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静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受到在校学生和社会在职学习者的欢迎,如何提高在线学习的综合效果,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不同形式的在线课堂层出不穷,借助互联网开放性、便捷性的发展优势,打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具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社会存在的教育矛盾,教师可以从网络获取海量教学资源,通过信息系统开发优质课堂,创新学习方法,不断调整与完善教学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文分析“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建立学习行为分析模型,对在线学习成效做出合理预测,提出线上教学实践策略,践行终身学习的发展方针。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行为;学习成效;影响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课堂作为终身学习者和进修者的最佳选择,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反复进行知识学习。全面综合地分析在线学习行为对最终学习成效的影响,需要在不干扰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对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记录。通过数据分析与研究,了解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表现,为在线课堂设计提供有效参考,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整体质量。网络学习作为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线学习行为的学习成效分析,为教育单位的教学方式改良与教学行为控制提供借鉴。
一、建立学习行为分析模型
在线学习行为分析通过细致的考察和研究,对在校学生和社会在职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分别评价,研发互联网评测工具,通过海量数据资源的调查与整理,建立学习行为分析框架。按照时间、空间、性别等分类进行在线学习行为探究,整合学生的学术表现、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等众多实践活动的具体结果,探究学习者在完成學习任务阶段的投入。分析内容主要为教学准备阶段、课堂互动阶段和课后实践阶段,分析在课前准备时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展示出的兴趣;分析在课堂互动阶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学习者的行为投入;分析在课后实践阶段自主在线学习行为以及教师设置的课后任务完成情况。整理实验结果分析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持续性、努力性和集中性,明确在线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一)时空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
时间: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去观察学习者的时间投入与时间分配情况,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时间模式对比,分析在线学习的平均总行为频次,大多数学习者活动时间为下午或晚上。其中社会在职人员的学习时间集中在工作日下午或周末下午,在校学生主要的投入时间为晚上,根据时间分配比例计算,了解到活动时间较少的学习者时间分配更为均匀,最终的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效不会受到特定学习时间的影响。
空间:在得到不同学习群体学习的具体时间段后,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在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以IP地址查询和GPS定位系统数据反馈等方式为主,IP地址大多来自校内信息技术办公室,得到的定位信息十分准确。依靠IP地址和学习时间段判断在职学习者所处的学习位置,IP地址频繁展现的地理坐标为工作场所,工作日下午时间作为非工作场所,当IP地址相似并且持续出现时,将IP地址标记为家庭。判断不同时空群体的学习时间,根据标记显示确定学习者在学习时所处的空间位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职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场所为工作场所和家庭。根据研究结果展开实践调查,在校学生的在线学习空间主要为教室和图书馆,在周末的学习空间为宿舍和教室,不同群体受到学习位置的影响,最终的学习成效存在一定差异。
性别:性别作为在线学习行为评估的重要分类,分析性格特点和生理条件对在线学习成果的影响,通过学生数据集中统计,剔除性别模糊的调查样本,男性与女性的调查比例为2:1,男女分布比例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习位置基本固定的群体中更多为女性学习者,该统计结果表明男生更倾向于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而女生则习惯于在特定位置进行学习。
(二)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
在线学习行为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行为分析框架,将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分为参与、管理、交互和坚持等,参与是计算学生主动学习频率;管理是在线学习的具体时长;交互是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坚持是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长和学习频率。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习者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监控,观察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做法和表现,分析学生的情绪递进关系以及继续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程度,以此来判断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调查的方向为在线学习平台的登录次数、在线学习平台的平均登录时长、网络课程的学习时间、网络测试平台的答题数量等,从时间、次数、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比考试测试的最终结果。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方式,让教育工作脱离传统课堂的限制,想要大规模地普及在线学习,需要注重在线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将重点的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给学生。
二、合理预测在线学习成效
在掌握了学习者的在线行为模式和主要特征后,分析时间、空间和性别哪一个影响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成效,从中获得真实的数据反馈,为后续在线教学提供有效参考。不同类别的学生学习层次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接收到的课程性质也不同,导致最终的考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数据分析判断考试及格率。了解在线行为与学习成效的直接关系,最终结论:位置变动次数会影响到学习成效,通过方差分析法得到测试群体的在线学习行为频次,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因素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影响。主要的影响在于空间,一些在职学习者需要兼顾家庭、工作和学习,学生则是为了通过在线学习享受时间与空间的便利,在校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更长。
(一)时空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结论
时间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结论:通过在线学习频次,分析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参与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效,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越长,参与性越高,能够取得的学习效果越好。但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并不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唯一因素,学习成效还会受到学习空间环境的影响。
空间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结论:在校学生和在职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空间存在明显差异,在职学习者在学习阶段需要频繁地更换学习区域,容易受到不同空间环境的干扰,导致学习者难以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校学生群体的学习区域几乎固定,大多数为图书馆或宿舍,在熟悉的学习环境下更容易进行知识记忆,不同的情景下采用的学习模式存在差异,在职学习者在工作中缺少在线学习的经验,频繁的位置变动会对学习成效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性别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结论:女性在职学习者在线学习成效要优于男性,在职学习者在研究中分析“为什么在职学习者中女性表现更为优异”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职学习者中女性的位置变动较低,常在固定的区域内开展在线学习行为,获取更为优质的学习成效。这一分析参考的主要理论是学习过程中语言发展和问题探索使人类的大脑活动存在差别,不同的空间环境下心理记忆和任务完成情况各不相同。在职学习者中空间变动频次较低的群体中女性分布更多,在校学生中男性与女性都属于第一空间变动频次,群体性别对学习成效的影响成果趋于相同。
(二)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结论
通过层次聚类法、均值聚类法进行数据研究,自主线上学习中“交互型学习者”的数量较少,最终的学习成效表现平庸,在问题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都是其他学习者容易忽略的部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习者陷入的学习误区,导致交互性学习成果差强人意。对集体讨论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在遇到问题时未积极的确定课程知识点,而是第一时间到讨论区中获得其他学习者的帮助。
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型学习者”线上学习频率较高的学习者学习成效表现优异,在线学习的参与度较高,不仅认真学习技术知识,还能够做到较强的自我管理,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互动中积极表达真实想法,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努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积极完成平台提出的各项学习任务。“普通学习者”占据绝大多数,学习成效表现平庸,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接受,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当学习环境不断变化时,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交流互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完成目标学习任务被迫参与讨论,讨论的内容不够深刻,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容易放弃。结论:线上学习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线上教学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三、在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一)在校生的线上学习行为特征
线上学习行为调查研究,从教学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能够实现对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信息技术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预测,对各项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应用和开发。网络作为教学资源构成的学习环境,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通过网络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打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教育工作脱离校园的束缚,发挥出学科优势。“互联网+”背景下整合优秀的师资力量,传播丰富的教学资源,得到理想的教学成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内容,转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同的人群能够自由地选择不同的学科,学习不同的课程,在线学习具有高效便捷的发展优势,满足现代化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发展需求,是关键性的终身教育手段。学校教师和企业要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全方位的交流互动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社会交流机会,扩大教学内容和范围。分析学生在在线学习阶段产生的困惑,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指导,通过线上学习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途径。利用平台系统自动完成学习行为的全过程评价,通过跟踪调查和系统记录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二)在校生线上学习行为效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化教育改革,网络教学受到广泛关注,线上教学不断积累成功经验,通过在线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在校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许多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认为学生自主学习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但自主学习并不是随意学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需要广大教职人员的共同努力,提高线上学习行为的有效性,除了在校学生以外拓展在线学习的覆盖面积,主动吸纳社会在职学习者。线上教学的发展是必然的,线上学习以学习者为主体,在学习平台的影响下实现学习目标的可视化,利用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资源,借助通信软件及时与教职人员展开交流互动。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线上学习时最常用的网络功能为课业资料的检索与下载,从整体分析结果来看,在线学习行为的学习成效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调节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线上学习阶段保持良好的交流互动,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安排合适的学习时间,选择更为安静和固定的学习场所,在客观条件满足自主学习要求时,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效。
四、“互联网+”时代线上教学实践策略
想要提高在线学习的整体效果,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监管,平台要安排教师对学习者进行正确地引导,设置科学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线上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进行网络化转移,还需要设计出針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案,让学习者能够带着目标和任务去学习,根据在线学习行为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线上教学方案。改正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主动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整合海量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强化学习者自我监督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探讨意识,树立明确的在线课程学习目标。学生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调整学习进度,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地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频繁的参加线上讨论,消除在线自主学习的孤独感,熟练地应用信息化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为实现学习目标作出不懈努力,在接受学习测试后通过巩固基础知识、主动进行交流探讨等方式,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教学平台要安排高素质教师参与在线指导,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监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性作用,针对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行为特征和学习规律,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五、结束语
线上学习需要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网络支持下进行教育评价机制的开发与创新,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信息化服务环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混合式教育,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全面监管,分析在线学习环境下学生主体的学习行为,精准识别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建立预测分析模型,判断在线学习的学习成效,探究碎片化学习方式是否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分析在线学习的可行性。按照时间、位置、性别探究不同时空下在线学习行为,从认知参与度、学习规律等方面合理预测在线学习成效,总结“互联网+”时代线上学习策略。
参 考 文 献
[1] 张翠双. 基于深度学习的认知行为识别及其与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21.
[2] 徐亚倩,陈丽. 生生交互为主的在线学习复杂性规律探究[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21(10):12-18,38.
[3] 黄江涛,谢颖. 面向在线学习的学习成效早期预测模型[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9(1):86-93.
[4] 刘孙发,龚兵丽,林志兴. 应用型高校在线学习行为投入与学习成效相关性分析[J]. 三明学院学报,2022,39(2):116-124.
[5] 陈飞雄. 教育数据挖掘视角下的学习者信息素养、教师在线教学行为与在线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21.
2020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名称: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析的研究,编号:ZD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