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兵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1)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尤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更是前所未有,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支撑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主体之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必选项,而这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机会。高校新进辅导员是充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新鲜血液和主体力量,富有新思想理念、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新进辅导员能够不断壮大高校辅导员队伍。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吸收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高、知信行合一的新进辅导员,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作为高校新进辅导员,在初次进入工作岗位时,不可避免会遇到工作经验不足、岗位适应度较低、价值认同不够、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工作效率不高甚至难以开展的情况。文章就高校新进辅导员在早期岗位上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新进辅导员如何在育人岗位上成长发展的相应建议措施。
2017 年9 月,教育部43 号令要求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这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机会。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生力量,新进辅导员肩负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担负着辅导员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建设、补充和吸纳新鲜血液进入辅导员队伍中,会让辅导员整体架构更加丰富,队伍更加壮大。
一是很多新进辅导员从“学校到学校”,大多都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直接或间接帮助或参与到辅导员对学生的服务和管理中,在校期间会直观地了解到辅导员的工作,形成类似“传帮带”“老带新”的模式,一方面学习到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也强化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认识和价值认同。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开展谈心谈话、教育引导,结合在校期间对更多相似案例的学习和了解,可将相关工作做到游刃有余。
二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新进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能用自身专业知识扩展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维进行专业指导,发挥专业热度。在考研升学、就业指导、技能竞赛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同时可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如上专业课、公共课,可暂时缓解专业教师数量不够、教学任务重的压力。高校新进辅导员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更有部分高校要求博士研究生,这不仅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带来学历方面的优势,还能使新进辅导员易获得学生尊敬,容易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权威,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三是新进辅导员富有青春活力和挑战精神,对于工作充满热爱、期待和希望。新进辅导员对早期工作热情度高、新鲜感强,对工作保持较高的工作兴趣和热情[1]。为找寻归属感,新进辅导员在新环境下充满干劲,竞争意识较强,为更好地推进学生工作,会保持较高的工作主动性和良好的耐性,往往能够全力以赴地高效完成工作,以此证明自身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并据此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同。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及社会各界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必须逐步提升。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新进辅导员相当于一个“新人”,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难免会出现新人初入岗位所遇到的“疑难杂症”。
一是身份转变较慢,角色意识不强。高校新进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大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或者“从社会到学校”。对于“从学校到学校”的新进辅导员来说,刚刚毕业进入职场,正是身份转变的关键期,突然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辅导员教师角色,其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难以很快适应辅导员工作角色,特别是这一阶段缺少充分的时间完成身份转变进入工作岗位,很难完成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身份上的转变[2]。在进入学校承担辅导员工作时,新进辅导员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还是学生,难以驾驭多重角色,特别在做学生工作时会出现难以分清学生和老师的角色边界,以及难以把握工作轻重缓急的情况,对于解决学生问题或者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时候无法有效推进。而对于“从社会到学校”的新进辅导员而言,因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进行学生工作的时候难免会有刻板印象或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合的情况,以及存在将不适合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工作模式带入学生事务处理当中的局面。在看待学生的一些问题时,不能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往往按照“社会人”的理解方式进行思考,进而导致问题解决的思路或方向出现偏差,从而不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
二是工作经验缺乏,事务轻重缓急不清。高校新进辅导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对于辅导员这一角色的了解更多停留在学生时代,或者网络上对辅导员工作的了解,认为辅导员工作轻松、简单。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会发现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包括招生和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团学工作、突发事件处理等[3]。工作后会发现工作忙不完,总感觉力不从心,工作无从下手,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使得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处理学生问题或推进工作时,会存在“走弯路”“一条路走到黑”的情况,也会难以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造成“捡了芝麻丢西瓜”或“两眼抓瞎一抹黑”的窘况,使得工作无法按时完成。在处理学生寝室、评优评奖等问题时,缺乏工作经验和难分轻重缓急都会难以把握问题和矛盾的关键,这样不仅不能解决矛盾甚至会激化矛盾。
三是职业定位不清,履职担当存在错位。大多数人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既是教师,又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看似光鲜的工作,而在实际中既无法和专职教师的工作内容相比,也不是纯粹的行政管理者。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是“两条腿走路”,可以走高校行政,也可以评职称继续发展,但对于新进辅导员来说,职业定位发展会出现做了这项工作但是误了那项工作,两项工作的发展无法兼顾[4]。对于少部分新进辅导员而言,辅导员职业是跳板而不是发展平台,在完成辅导员岗位基本服务年限后进行专任教师的转岗,从开始的时候就抱着转岗的想法开展工作,会造成其职业定位不清,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从社会层面来说,期望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定位更加多元,认为辅导员是“教师”“保姆”“班主任”“心理医生”等,新进辅导员所期待的岗位角色会和这些多元角色发生冲突,让新进辅导员难以适应多元角色的工作模式,出现岗位适应度低的情况,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厌烦情绪[5]。在与学生进行日常的交往时,学生会称呼辅导员为“辅导员”“导员”,而不是称呼为老师,这样的称呼似乎让师生间的关系听起来比较亲切,但对于新进辅导员来说却感受不到辅导员职业的预期——严谨和尊敬,从而产生不是老师的错觉,这也会导致新进辅导员产生岗位不适应感。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作为青年学生在校期间陪伴时间最长的教师角色,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指引学生前行的方向,以“引路人”的身份在大学生成长路上为其点亮远方的灯塔,为青年学子插上信仰的翅膀,用伟大的中国梦激扬奋进的青春梦,成为大学生前行的“开路人”,以“心光”为明灯,指引学生走向远方。
一是用心思考做到“定好位”。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师长,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作为一名新进辅导员应尽快适应学生到教师之间的角色转变。新进辅导员在踏上该岗位时,就应该清醒意识到自身扮演的职业角色,意识到自身肩负着为党和国家育人育才的职责和使命,需要时刻找准并摆正自身的定位,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以身作则做到讲政治守原则,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工作开展。新进辅导员要以成为“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辅导员老师,这就需要不断地用心思考“定好位”,努力提升自身修养。
二是尽心耕耘做到“充好电”。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也是唯一捷径。高校辅导员每日要面临大量工作,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的岗位,整日面对的工作是统计大量数据表格,处理成堆的文件和大量的通知,事情烦琐且重复,还有许多不曾预见的问题需要解决。要想把工作做好,履行岗位职责,需要做到尽心耕耘“充好电”。向老辅导员们学习开展主题班会、家校联系、实践育人等方面的经验,也坚持“以赛促学,以学促进”来快速提升能力。在工作岗位上,作为新进辅导员来说有太多地方需要学习、太多短板需要补齐、太多知识需要补足。在岗位上可向领导请示请教、向老辅导员学习分享,同时走到学生之中和学生相互学习,与学生打成一片,站在一起,在“寓教于乐”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串门”“唠嗑”中学习经验,提升业务能力。
三是上心践行做到“履好职”。辅导员要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通过沟通交流获取学生信任,同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功”,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服务的过程中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时关注学生的情况,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做到润物细无声。诚心与学生交朋友,距学生近一些、和学生亲一些、与学生熟一些、对学生好一些,做到与学生既是师生更是朋友,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支持,赢得学生的心。
新时代,新进辅导员作为不断发展壮大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力量之源,初入岗位所遇到的职业困惑不是新鲜事物,找出所遇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加以解决,是其职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可以从“定好位”“充好电”和“履好职”这三部曲来完成新进辅导员的角色转变,提高工作适应度,消除职业倦怠感,推动个人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更好地胜任工作,发挥自我价值。在育人岗位上需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育人岗位上获得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