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聂艳军
教研听课时发现一线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先思考、先尝试。然而,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汇报环节,课堂又回到“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老路。“先学后教”被演变成“学生学+教师教”,“先学”成了课堂的花絮和摆设。
“先学后教”不只是教与学的时间先后,更反映了教与学之间的逻辑关联。先学,是对学生经验的尊重,是对学生能行的信任。先学,不仅能暴露真实学情,也生成了课程资源。后教,不是回到零起点、重起炉灶,而是据学而教、以学定教。“学”是“教”的起点,“教”是“学”的升华。先学后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
“先学”,是学生基于经验的自主学。课的精彩主要表现为学生学的精彩,一节课应该留给学生大段的自主学的时间。自主学,可以是个体独立学、小组合作学,也包括全班互动学,但首先应是个体独立学。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教师还应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包括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提供必要的研究材料,提示相应的学习方法等。学生通过自主学解决问题往往带有个人的主观偏见,在自主学之后,同伴之间的交流碰撞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交流碰撞中,倾听他人的想法,反思自己的想法,关联不同的想法,不断生成新的想法,从而摒弃错误的认知,厘清模糊的认识,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在全班交流互动中,教师应保持后退的姿态,在观察和倾听的基础上,通过评价引领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回应他人的想法、陈述自己的想法。
“后教”,是教师基于学情的有向教。课的高度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上,“学”为中心并非意味着教师退场。教师的“教”,体现在全班交流互动中。如何基于学科理解,在教学关键处追问、在精彩生成处放大?如何保持头脑的清醒,把握学生个体与群体的思维流向?如何基于教学意义,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终极目标?考验的是教师实践智慧和专业判断力。教师的“教”,还体现在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往上走。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阶段性活动经验;在学生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开展反思,进行必要的抽象,在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数学方法的提炼总结、数学思想的感悟把握等方面彰显“教”的价值。
改变课堂教学应从转变观念开始,教师不仅要有理念,更要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