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通凝汤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23-10-11 09:46辛坤徐永明于其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活血腰椎下肢

辛坤,徐永明,于其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骨二科,安徽阜阳 236600)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外力作用所致,可引起胸腰段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降低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影响其工作及生活。手术为当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方式,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恢复原有脊柱的解剖结构,提高脊椎稳定性,促进椎体功能恢复,减轻骨折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1-2]。但手术存在一定创伤性,术中易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加之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血液流速减慢,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而下肢DVT 发生后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大经济负担,故早期预防尤为重要。低分子肝素钙为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其分子量小、吸收快,皮下注射后可迅速抑制凝血酶及凝血活性因子的活性,发挥良好的抗凝作用[3-4]。但单药预防的效果有限,患者仍存在较高的下肢DVT 发生风险。近年来,中医药预防下肢DVT 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避免血液高凝。脉通凝汤为中药汤剂,内含生黄芪、鸡血藤、当归尾等多种药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功效[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0 月—2022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脉通凝汤预防术后下肢DVT 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8~67 岁,平均年龄(49.85±4.23)岁;体质量指数(BMI)19~28 kg/m2,平均BMI(24.15±1.47)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6 例,Ⅱ级14 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5 例,1重物砸伤10 例,高空坠落5 例;骨折至入院时间6~24 h,平均骨折至入院时间(12.15±1.23)h。观察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6~68 岁,平均年龄(49.89±4.25)岁;BMI 19~28 kg/m2,平均BMI(24.19±1.49)kg/m2;ASA 分级:Ⅰ级17 例,Ⅱ级13 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4例,重物砸伤10 例,高空坠落6 例;骨折至入院时间6~24 h,平均骨折至入院时间(12.18±1.25)h。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存在明确外伤史;接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ASA 分级Ⅰ~Ⅱ级;精神状态良好;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脊髓、神经损伤;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合并恶性肿瘤;存在心肺功能障碍;伴有重症感染。

1.3 方法

两组均行后路短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开展预防下肢DVT 治疗。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后12 h,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1)腹壁下皮下注射,0.3 mL/次,1 次/d。持续用药1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脉通凝汤治疗。组方:生黄芪30 g、鸡血藤15 g、当归尾12 g、川芎12 g、生地黄10 g、川牛膝10 g、桃仁8 g、红花8 g、炙水蛭6 g、炙甘草6 g。1 剂/d,水煎取汁,分早晚温服。持续用药10 d。

1.4 观察指标

(1)凝血功能:治疗前及治疗10 d 后,采集患者3 mL 静脉血,离心后使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2)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0 d 后,采集患者3 mL 静脉血,离心后使用血流变仪测定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沉降率(ESR)。(3)下肢DVT 发生率:记录患者下肢DVT 的发生情况。(4)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注射部位瘀斑、注射部位轻微出血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T 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下肢DVT 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 后,观察组的PT、APTT、TT 均较对照组长,FIB、D-D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 后,观察组的LBV、HBV、PV、ESR 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下肢DVT 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下肢DVT 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DVT 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胸腰段椎体在保持机体形态、维持日常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本身为脊柱运动应力转折及集中的区域,日常活动频繁,受到外力冲击时易发生骨折,引发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多种症状[6-7]。手术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能帮助骨折更快愈合,以恢复椎体功能,但术中操作会损伤血管及神经组织,激活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导致血液黏度异常升高,且术后卧床休息会减慢血液流速,导致患者下肢DVT 风险升高[8]。而下肢DVT 对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较大,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一旦血栓脱落还可引起肺栓塞等,威胁患者生命,故做好针对性预防尤为重要。

低分子肝素钙为预防下肢DVT 的常用药物,其属于凝血酶抑制剂,经皮下注射后起效快、半衰期长,可降低凝血酶与Xa 因子活性,抑制血液凝固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该药能加快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激活物释放,增强纤溶活性,进一步发挥抗凝血作用,维持机体血液循环稳定,降低下肢DVT 的发生风险[9-10]。但单药预防的效果有限,加大剂量则会增加出血风险,故应考虑联合治疗。PT、APTT、TT、FIB、D-D 均为常用的凝血指标,可反映机体凝血功能,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则PT、APTT、TT 明显缩短,FIB、D-D 异常升高。LBV、HBV、PV、ESR 可反映血液流变学,该类指标的异常升高,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0 d 后,观察组的PT、APTT、TT 均长于对照组,FIB、D-D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BV、HBV、PV、ESR 均低于对照组,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脉通凝汤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预防下肢DVT 方面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下肢DVT 发生,且安全性良好。中医理论认为,手术会损伤筋脉,致气血运行不畅,加之久卧制动,滞缓气血运行,导致瘀血阻络,营血回流受限,流注下肢致DVT,且气血同源,故临床治疗需注重活血行气、通经活络。脉通凝汤为补气活血类汤剂,方内生黄芪可大补元气,气旺则血行,鸡血藤可补血活血,两者共为君药,增强活血行气之功;当归尾入血分可活血补血,生地黄可养血滋阴,川芎可活血行气、止痛,三药共为臣药,君臣相配,活血祛瘀不伤阴,养血不瘀血;桃仁善泄血滞,祛瘀力较强,红花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川牛膝活血通经的同时可补肝肾、强筋骨,炙水蛭善破血通经、逐瘀消瘤,四药共为佐药,可增强活血化瘀之功,且能引药下行;炙甘草为使药,能缓和药性、调和脾胃。诸药配伍,共奏补气活血、化瘀止痛、通经活络之效,能清除术后患者气血瘀滞的病因病机,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脉通凝汤可协同增效,充分结合中西医优势,促进机体气血运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避免血液瘀滞,减少血栓发生。

综上所述,脉通凝汤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降低其血液黏度,减少下肢DVT 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活血腰椎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