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创新策略探究

2023-10-11 19:08:42王晓玲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新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策略,也是值得教师探究、实践和掌握的科学方法。合理利用问题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提升教师的动力,从而使教与学在活动中达成一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掌握科学的创新策略,在保证对问题情境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从注意事项、生活化、趣味性等角度设计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推动数学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3-0034-03

创设情境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意义,在解决形象思维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矛盾方面有显著价值。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充分结合起来,创设各种类型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使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学习数学。问题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情境之一,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展开探索,教师可将问题情境灵活且科学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

小学阶段学生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好奇心较强,对世界上很多新鲜的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枯燥的课堂教学则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从趣味性角度创设问题情境,这对于思维刚刚开始朝着逻辑思维角度发展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会相对降低。例如,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構建学生植树的情境,促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植树问题上,借助这个情境指导学生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计算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掌握基本运算方法,进而准确进行计算。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问题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应用问题情境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便于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符号等知识,用这些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1]。由此可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并在教学中保证问题情境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创新策略

(一)强化教师对问题情境的认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发挥着主体作用,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对问题情境有正确的认识,进而进行科学的指导。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个别教师对问题情境的认识不足,没有明确“问题”和“情境”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例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之后出几道习题,如1/8+7/10、+2/9、1/3-1/4等。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题完成,在学生算出结果并自主检查、订正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将异分母转化成同分母时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转化成同分母进行计算?你们能够总结一下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时的技巧吗?在计算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能促使教学进入深入讨论阶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此外,教师还应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在备课、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总结等工作中分析问题情境,寻找高效措施,设计具体的教学实施流程。

(二)明确问题情境创设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明晰注意事项,这样才能确保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效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2]。

首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注意适用性原则。创设的问题情境适用说明问题情境适用于当前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学生可以受情境感染而主动探索问题,分析问题。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知识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教师可创设动手实践探索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动手绘制一个圆,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的周长与哪些因素相关。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发现同一个圆点绘制不同半径的圆,获取的圆的大小不同,周长也不同,所以周长与半径有关系。

其次,创设的问题情境应遵循针对性原则。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当前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创设情境。当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学主题相符时,教学内容可以有效融入情境中,学生也可以通过问题情境顺势学习和运用教学内容。此时,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形成主动探究的想法,在探究中充分调动主观学习能动性,形成正确的解题和理解思维。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将教学内容融入情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究想法与兴趣,主动沉浸在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

最后,创设的问题情境还应注意启发性原则。利用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问题上,进而展开深入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为学生营造自主思考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发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主动解决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三)从生活化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需要考虑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目标等因素,还要注意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够从自身的现实生活出发。因此,问题情境要具有现实性。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所以创设的问题情境也要注意从浅到深,从抽象逐渐过渡到具体。同时,教师从生活化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时还需要注意模式的丰富性,并且需要注意避免出现零散性的特点[3]。例如,在讲述“比”这个概念时,在了解班级的人数后,教师询问学生:“班级中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男生比女生的人数多吗?多多少?”在学生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后,教师引出国家统计人数的真实现象。指出男生比女生多,或者女生比男生多,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告知学生这些都是数学中的“比”,然后问学生想要了解哪些知识。教师可以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以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迅速融入情境之中,从而达到创设具有现实性特点的生活化问题情境的目的。

又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有目

的、有计划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利用CAI课件构建“拾金不昧”的情境,随后呈现“失物招领启事”:有人在学校操场上捡到a元人民币,请失主到少先队认领。学生对这一环节感到疑惑,不理解教师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播出这样一则启事。于是,教师提问:“情境中的a元可以是0元吗?可以是1元吗?可以是0.5元、5元、10元、20元、50元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可以进行小结:“情境中的a表示的数是任何大于0的数,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此时,教师引出主题“用字母表示数”。这样的问题情境生动有趣且新颖,加上教材中的知识源自生活,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了解字母能够表示很多的数,为探索更加深奥的知识奠定基础。

(四)从趣味性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对于具有挑战性的、有用的、趣味性的数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有兴趣。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探究性、开放性的氛围中研究数学知识,并且充分展示自我,进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并且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思想[4]。教师可以从游戏角度出发,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以“奇数和偶数”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充分利用游戏:“同学们,我的一只手拿着偶数,一只手拿着奇数,左手的数字乘以3,右手的数字乘以4,然后相加。你们可以通过相加的结果猜出哪只手是奇数,哪只手是偶数吗?”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会全心投入游戏中,求知欲望也会更加强烈,最终通过游戏发现奇数与偶数的相关特点:(1)奇数乘以奇数结果一定是奇数,偶数乘以偶数结果一定是偶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相乘得到的结果一定是偶数;(2)两

个数相加时,若一个是奇数,另一个也是奇数,则和是偶数;若一个是奇数,另一个是偶数,则和是奇数。

(五)创设具有实践性的问题情境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教学,还需要进行实践教学,这是问题情境创设的特点。教师要从实践性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有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和总结自己在生活中预见的现象和事物,积极展开自主训练,同时要注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以学生主体性为主,促使学生积极思考[5]。例如,“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相对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认识物体。对此,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同学们思考一下,小李从右侧看到这个物体是一个三角形,小张从后面看到是一个正方形,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物体,并尝试画出来。”这种形式的问题情境将理论与学生的动手实践结合起来,且给出的限定条件较少,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并绘制物体。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又能够突出问题情境的价值,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六)利用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有所取舍。对于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会的问题,如果还利用大量时间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对时间的浪费,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需要根据重点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与面积计算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进行充分教学。教师先要求学生测量自己所使用课桌、黑板的长度及宽度,然后要求学生计算其面积。此时学生会对“面积”这个概念有形象化的理解,并且会利用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从而掌握面积的正确计算方法。又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构建问题模型,帮助学生从系统化的角度了解“可能性”这个理念。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質量和形状相同的小球,球上标记出数字,学生依次将球放在盒子中,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回答问题,然后验证答案的准确性。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了解到相关条件的变化对这种“可能性”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从教学的重点内容出发,以便保证教学效果,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状态以及教学目标等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采取的是哪一种方法,问题情境都需要具有新颖性、目的性以及障碍性等性质,这样才能保证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索,进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突出问题情境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曹付波.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创新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7):107-109.

赵青艳.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新课程,2021(48):136-137.

乔志胜.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1(36):75-76.

钱春莉.浅析提高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几点策略[J].考试周刊,2021(69):94-96.

马修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点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6):57-58.

作者简介:王晓玲(1978.11-),女,甘肃古浪人,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城关第三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新策略小学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06:00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9:37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新闻界(2016年11期)2016-11-07 21:32:35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1:58:26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09:03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8:5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