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3-10-13 12:31王雅迪井明霞黄艳然禤梦秋高倩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咨询指标体系

王雅迪,井明霞,黄艳然,禤梦秋,高倩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61

2020年初,全球范围内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社区作为我国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成为本次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和关键防线。由于社区内的小区无论在住区空间的封闭性还是人口结构上都更为“开放”,这决定了社区是一个开放且动态的系统[2]。新冠肺炎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导致社区外部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环境的动态不确定性增强。因此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社区承受的“暴露”挑战和“管控”压力更大。环境的动态不确定性要求社区统筹协调、调动内外部资源,从而变得更加灵活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有必要从动态视角考量社区的防控能力。动态能力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获取、保持和发展其竞争优势[3]。自2005年开始,我国学者逐渐将动态能力理论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研究上,主要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医院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并探究了医院动态能力概念及要素[4-5]。

既往研究中,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能力的指标体系多从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视角进行构建[6-8],注重分析危机管理不同阶段的防控能力,往往忽略了能力本身的动态性内涵;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概念框架,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和提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动态能力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法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新冠、防控能力/应对能力/应急能力、社区、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理论、评价/评估/指标体系”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 infectious diseases /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apacity / response capacity /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evaluation / evaluation / indicator system,community, dynamic capacity / dynamic capacity theor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 Med、Wiley Onli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构建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等。

1.2 半结构式访谈法

通过文献研究,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概念框架。针对框架的内容和关键要素,选取了基层社区居委会、社区医疗机构、物业、警务站等部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进行深入访谈。

1.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1.3.1 选取咨询对象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和专家咨询一般原则,选择熟悉应急管理、公共卫生应急、动态能力理论和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的专家进行函询,本次咨询共选择13名专家,其中理论专家8名、实践专家3名、理论实践结合专家2名。

1.3.2 实施专家咨询 本研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指标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了两轮咨询,第一轮咨询结束后,计算专家对指标纳入的同意率,删除专家同意率低于75%的指标,纳入专家建议新增的指标,修改形成新一轮的专家咨询表。第二轮咨询结束后,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每项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修改指标,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

1.3.3 关键系数及计算方法

(1)专家积极系数

专家积极系数通常用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复率来衡量。美国社会学家巴比认为,70%的有效反应率是非常好的。

(2)专家权威系数

专家权威系数由判断系数Ca和熟悉系数Cs两个因素决定[9]。熟悉度(Cs)按照很熟悉(1)、比较熟悉(0.75)、一般(0.5)、较不熟悉(0.25)和不熟悉(0)五个级别来计算。判断系数(Ca)按“实践经验”(0.5)、“理论分析”(0.3)、“参考文献”(0.1)和“直觉”(0.1)的顺序来计算,其影响程度可以是大、中或小,见表1。权威程度用Cr表示,其公式为Cr=(Ca+Cs)/2。Cr大于0.7表明专家对咨询内容的评价结果是可接受的。

表2 咨询专家基本情况

表3 专家积极系数

(3)专家协调系数

所有专家评价的一致性也保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可靠。因此,我们采用Kendall’s W系数来评估专家对各指标的协调性。Kendall’s W系数取值在0~1之间,越趋近于1,代表专家一致性越高,协调程度越好。

1.4 层次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为各评价因素确定权重。首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这个总目标设置为最高层,其次将一、二级指标依次设置为中间层,将三级指标设置为最底层,构建出四级递阶层次结构;其次构造判断矩阵,邀请专家对两两指标间比较的重要程度按照1~9标度进行打分;利用Yaahp软件求得各层次因素的权重,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运用和积法计算合成权重。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层次分析软件和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 χ2检验、Kendall’s W系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概念框架

基于文献综述,本研究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社区的动态能力定义为:社区获取、整合、重构内外部应急资源以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动态能力包含了整合和重构的能力[11],Teece等最先提出动态能力由整合、建构、重构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在后来的研究中又提出感知能力。以Zahra为代表的学者从知识观的角度提出吸收(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动态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中动态能力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环境感知能力、知识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重构能力。

环境感知能力是指组织获取、传播和响应环境变化信息的能力[12],包含三个要素:获取环境变化信息、传播环境变化信息、响应环境变化信息。知识学习能力是指获取、同化、转化以及利用现有资源以创造新的资源的能力,包含四个基本要素:知识获取、知识吸收、知识转化、知识利用。资源整合能力是指组织在动态的协调和组织内部人员、资源以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包含四个要素:分配资源、委派任务、信息平台共享、跨部门沟通和协作。组织重构能力是指调节组织架构的灵活应变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包含两个要素:变革组织惯例、调整组织架构。

2.2 咨询专家基本情况

参与咨询的专家共13人,其中男性5人,女性8人;平均年龄47岁;工作年限超过10年的有10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有9人;理论专家有基本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政策研究、医院感染管理、应急管理相关研究者占100%;实践专家中有基层社区疫情防控经历的占100%;理论和实践专家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2.3 专家积极系数

第一轮向15位专家发放问卷,回收13份(有效率100%),回收率86.67%;第二轮向反馈的13位专家发放问卷,回收13份(有效率100%),回收率100%;专家积极性高。

2.4 专家权威程度

本研究计算得Ca为0.79,Cs为0.89,Cr为0.84,表明专家权威性较高,咨询结果可靠。

2.5 专家协调程度

第二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系数如表4所示,经过显著性χ2检验,结果表明,二轮咨询中各指标均有效(P<0.001),表明专家评分具有一致性。

表4 专家咨询Kendall’S W系数表

2.6 指标的筛选

2.6.1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第一轮专家咨询中,2个二级指标CV>0.3,但满分频率均>75%,结合专家意见,保留其中的“资源获取能力”,将其中的“防疫知识转化能力”和“防疫经验交流总结能力”合并,修改为“知识吸收转化能力”。4个三级指标CV>0.3,且满分频率均<75%,因此将其删除,分别为“评估本社区防疫物资是否满足长期封控”“至少每周一次统计辖区内群众购药需求”“至少每周一次组织社区防疫人员线上集中学习防疫新知识、新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结合线上+线下方式指导居家感染者开展抗原检测,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根据专家建议增加了9个三级指标,分别为 “建立风险评估预案”“识别社区居民需求的多样性”“防疫相关信息传播效率”“建立防疫人员绩效考核的标准”“定期面向社区志愿者开展防疫技能培训,发放岗前培训证书”“定期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基本防疫和公共卫生知识普及”“提前储备定量防控物资”“建立疫情防控三级网格化管理队伍”“防疫小组人员配置和储备情况”;同时,根据专家建议修改了10个三级指标,分别为 “识别可能加剧社区风险的各种风险源”“信息告知途径或形式多样”“定期组织社区防疫人员进行内部防疫培训”经常召开经验交流会”“成立特殊人群专项服务小组”“信息告知途径或形式多样”“主动进行志愿者的招募”“防疫信息在社区各部门间传输和共享”“社区多部门协作完成防疫任务”“社区成立疫情防控指挥体系”。

2.6.2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第二轮专家咨询中,各级指标变异系数均<0.3,且重要性均值均>3.5,表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高。因此经课题小组讨论后决定保留所有指标。最终形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47个。

2.7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第二轮专家咨询时邀请专家对每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打分,在此基础上构造判断矩阵,采用“和积法”计算判断矩阵的结果,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用Yaahp软件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最终采用总权重为1的方式表示各指标的权重。并将一、二级指标权重相乘得出二级指标的综合权重,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由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得出。最终得出评价指标权重。见表5。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被喻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细胞单元”或“神经末梢”,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13]。国内外学者均认为需要剖析社区应急能力现存问题并提升社区应急能力[14-16]。虽有研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评估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17],但均是基于危机管理理论构建全阶段或某个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忽略了能力的动态性。新冠肺炎防控中要求社区具备有效统筹所有资源,组织、协调、动员、整合和重构有限资源的能力。社区的组织动员能力、协调能力等发挥了重大作用[18],社区的灵活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检验社区防控动态能力优势和不足,为防控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专题小组讨论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动态能力评价指标基本框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确定评价指标备选池,运用德尔菲法筛选指标,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形成了包括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在内的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性、代表性、动态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19]。

德尔菲法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可有效防止权威性的干扰,保证专家意见的可靠性和充分性[20-21]。本研究选取了5位在高校从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动态能力理论研究的理论专家、5位实际从事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专家和5位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既有理论知识又参加实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论实践结合专家,所有专家的工作经验均在15年以上,对咨询内容具有较高的熟悉程度和权威程度。第一、二轮专家函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6.67%、100.00%,多位专家提出了修改建议,表明专家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程度为0.84,说明专家权威程度高,评估结果可靠;协调系数均在0~1之间,且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均>0.5,表示专家对所有指标的一致性较好,且意见趋于统一,咨询结果具有科学性。

3.3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指标体系设计尚不够全面,由于纵向计量指标的可获取性远不如问卷条目,因此未能考虑到纵向计量指标进行具体的测量;未来研究可在深入分析动态能力各维度内涵的基础上,设计相对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来测量动态能力。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咨询指标体系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