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构建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3-10-14 18:29:35梁小坤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班规教材内容课前预习

梁小坤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重点关注的内容。初中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各方面能力和认知正不断形成,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结合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必不可少的学科,其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使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与时俱进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作为一门具有德育元素的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忽略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在课堂上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并让学生记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在这一情况下,无法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价值。不仅如此,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会将重心偏向于文化学科的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认为,该课程对于考试内容来说并不占据重要比例,加之受家庭或社会影响,对该课程存在刻板印象,认为随便学习都能取得好成绩。在这样的思想下,学生在课堂上也很难认真地听教师所讲解的内容。长此以往,会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产生严重影响。综合来说,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整体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偏低,需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实施微课预习,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重要的环节,开展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来说,大多数教师在开展课前预习时,都是让学生以书本为主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引导活动,这让学生在预习时掌握不到方向,导致在课堂学习中无法掌握所学知识,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开展课前预习活动。通过视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模糊记忆,并根据视频提示完成相应的任务练习,从而保证课前预习的质量,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发现自己》时,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以及教师引导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开展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整理出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然后针对重难点录制相应的微课视频,让学生着重预习这一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在微课视频中,学生可以根据视频的提示并结合教材内容明确预习的整体方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人贵自知”“多把尺子量自己”这两个小节的具体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全面提高课前预习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后期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议题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针对性。目前,议题式教学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独自体会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点。

以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揭开情绪的面纱》为例,这一单元主要与情绪有关,这一课是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可以体验到情绪的多样性以及特点,能够清楚地认识和把握情绪并懂得调节情绪的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两段相同的短视频,在短视频中,主人公对待同样的事情所表现的情绪有所不同,最后的结果也有所不同。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确定相关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情绪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此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合理控制情绪。

运用任务教学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任务教学法主要是以课程的内容和任务为载体,通过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这是一种较为丰富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标准下,要求教师遵循人本理念,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而任务教学法符合这一标准,可以将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任务驱动可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定》这一节内容时,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社会规则的理解,感受社會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引导学生可以积极遵守生活中的共同规则,提高学生规则意识,规范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行为,使学生在生活中和学校里可以做一个有包容之心、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主题,以规则入手,设计可执行的任务。

任务一:让学生自主思考,先从班级里的规则出发,理解班规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这一个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从班级这一“小集体”进行分析,阐述班规的重要性以及在班级里的实际价值,让学生切身实地感受到规则在班级里的重要性。

任务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规。设计这一个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想法有所不同,大家会在讨论中互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组内成员集思广益,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多条班规。在这一环节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不同小组的班规进行分类和总结,总结出相同的班规以及可实施的班规。通过这一任务,可以让学生从自身、他人身上思考,制定可实施的班级班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任务三:从班级走进社会,让学生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遵守的规则,并举例说明。设计这一个任务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以此实现与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这三个任务的设计,可以实现课堂的高效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对社会规定进行思考和理解,同时通过最后一个任务,可以让学生走向实际,了解生活中的规则,以此培养学生规则意识,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可以全面发挥该课程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深度学习,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及法治观念。具体来说,教师可开展微课教学、议题教学以及任务教学。如此,方能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面升级。

专家点评

关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价值,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作者从实施微课预习、开展议题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等策略出发,以实际的教学为例,努力用行动提高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效率,致力于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班规教材内容课前预习
Create Rules For Your Classroom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新班主任(2022年10期)2022-11-17 00:16:32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班规要科学合理
江苏教育(2019年95期)2019-01-14 09:42:39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36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