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 田俊英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0)
如今全球性大流行病对经济的打击程度是令世界担忧的重大议题。 在与时间和死神的赛跑中,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了解和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尤其重要。 由于国内学者在撰写SCI 论文写译技巧和规范方面知识的欠缺,使得文本中可能存在歧义现象,导致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未能成功发表在影响因子较高的SCI 收录期刊。
“歧义”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的语言现象[1]。 汉语歧义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2]。
国内近十年对汉英翻译的歧义研究并不多见。杨晓斌[3]认为在典籍汉译英时应通过改变词形、补充省略的信息等方法解歧,以正确传达原文且保留神韵。 范捷[4]以小说为例分析了汉英翻译产生歧义的原因并探讨了语境解歧的实用性。 刘丽娟[5]认为,英汉翻译的歧义现象主要由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以及语言表现形式的不同所致,提出提高综合素养、正确使用多义词、把握英汉句法异同的方法。 笔者尚未发现有关医学汉英翻译歧义现象的归类探讨。
生物医学期刊论文语言表达必须准确严谨,翻译时译者需消除歧义,避免信息误传。 本节结合实例,将医学期刊论文中的歧义句归类为语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
语法歧义包括因句子结构划分或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 如“溶解纤维化病变”会产生“溶解/纤维化病变”(动宾)或“溶解纤维化/病变”(偏正)的歧义。 再如“治疗并发症”只能划分为“治疗/并发症”,但有“治疗某疾病的并发症”和“因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两种理解。
句子中的某一语义成分可能有不止一种语义特征能运用到句子中,由此引发歧义。 如在“去医院输血”这一短语中,“输”的语义特征既可以是输入,也可以是输出,从而生成不同译文。 语义指向不明也可引发歧义。 如:在“他的手术做得好”中,“做得好”这一语义成分既可以指向“他”,意即夸赞该人手术技法精湛;也可以指向“他的手术”,意即他接受的手术很成功。
生物医学论文中的语用歧义主要指因语境不同引起的歧义,如“贲门”在西医语境中指胃的入口,但在中医的语境中可指穴位[6]。
医学翻译中的歧义现象随处可见,由于汉英语言在形态方面差异较大,不加仔细辨别便会扭曲原意,因此消除歧义尤为重要。
根据上文对歧义类型所做的界定,本节结合实例,探讨汉英医学翻译中的解歧方法。
针对语法歧义,可通过明确语法结构层次和语法结构关系消除歧义。
例1:
原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476 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调查研究[7]。
译文1:Research on 476 Cases with Hepatitis B,C Virus and Treponema Pallidum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译文2:Research on Hepatitis B, C Virus and Treponema Pallidum Infection in 476 Patients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分析:如果将“476 例”这一成分与前面的患者群体划分到一起,则意为探究476 例患者中有多少患者有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情况(译文1);若是划分到后面的结构,则可以理解为:探究476 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的情况。 根据正文内容可知,476 例是总患者数,因此建议将“476 例”移到最前面,避免使用倒装,明确各成分间关系,写为“476 例ST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调查研究”,进而确定译文2 更合理。
语义因素是汉语产生歧义句的深层原因。 汉语句法结构没有形态变化来表示句子成分的不同特征,因此一个句子成分的多个语义身份可体现不同的语义关系[8]。 可以通过明确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来消除歧义。
例2:
原文:探讨乳腺癌缺失因子(DBC1)蛋白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相关性。
译文1: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BC1 (deleted in breast cancer-1)and SIRT1 (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and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EC).
译文2: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BC1 (deleted in breast cancer-1)and SIRT1 (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and analyze their correlation in endometrial cancer (EC).
分析:本句歧义的地方在于语义成分“在子宫内膜癌中”表示对象还是处所,即由语义特征的不同产生了歧义。 本句还有指代不明引起歧义的情况:后半句中的分析“二者相关性”可以理解为探讨DBC1 和SIRT1 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理解为探讨DBC1、SIRT1、子宫内膜癌这三者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由此让译者产生了疑惑。 通过结合该文的讨论部分,并与原作者沟通后,译者确认文章分析的是子宫内膜癌患者中DBC1 与SIRT1 的相关性,由此明确该介词成分表示处所,并借此确定“二者相关性”的“二者”指DBC1 和SIRT1,得出译文2。
例3:
原文:子宫内膜类器官培养物为不孕症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思路,通过适当激素的作用来评估患者预后及选择药物方案。
译文1:Endometrial organoid cultures provide an important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personalized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that is, assessing patient prognosis and selecting drug regimens through the use of appropriate hormones.
译文2:Endometrial organoid cultures provide an important new way for personalized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patients—by adding appropriate doses of hormones to the organoid model toassess patient prognosis and help choose the correct medication regimen.
分析:本句原文中“通过适当激素的作用”指向不明,若直译为译文1:through the use of appropriate hormones,则无法明确加激素的对象是患者还是模型。 对象为患者,则是指通过向患者加激素来评估患者预后、选择药物方案;对象为模型,则是指通过加用适当用量激素作用于类器官模型来评估患者预后,同时帮助选择正确的用药方案。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选择明确语义指向,先将原文优化为:子宫内膜类器官培养物为不孕症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思路,通过加用适当用量激素作用于类器官模型来评估患者预后同时帮助选择正确的用药方案,从而确定将“通过适当激素的作用”译为...by adding appropriate doses of hormones to...(译文2)。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重设语境(如补充语境信息)来消除语用歧义。
例4:
原文:收集手术切除的60 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0 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以及40 例同时期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子宫的子宫内膜标本。 将病理诊断为正常的子宫内膜标本设为对照组。 结果:DBC1 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70.0%)、不典型增生组织(65.0%)及对照组子宫内膜(37.5%)组织中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0,P<0.05)。
译文1:We collected 60 EC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resection,40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EH) specimens, and 40 endometrial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hysterectomy due to uterine fibroids at the same period. The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normal endometrial specimens were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DBC1 in the groups of EC,AEH,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70.0%,65.0% and 37.5%, respectively (χ2=11.260,P<0.05).
译文2:We collected 60 EC specimens,40 specimens of endometrial tissues with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 another 40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hysterectomy due to uterine fibroids at the same period and diagnosed as normal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serving as control.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DBC1 in the groups of EC, AEH,and the control groupwere 70.0%,65.0% and 37.5%,respectively (χ2=11.260,P<0.05).
分析:“将病理诊断为正常的子宫内膜标本设为对照组”一句由于没有回指或对应表达,与上文缺少关联,使笔者无法判断实验中一共有3 个还是4 个组别。 通过分析上下文语境,对照组实际指“40例同时期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子宫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正常的子宫内膜标本”,因此译者重新组织语境信息,在译文2 中先用another 一词区分对照组与前两组标本,再用“with...serving as control”结构表明与前文的关联,并与结果中的“control group”对应,从而消除歧义,使语流通畅。
综上所述,生物医学学术期刊论文中的歧义主要表现为语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 文章针对生物医学期刊论文汉英翻译中的歧义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歧方法,包括:明确语法结构的层次和关系、明确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重设语境。 为了减少生物医学论文汉英翻译中的歧义,译者还要加强专业背景知识的学习,与源语文本作者沟通,从而准确无误地传达医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