极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可以培育出领导能力出众的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其带领下明确高校教育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策略,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双带头人”责任意识不强。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知,目前,高校“双带头人”的主体为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他们本身还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难以在“双带头人”工作中分配太多精力,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党建工作职责。有些“双带头人”仅仅是牵强地任支部书记一职,尚不具备较高的党建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秉持明哲保身的心理。这就致使高校党支部的战斗力、组织力不强,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要重点做好“双带头人”的思想引领工作,促进他们主动实现思想的转变以及责任意识的提高,解决好“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问题,充分发挥在高校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履行好自身应当肩负起的责任[2]。
(二)“双带头人”专业素质有待提升。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来进行遴选“双带头人”工作,第一种是由专家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组成,第二种是具有一定党建工作经验的博士生导师。前者所遴选出的“双带头人”缺乏必要的党建工作经验,又因为他们大多没有担任过领导职务,组织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虽然他们很乐意做好支部书记的工作,但是由于对业务流程不熟悉,很难掌握工作要点,无法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而后者所遴选出的“双带头人”,学术能力相对不强,自身资历较浅,在开展支部工作时,会表现出“有气无力”的状态。所以要结合以上两种选拔模式的优缺点,对选出的“双带头人”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和党建工作能力。
(三)“双带头人”职权范围狭小。在高校的组织架构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单位是研究所和教研室,研究所的所长和教研室主任在他们的学术研究领域中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属学科权威及头部领军者,可以将团队的成员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承担起责任。而学校党委则是直属于二级学院的党总支。他们的作用往往容易遭到忽略,支部书记表面具有一定的领导职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的职权范围很小。所以要培育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就要扩展他们的职权范围,提升他们的政治地位,在职称晋升、考核考核、评优、干部选拔、职级调整等工作中,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发言权。
(四)“双带头人”内驱动力不足。现在许多大学都实行了教师业绩评价体系,在工作期间,老师会根据自己的职务和职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获得相应的学术津贴。教师在完成聘期工作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很强的内在动机,努力开展教学科研任务。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可知,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党建工作加入绩效考核系统中,相关岗位津贴补助要么数量较少,要么根本没有。这种情况降低了“双带头人”的内驱动力,导致他们出工不出力,严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效果。
(一)优化党员教师结构。党员教师们只有具备了共同的爱好和目标,才能够在工作中团结一致,更顺畅地开展工作。在党支部设置方面,高校要在专业群(或教研室)的基础上把专业(或课程)相近或者相同的党员教师安排到同一个支部中,很多共同话题,也就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对话,自然而然地形成较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另外,高校在引进新教师时应以“博士党员教师”为重点遴选对象,加大支部高学历教师比例,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3]。
(二)做好支委班子建设。支委班子是高校党支部的重要组成体系,能够为支部书记的工作提供支持,协助“双带头人”做好党建工作。另外,支委成员是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后备人选,让他们多参与具体工作,能够提升他们的党建工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党建与业务地融合,高校需要从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实验室和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中选拔支委班子成员,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党建工作实际,明确支部工作的责任,从而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构建目标管理机制。目标管理机制,就是以目标为指导、以结果为准绳、以人为中心,使个人与组织获得理想绩效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常常与“SMART”原理相结合,制订年度可量化、可实现的工作目标,再与“PDCA”定律相结合,将其分解,再循环往复,直到完成最终目标。从高校党支部的层面看,制定“标准化支部建设,规范化组织生活”的工作目标,并逐步实现每年的重点工作。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层面上看,以“带头研究党建,带头在科研、教学、党建中发挥示范作用”为工作目标,深入探讨高校党建工作与其他业务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新方法,增强高校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从高校党员方面看,每个党员教师必须与自身特长相结合,按三年聘期考核,制定相应工作目标等。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和组织活动,以循序渐进地达到上述工作目的[4]。
(四)采用“党建+”工作模式。从根本上讲,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为开展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凝聚力,以调动广大党员和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高校的各项工作平稳、健康地发展。“党建+”是一种既改革了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又兼顾了党建、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科学党建工作模式,以党建为先导,把新的思想、新的战略和新的理念转变成推动高校实现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推动党建工作,实现“双提升、双促进”。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可以采用“党建+教育、科研、培育、服务”的模式,组建出“党建+科研”“党建+教学”“党建+队伍建设”“党建+学科建设”“党建+社会服务”“党建+人才培育”等模式,落实高校学科建设、课程思政、专业建设等各项工作[5]。
开展“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可以有效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引导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做好学术带头人的同时,又能够在党建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成绩,推动高校各项工作进一步发展。如今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一些工作陷入了停滞,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培育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