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荣
(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山东淄博 255400)
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其症状包括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无力等。该病的病程较长,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困扰。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导致腰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患者的神经根长期受到压迫,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日久形成血瘀,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1]。中医治疗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帮助患者减轻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21 年3 月—2022 年2 月收治的102 例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究针灸联合推拿手法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102 例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中医符合《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4]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症见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暗紫,脉弦涩或紧;(2)西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受累神经根支配感觉、运动障碍,神经牵拉试验为阳性,腰部活动受限,腰椎局部压痛;(3)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治疗者;(2)存在腰椎骨折或滑脱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及研究组(n=51)。对照组:年龄28~59 岁,平均年龄(45.62±4.33)岁;男28例,女23 例;病变部位:L3~47 例、L4~526 例、L5~S118 例。研究组:年龄26~60 岁,平均年龄(45.38±4.24)岁;男29 例,女22 例;病变部位:L3~48 例、L4~524 例、L5~S119例。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1)给予患者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297,规格:75 mg/片)口服,75 mg/次,1 次/d,晚饭后整片吞服,治疗20 d。(2)采用电动牵引床(北京斯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82260125,型号:ZJL-2016-A)进行腰椎牵引,指导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参数调至20~95 kg,进行引力拉伸,30 min/次。治疗20 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1)针灸:嘱患者取俯卧位,取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使用直径0.3 mm、长度40 mm 的一次性无菌毫针进行针刺,其中,肾俞穴直刺1 寸,委中、阳陵泉、承山穴直刺1~2 寸,大肠俞穴向下45°斜刺1 寸。所有穴位均进行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法,各穴位得气后守气1 min,留针20 min。1 次/d,连续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休息3 d 后进行第2 个疗程。治疗20 d。(2)推拿:嘱患者取仰卧位,用拇指与食指点按其太溪、解溪穴,持续按压1 min,掌压冲门穴、拿捏股四头肌,治疗10 min 后嘱患者取侧卧位,用弹拨法按摩臀大肌,并以肘部按压环跳穴,治疗10 min 后嘱患者取俯卧位,弹拨其委中、承山穴,最后用掌揉法推拿臀部、腰骶部肌肉,持续治疗15 min。1 次/d,连续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休息3 d 后进行第2 个疗程。治疗20 d。
(1)腰椎功能。治疗前及治疗20 d 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6]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膀胱功能及日常活动受限度4 个维度,各维度评分分别为0~9 分、0~6 分、-6~0分、0~14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好。(2)腰部疼痛程度。治疗前及治疗20 d 后,采用简易McGill 疼痛问卷表(SF-MPQ)[7]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问卷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时疼痛强度(PPI),其中PRI 共15 项,每项疼痛程度从无到重依次赋0~3 分,VAS 从无痛到剧痛依次赋0~10 分,PPI 从无痛到极为痛苦依次赋0~5 分,总分60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腰腿疼痛越轻微。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JOA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JOA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 后,两组的各项JO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JOA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JOA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两组的SF-MP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 后,两组的SF-MPQ 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MPQ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SF-MPQ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腰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在腰椎间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受外力因素的影响,造成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使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所致。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中医将其归属于“腰痛”“痹证”等范畴。其病机皆由风、寒、湿、热邪堵塞经络,或跌打损伤,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所致。血瘀型是腰间盘突出症的常见证型,患者腰椎长期受到压迫,气血阻滞,日久成瘀,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8]。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或采用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腰部疼痛、僵硬,减轻症状[9]。
针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和平衡。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可发挥以下作用:(1)缓解疼痛:针灸可刺激特定穴位,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减轻腰痛和神经痛等症状;(2)减轻炎症和肿胀:针灸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炎症和肿胀消退,减少对神经的压迫;(3)改善神经功能:针灸刺激可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改善神经传导,缓解下肢放射痛和麻木感。推拿是一种按摩手法,对身体特定部位施以揉、推、拉等手法,可调整气血运行,舒缓肌肉紧张,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有以下作用:(1)缓解疼痛、僵硬:推拿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感;(2)放松肌肉和软组织:推拿可舒缓腰部周围的肌肉紧张及软组织压迫,减轻炎症反应;(3)改善脊柱结构:推拿疗法可通过调整脊柱的位置和姿势,促进腰椎间盘的恢复和稳定[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JO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能提升患者的腰椎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SF-MPQ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减轻其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