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 晶
名师名校长是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专家,在学校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坚作用。江苏省无锡市自古至今文教昌明、名师荟萃,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对无锡历史上的名师名校长的成长经历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名师名校长多是通过自身不懈追求、努力奋斗而成长起来,并最后获得社会认可的。那么,名师名校长是培养出来的吗?事实上,培养和自我成长并不矛盾,系统的、有计划的培养可以帮助被培养教师和校长坚定成长动机、丰富人格魅力、提高专业水准,最关键的还在于唤醒并促其形成文化自觉意识。
首先,名师名校长的文化自觉应该是历史责任的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全球文化传播和中国文化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名师名校长的成长已不仅仅是专业发展的问题,更应该承担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使命。其次,名师名校长的文化自觉应该是主动吸纳后的融会贯通。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将各自之美融合,才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名师名校长应该具备这种吸纳和融通的主动更新的观念。再次,名师名校长的文化自觉应该是勤奋并勇敢地付诸实践。只有自觉地认识并把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本质,在教育实践和办学实践中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实现作为名师名校长的文化自觉。最后,名师名校长的文化自觉表现为对现象的哲学思考。黑格尔所谓“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表明的正是文化自觉的重要特征,即事实背后的反复的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基于上述基本认识,无锡近年来系统规划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培养工作。
名师名校长培养要为有发展愿望的教师、校长搭建成长的进阶通道。无锡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全周期培养体系,针对新任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实施教师选育培养“种子工程”“青苗工程”“拔节工程”“孕穗工程”“金穗工程”,并把后三者纳入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
科学确定培养目标是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无锡针对名师名校长培养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提高名师名校长人选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治学能力和育人素养,使他们逐步成为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名校长,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比如,面向学科带头人和有2 年以上副职经验校长的“孕穗工程”所确定的目标是“培养师德高尚、品格优良,具备较强育人能力、扎实学科理论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卓越教师和卓越校长”。
培养规划既要考虑培养周期,还要考虑培养对象特征和人数。针对不同梯队培养对象,无锡名师名校长培养设置“拔节工程”“孕穗工程”“金穗工程”三项培养工程。“拔节工程”“孕穗工程”培养对象培养周期均为2 年,每年分别遴选300人和150人左右;“金穗工程”培养对象培养周期为3 年,每年遴选30 人左右。在培养对象的选拔上,充分考虑文化自觉的特征,着重考察培养对象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勇于创新实践,有为人民教育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是否具有主动学习、自我成长的意识,有深刻反思、深层思维的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素养,有成长为名师名校长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在学科专业领域和区域范围内有声望、有影响力,受学生、家长、同行和社会的普遍尊重。
培养方式决定了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的效果。无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善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课程,改进考核评价办法,提升教师培养专业化、精准化、智慧化水平。针对不同梯队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采用专家引领、自主研修的方式,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团队打造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能力提升与责任担当相结合,通过结对帮扶、支教送教、联合教研、课题共研等形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引领社会风尚。
名师名校长培养需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培养政策、制度和实践模式。近年来,无锡根据教育专业特点和教师发展需求,遵循名师名校长成长规律,本着政府创建平台、专家引领指导、个人主动发展、团队共同提高的原则,实现管理、培养与考核“三位一体”的培养工作机制。
名师名校长培养的管理机构应该具有管理、服务、指导相结合的功能。无锡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名师名校长培养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由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具体负责各项培养工作,以加强培养工作的专业性;针对不同梯队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组建不同研修小组,由专家分组开展日常指导。作为市域范围的培养工程,无锡还联合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针对不同梯队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的需求,共同做好相关培养工作。
名师名校长培养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需要搭建培养的实践平台。在长期实践中,无锡形成了“高端导师团队引领,个性培养指导,项目课题实践,课堂讲堂展示”的培养平台。以“金穗工程”为例,无锡为首批30 位“锡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聘请了10 位省内外知名教育理论专家作为学术导师、15 位学科和管理的一线专家作为教育实践导师,采用双向选择、双导师结对、个性化指导的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指导。我们鼓励培养对象主持课题项目,通过“我为良师”大讲堂、大课堂展示培养和研究的成果;同时,我们确保每一名培养对象都能享有充分的专家资源、活动资源、财力资源和实践平台,保证培养过程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名师名校长培养的考核是对培养目标的回应,也是培养对象专业发展的指针。无锡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要与无锡市教育局签订“目标责任书”,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目标责任书开展年度、中期和终期考核。比如,针对市级教学能手以上称号和中层正职任职3年以上教师的“拔节工程”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分阶段达成“一份发展规划、一次课堂展示、一个项目研究、一篇优秀经验、一场专题讲座”的考核任务。
无锡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开展以来,培养对象以名师名校长的素养标准要求自己,实现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获得了专业发展与办学业绩,还带动了区域内多元团队的共同发展。
各梯队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的学习是培养对象精神与能力蜕变的过程,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素养、教育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目前,中小学在职教师中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83 名、正高级教师221 名、“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省级以上名师51 名。他们正活跃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一线,引领着教育改革的实践,并形成基于文化自觉的教学哲学理解。
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是培养对象实践智慧的催化剂,培养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基于实践的研究成果。以“孕穗工程”为例,近年来,无锡超过80%的新晋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都经过该工程的后备班学习。以“金穗工程”的“锡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为例,首批30位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有4人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 人次获省级教学、教科研、教育研究等成果奖。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都有自己领衔或核心参与的发展团队,如唐江澎、沈茂德、杨培明、叶映峰、武凤霞等人在课改、教研、办学等不同领域不断发声,在区域范围内参与教育帮扶,积极推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文化自觉推动名师名校长的培养工作,增进培养对象的责任担当意识、主动更新观念、自主实践能力和哲学反思素养,是造就当代名师名校长的重要路径,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