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

2023-10-09 17:56邹瑜
时代商家 2023年38期
关键词:会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邹瑜

摘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完善会计风险控制体系对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作为我国职能部门之一的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发挥出国家建设资金的价值,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在事业单位中,财务部门作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一旦出现工作失误等问题,将极大程度上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以及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探讨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防范这些财务风险,以此保障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促使我国各事业单位在经济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涉及到的资金业务往来也日益增多,这使得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财务风险以及对财务人员有着更高的职业要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已经采取了多项管理措施,如遵守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和强化资金流动制度、加强内部人员管理制度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但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违反法律规定而导致财产损失等情况仍然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各种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会计风险,是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必须要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因为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管理职能的重要责任,所以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财产都属于国家,因此需要加强对会计风险的控制和预防制度,以便更安全地管理好国有资产。同时,需要加强对国有资产和公共资产的监管力度,确保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维护和盘点过程都得到有效监督,有效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强化会计风险预警和控制,对于国家管理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避免国有资产的损失,进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二)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

国有资产的保值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改善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事业单位日常的采购和经济运营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因此,事业单位要强化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以此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最大价值,杜绝国有资产的浪费,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完成会计核查、记录和財务监督等职能,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要承担起其重要的监督职责,确保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还要监督事业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经营情况、财务报表和其他重要资料,以及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同时还要负责指导、检查和评估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务管理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确保财务管理达到规范要求,为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除此之外,在进行经济交易过程中,财务人员还需负责及时记录会计信息,以确保经济交易的安全性和精准性。使国家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国家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会计工作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正常开展和有效应对风险需要一个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作为保障,然而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较为混乱无序,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作用,针对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

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对货币资金的有效管理制度以及缺少完善的现金管理流程,导致对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支取和白条等资金使用情况缺乏明确的管理,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的概率。

2.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没有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机制,导致资产总量无法精准把控,大量资源被浪费掉,使得这些资源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此外,由于资产管理不完善,事业单位也会面临资金投入不合理等问题,资金的分配不能有效的保障事业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

3.财务核算工作不严谨

会计工作的核算编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核算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影响了单位的财务安全。会计核算的编制有时候缺乏统一的标准,编制出来的会计核算结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甚至影响了单位内部管理的有效性。此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规范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会计核算的编制工作缺乏精准度,甚至影响了单位对财务状况的正确判断。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核算的编制,以确保单位财务安全。

4.缺乏对整体财务工作的监管制度

使得会计工作的结果得不到有效的检验和管理,缺少有效的检验标准,不能确保财务工作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二)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因为会计人员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支柱。但是,由于相关知识技能更新比较快,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另外,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缺乏财务专业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使得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业务了解不足。同时,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来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也没有机会及时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如果会计人员没有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很难胜任财务工作,将会对会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支出管理不严谨

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却存在着一定的管理不严蓮的现象。从资金使用的不合理性上来看,有的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虚报偏高,支出比例不合理,资金支出往往集中在个别项目上,从而导致单位财务收支失衡。另外,还有的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存在着一定的违法行为,如支出违规、支出虚报、支出滥用等,使得单位财务支出管理较为混乱。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管理,坚决杜非法乱纪的现象,同时加强政策落实,让财务支出管理更加严谨合理。

三、事业单位存在会计风险的原因

(一)单位领导不够重视

单位领导层对会计风险的认知不够充分,缺乏对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的重视。,同时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也未能充分意识到。单位领导是单位经济业务的最高决策者,也是单位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他们的态度和行动对于预防和控制会计风险至关重要。但有些管理层只是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一些风险控制工作,表面上看似乎已经做得很好,但实际上并没有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真正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其中一部分单位领导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概念,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理解不足,只关注个人业绩的提升和经济指标的达成,而对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经济业务的风险却漠不关心。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不够高

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由财务人员负责,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果职业素养达不到专业标准,就会导致会计工作难以落实和进展,因此事业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要考虑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要考虑应聘者的业务能力,而也要注重其道德素养,如果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问题,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违反相关的财务制度,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存在重大风险。同时,事业单位缺乏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财务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约束性,会导致会计人员自律性也变得较弱,从而影响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另外,当发生财务风险时,因为缺乏有效的上报机制,导致没有及时上报单位上级领导,从而错失了防范财务风险的最佳时机。

(三)单位的监管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建立了内设机构,对单位进行监督、评估和建议以推动事业单位实现健康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包括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但由于事业单位主要负責人未能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会计内部风险控制过程中,内审工作的配置和人员配备不足,导致会计人员不得不兼任内审工作,这种情况下,内审评价对内控有效性的监督作用被限制在了“自我监督”的范畴内[3]。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建议

(一)企业领导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制订完善的工作制度

首先,加强事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风险控制的意识,并带领企业各部门工作人员共同提高对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要全面规划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及时发现存在的企业管理风险,加强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以及控制能力,以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其次,为了确保运营效率和安全性,事业单位必须实施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系统化整理。并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另外,根据单位不同部门管理的真实情况,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各项规章制度,以达到预防风险、提高单位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的目的。在全面推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应在保持现有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遵循新的会计指导原则,以确保数据处理和账目划分的一致性,避免新旧会计制度之间产生冲突和风险。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会计体系,制定更加完备的会计规范,引入新的会计政策,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财务报告的质量水平[4]。

(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会计工作的具体执行需要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其职业素质至关重要。具有专业化的、职业素养的会计人员,可以显著减少会计风险的发生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教育是首要任务,只有遵守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确保财务工作的公正、透明和合法。才能真正加强财务人员法治观念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第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积极推动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财务政策和职业要求,以提升他们处理复杂经济业务的专业水平。第三,事业单位要定期举办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预防的培训,以确保员工能够适应和应对各种经济业务的挑战。通过举办培训活动,提高会计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认知和技能,促使会计人员在职业素养上有所拓展,积极接纳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以便在工作中更加熟练地应对和预防各种会计风险[5]。

(三)加大单位的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监管机制来确保其管理运作的合规性和透明度。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让各部门工作人员养成受监督的工作习惯,通过多种监督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的同时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财政资金或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并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监督管理,以确保会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1.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管

会计部门必须建立一个互相监督和制约的工作体系,增加对财务经济业务风险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会计风险的发生。同时,通过科学规范化的财务工作流程,强化对会计风险的实时掌控,以确保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和规范性。近年来,内部审计政策法规不断出台,许多事业单位都成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风险预防能力,同时也能更加合理地安排审计部门的工作计划,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潜在的风险隐患。

2.加强事业单位外部监督

加强与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审计等外部监督部门的联络,积极支持并配合外部监管机构进行各项检查工作。及时对监管机构发现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同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问题处理流程的规范化。首先,只有同时运用内部和外部监督,才能有效提高监督的效果。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互为补充,外部监督能够揭示内部监督未能发现的问题,内部监督则能够帮助单位及时纠正外部监督发现的问题并向外部监督及时反馈。除此之外,内部监督还能确保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承担起职责,保障管理流程的有效性[6]。可以通过加强检查和审查,对监督单位的相关活动进行更严格的外部监督,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将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风险管理制度,把财务风险防范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首先,制定完善的会计风险预防措施,做好财务会计审计制度,防止财务会计出现失真等现象,确保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还要强化会计风险宣传教育,加强会计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员工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其次,为了使我国社会经济能够高效健康地发展下去,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强化监督体系和优化反馈机制,加强对国有资源使用的合法性。最后,事业单位必须认真面对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强化会计工作改革和创新的意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确保避免会计风险的同时,推动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樊玲.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问题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 (07):40-42.

[2]侯辰雪.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 (12):79-81.

[3]田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3 (03):10-12.

[4]王继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质量与市场,2022 (23):109-111.

[5]张勇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财富生活,2022 (16):112-114.

猜你喜欢
会计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农商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及其防范探讨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问题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