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娟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在各学科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改变重复讲题的教学形式,而是要启发式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设定学习任务、合作任务,让学生探究性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自身努力来梳理知识、应用知识、解答问题,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知识不易理解、较为抽象,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方式讲述化学知识,让学生在任务的启发下,拥有明确、清晰的学习方向,深化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新课标”内容、理念来优化化学教学过程,通过开展化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探索知识、解析问题、参与活动,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能够更加用心参与化学课程活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质量。同时,在任务驱动的引领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习任务的导向性、探究性、启发性、实践性,让学生在真实体验和实践中巩固、应用化学知识,培育学生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1]。
一、设定不同类型的驱动性学习任务
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要想展示任务驱动法的教育价值和优势,教师要设定不同类型的驱动性学习任务,针对不同的化学教材知识、学生学习水平,灵活选择驱动性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化学知识,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设定问题型学习任务
学生只有在任务驱动下,才能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善于设定问题型学习任务,结合化学课程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课堂问题,增强学生主动解析问题的意识,营造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化学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多途径地搜集信息、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系统化掌握化学课程知识。教师可以设定如下问题型学习任务:“水火不相容,水能够灭火,你们觉得水能生火吗?”通过设定以上学习任务,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任务、问题的启发下,去探索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取得最佳的化学学习成效。通过设定问题型学习任务,能够利用化学知识点来引发认知矛盾、冲突,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已知知识经验、技能来解答问题,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知识探究能力[2]。
(二)设定情境型学习任务
在高中化学课堂活动中,要想展示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价值,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定情境型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情境型学习任务的启发、指导下,基于真实情境、生活情境去思考化学知识,让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系统化。首先,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创设真实化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构建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最佳的探究体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动机,能够自主走进化学世界,在生活中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质。如举例“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俗语,能够引出分子不断运用化学知识;通过讲解“凯库勒关于蛇的梦境”化学知识,能够带领学生探究苯的分子结构;通过举例工业中的金属防腐剂案例,可以让学生探索金属防护知识。通过在化学课堂中引入科学故事、生活案例,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化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完成任务、巩固知识,为之后的化学学习奠定稳固、扎实化的基础[3]。
(三)设定实验型学习任务
在高中化学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设定实验型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操作化学实验期间,巩固、应用化学知识,强化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提高化学课程活动效率、质量。很多化学知识只凭借教师口头讲述,学生无法了解化学课程中的知识逻辑关系,只有通过化学实验的形式,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明白化学原理、化学知识逻辑关系等,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科实践能力。例如,在《二氧化硫的性质》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如下问题让学生解析、解答“在工业发展中,经常会使用二氧化硫对草帽与白纸浆来进行漂白,二氧化硫具备哪些性质?”通过设定这个实验型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去操作“把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化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基于品红溶液褪色现象来分析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教师要继续增加学习任务的难度,进行提问:“如果把漂白后的草帽放置之后,我们会发现草帽变黄了,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接着加热溶液,探索“二氧化硫具备不稳定性”的特点,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探索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活动质量[4]。
(四)设定信息化学习任务
在高中化学课程活动中,要想展示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价值和优势,教师既要设定问题类、情境类的学习任务,还要设定信息化的学习任务,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渠道,开阔化学知识视野,提高化学课程活动有效性。当前混合式教学、翻转教学、微课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独立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具备吸引力较强、突出重难点、内容直接的教学优势,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工具来设定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导向性探索化学知识,取得最佳的化学学习成效。如“有机化学分子结构”比较抽象、微观,如果只凭借教师口头讲解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用微视频的方式来趣味性、直观化展示分子结构,并且让学生用软件来绘制分子结构式,三维动态微观结构,通过切换镜头,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微观世界。再如,在讲述“分子碰撞理论”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化学反应作为例子,动画展示两个小球碰撞分离过程,探索化学反应中的机理,让化学知识易于理解、生动形象,通过探索、完成信息化学习任务,更为扎实化掌握化学理论知识[5]。
二、基于任务驱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把“任务驱动”作为开展化学教学活动的导向,通过为学生布置任务,引发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和经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科学划分小组
在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此之前,教师需要科学为学生划分合作小组,避免小组成员间的学习水平差异过大,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和借鉴,营造温馨合作学习氛围,真正内化所学化学知识。首先,在划分合作小组期间,教师要对学生有综合化、清晰化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学习水平来安排小组成员,让每名学生都有发挥自己优势和潜力的机会。有的学生化学学习基础比较好,这些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汇总化学基础知识,还有的学生认知能力比较强,可以带领小组成员探索难度更大的化学问题,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下去攻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化学课堂活动质量。其次,在划分合作小组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支持、相互接纳,改变学生依靠背诵,记忆化学公式的学习现状,而是要以合作的方式探索知识,训练学生互动能力、知识认知水平。
(二)精心设计小组合作任务
新课标背景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的点拨和指导下,拥有探索知识的动力、欲望,养成良好的课堂合作学习与学习习惯。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如下学习任务:基于化合价升降观念来了解、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探索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本质为电子转移;掌握还原性、氧化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利用双线桥来展示氧化还原反应。同时,教师要结合以上学习任务来划分小的子任务,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详细化、具体化探索化学理论知识。具体的子任务如下:列出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并且要在方程式中标注单质与氯气中的化合价升降情况;探究在方程式中的化合价升降与得失电子间的关联性;归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特征。以上学习任务难度不同,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自主挑选任务,在协同帮助、努力下来完成学习任务,强化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另外,在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习任务和现实生活相互关联,如“把削好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变黑?”,这样的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合作学习、探究中感知化学知识中的魅力,让学生学会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三、结合教学内容设定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任务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师要保证任务驱动的连贯性,结合教学内容设定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任务,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设定课前任务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师要灵活、科学设定课前任务,让学生有预习化学知识的方向,为正式投入、参与化学课堂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让课前任务发挥出承上启下、铺垫的教学作用,在讲述化学知识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寓言故事、生活常识、图片等,通过引导性材料来让学生复习旧知识、探索新知识,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课前预习能力。例如,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知识点,教师可以设定以下课前任务:去观察生活中的燃料燃烧、食物腐败、钢铁生锈的现象。通过课前任务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现象,对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鼓励学生有导向预习化学知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如,在“氨气”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探析生活中氨气的物理性质、产生等,引入食用皮蛋、夏天施肥都会散发刺激性气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寻找、探索现实生活中的氨气,对氨气有全面的了解。
(二)设定课中任务
在高中化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真实学习情况、课时安排来设定课中任务,通过穿插教学任务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是否扎实化、全面地掌握所学化学知识,以此来调整课堂教学进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如“钠元素化合物”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教师可以设定如下课中任务:“探究一下过氧化钠拥有哪些化学性质?”并且为学生准备脱脂棉、过氧化钠、药匙、玻璃管、胶头滴管、石棉网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去观察、操作、探究“滴水生火”实验现象,从中了解“滴水生火”的成因,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完成实验操作任务的同时,深化对化学理论知识的了解,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结构。又比如,在讲解“氨气”化学知识期间,教师可以布置“喷泉实验”,让学生通过观看、操作化学实验,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与现象,从中来探究化学实验的本质内容,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设定课后任务
在高中化学课程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通过设定课后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高效率巩固、复习化学知识,培育学生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如有机化学酯类物质处于碱性环境、酸性环境下发生水解,油脂中的主要成分为一分子甘油、三分子高级脂肪酸脱水构成的酯,结合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家庭厨具大清洁”的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回家探究一下厨房中的材料成分,通过操作验证酸性物质白醋、碱性物质小苏打是否能够发挥出清洁厨具油污的作用,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原理,还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学生问题解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再如,在学习了“氨气”相关化学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操作“彩虹喷泉形成”“制取氨气方法”等化学实验,从中来分析实验原理,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改变之前主导、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形式,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讓学生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参与化学课程活动,体现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探索习惯、思维习惯,强化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有效性,促使学生的综合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洪川.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苏教版选修教材中的同分异构体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38-42.
[2]杨凤娇,王娅,姜红波,等.融入课程思政及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J].云南化工,2022,49(7):129-132.
[3]王春,李艳.学科大概念统摄下的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醛酮和糖类”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22(3):48-52.
[4]赖增荣.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学生素养的实践研究:以高中化学1(必修)中离子反应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4):52-56.
[5]叶静怡,倪姗姗,钱扬义,等.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以新课程配套教材实验化学为例[J].化学教育,2009,30(6):12-15,21.
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新教材‘拓展视野'栏目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JSZJ20062;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