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社会关系演化探究

2023-10-08 05:39龚林玉
村委主任 2023年8期
关键词:社会关系少数民族地区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小城镇中的社会关系受到影响,其关系网络逐渐由封闭的状态走向开放且多元的形式,这也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小镇当地的人与人、人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形式。鉴于此,小镇中社会关系的重塑过程值得我们去探究,通过观察其社会关系的演化过程,可以为旅游小镇未来的发展寻求稳定可靠的方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社会关系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8-009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42       文章标识码:A

旅游小镇即旅游型小城镇,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小镇主要是指侠义上的旅游小镇,这种小镇中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引力和旅游的接待能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特色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主发展当地的产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形象,其在旅游开发之后会成为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服务的中心;而广义上的旅游小镇则不仅包括镇区,也包含区域内具备一定特色资源、开发潜力、发展优势的乡村地区。文章中的特色小镇主要是指狭义上的旅游小镇的概念。政策上,基于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要求,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通过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挥其本土特色,并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使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与现代化的重要推力之一,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反过来也受到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影响,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由此发生了转型和重构。为此,文章通过浅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小镇的社会关系演化过程,梳理其社会关系变化的特点,并探究其社会关系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根据产生的问题来寻求更好的发展模式和更优质的建设方式,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掌握旅游小镇发展前景,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1   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小镇传统社会关系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以亲属为核心的社会活动表现出显著的差序特点。在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们的行为方式就像费孝通所描绘的一样,会按照一种“差序格局”来交流。“亲情”(“人情”)与“脸面”是维系与调适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社会关系的构成表现出了以感情为中心的特征。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中的宗族组织逐渐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力量,农村社会中涌现出了一批以“姓氏、宗族”为主要成员的“家庭企业”。同时,亲缘关系也在促进村民通过社会流动获得外界资源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

传统的乡村社会离不开两个字:人情。从费孝通“差序格局”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得知,农村作为中国古老的社会形态,具有更加紧密的社会关系网,人和人之间被“人情”二字紧密联系起几十年或是几十代,被血缘和亲缘牢牢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这个有限的地域内形成了自己的熟人社会。传统农村是一个以“熟人社会”和“人情社会”为特征的“熟人社会”,费孝通将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界定为“差序格局”,农村的社会关系以天然的血缘为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家族”,它是“亲缘”和“地缘化”的高度一致。按照一般的说法,传统的乡村社会关系有自己的形态,有众人默认为习惯的人情社会和熟人社会,在这个社会之中,每个人都遵循着共同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认同,从外界难以打破[2]。从传统的乡村来看,它延续了很多年的自耕自种、自产自销,没有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和互动,生产活动简单,人们的生活方式单一。而旅游开发背景下的乡村关系则要关注其传统的原生关系的构成,在乡镇社会的内部,传统的乡村社会流动性低,其空间的特点是封闭但稳定的,乡村的社会成员也遵循着广泛的“共享的情境定义”在社会互动中和谐共处[3]。现在的乡村社会则更多呈现的是一个多元化、个体化的秩序图式,乡镇的经济社会改革给乡村社会的结构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因此,乡村社会关系正处在一个不停变迁的过程,包括组织和结构分化[4],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城镇内亲缘关系、血缘关系、熟人社会关系网、当地资源的构成却还是比较简单。

2   民族地区旅游小镇的发展特点

2.1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双重推力

在2016年10月,国家官方发布了首批乡村特色旅游小镇的名单,这些特色小镇在之后成为了娱乐、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平台,相关政策也规定在建设我国新型旅游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以“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市场化调控”为主,我国正致力于打造高度产业融合与具有特色地域文化的城镇空间,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信息统计,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全民旅游时代[5]。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中国乡村的建设创造许多机遇,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各大产业入驻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和旅游小镇,这也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发展机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产业和城镇化的推力给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带来陌生的关系,也带来了双向融合的连接,乡村产业的振兴给乡村引来了外部投资,也增加了村民和游客的互动,生活在乡村的村民接触到外面的信息和资源,加大了人口的外流与反向流动,在这过程中,很多“走出去”的年轻人因家乡旅游开发获得创业的机会,也有不少返乡青年与外来开发商流向乡村,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乡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社会关系的复杂多元性,旅游小镇随着旅游开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并逐渐成为旅游热门选项,但我们也要关注旅游开发给旅游小镇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关注其社会关系发生的变化,关注当地社会关系发生轉变的同时注重社会关系与资源、人群、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

2.2   融合发展的双重影响机制

2.2.1   “农旅融合”改变产业结构

在民族地区的旅游业逐渐发展良好的势态下,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因旅游发展所引进的各大产业的冲击,为此,要结合乡村当地土地资源、特色农产品等优势,打造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让旅游业助力农业,农业赋值给旅游业,使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小镇发挥当地特色产业效能的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赋能,形成“农旅融合”有效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的视角下,“农旅融合”发展为乡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不仅仅只局限于当地的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也为乡村振兴创造乡村发展动力。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旅游小镇正由“农旅融合”发展的双重影响而带动了当地各产业的发展。当然,“农旅融合”发展也为乡村带来改变,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文化的传承与交融注入新动能,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给予新保障[6],农业文化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改变使得民族地区的旅游小镇找到突破口,改变之前的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会带来商业化,为此,乡村旅游小镇的经济会得到改善,但过度商业化也会给当地的发展造成阻碍,为探索产业与文化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振兴也越来越注重产业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2.2.2   “文旅融合”推动创新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借助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业能在乡村小镇找到发展创新之路。在城乡关系的历史变迁的视角下,城乡关系已由城乡分割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带来了城乡互动、丰富的资源,社会关系网也走向多元双向。城市化与商业化都给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的文化、产业、生活和经济萌发了一系列乡村与城市“同化”的新趋势。此外,城乡融合势必会推动乡村的人口流动,比如返乡创业青年和农民工,他们从城市带回的思想、习惯、文化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当地的传统文化,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和传统的关系发生碰撞与重组,这些文化观念的剧增逐渐走入年轻人的视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日益受到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也或将成为年轻人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旅游人数的增加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城镇带来许多游客,游客与小镇之间形成双向推动。

3   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小镇社会关系的演化

过去小镇中的社会关系网是以血缘、亲缘为介质来維持人际纽带关系的长期稳定的地域生活共同体,现在受到现代化建设的各种影响,产业开发以及外来资本的引入,使得小镇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一方面,之前的社会关系网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也因社会的发展而带来许多的激励因子,乡村旅游小镇社会关系逐渐向现代化转变。随着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陌生人进入村庄,有的虽然不是长久驻扎在农村中,但这种不间断的流动性的陌生人群体对乡村的“熟人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新的陌生关系、利益纠葛和文化差异使当地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受到了冲击。

从外在因素来看,地方政府、企业、游客都可能是影响旅游小镇社会关系的因素,这些因素在旅游小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发过程中,外来的开发商会与小镇居民进行经济合作,这就需要乡村旅游小镇的居民与开发商进行互动,其中的社会关系会被各自的利益连接起来;政府对旅游小镇的建设管理、资源配置、政策支持也会与乡村旅游小镇产生联系,乡村旅游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因此,两者之间的诸多联系密不可分;游客与小镇之间也建立起一种互动关系,旅游旺季游客来往繁多,淡季则会相对减少,小镇居民与来往的游客之间逐渐形成一种富有默契的来往方式,也形成一种现代化的社会关系网。

我们也应该看到乡村特色旅游小镇社会关系变化的重要性,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小镇的旅游业快速发展,随着旅游的开发吸引了更多的外部投资,带动了小镇的经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中获益,投资的增多也使小镇中的居民获得商机,他们意识到可以把自己的固定资产转化为可运作的经济资本,但这些资本的获取必须要依靠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少数民族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关系发生了转型重建,通过观察发现受资本的影响旅游小镇的社会关系可能产生庸俗化、重叠,影响当地居民原本的生活空间;旅游小镇的发展使小镇内的经济得到发展,但同时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也会导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结构失衡,为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旅游小镇的空间关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空间资本链接,小镇内的社会关系构成不再简单。

4   总结与讨论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社会关系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旅游小镇原本的社会关系破裂又重建,但这并不意味着原本的社会关系网就会完全被现代化的关系网所取代,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与建设依然离不开原本牢固稳定的乡村社会关系。乡村的特色不能趋同于城市,乡村的建设应该有自身的模式,只有充分利用乡村的本地特色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才是正确的方式。除此之外,一方面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乡村旅游小镇的原生性,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文化特性开发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发展当地文化;另一方面是利用乡村当地的地域优势,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衍生出以融合发展为方式的乡村旅游业。无论是农业和旅游的结合,还是旅游与当地文化的结合,都给乡村的社会关系网带来复杂的、多元的、新型的转变,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应该要了解其演化过程及产生的问题,把握民族地区旅游小镇的发展脉络,最重要的是致力于推动产业融合,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乡村旅游的投入建设,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产生的连锁反应中,使旅游小镇内的社会关系产生变迁。另外,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过程中,旅游业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旅游业促进产业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小镇,也使旅游小镇逐渐建构起现代化的新型社会关系。除此之外,针对发展过程中社会关系转变产生的问题和矛盾也需要长时间持续的协调,这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简介:龚林玉(2000-),女,汉族,贵州修文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

参考文献:

[1]邵琰.文化旅游小镇旅游空间生产演变及规划启示[D].西安:西北大学,2019.

[2]林聚任,杜金艳.当前中国乡村社会关系特征与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34-42.

[3]罗巧英.旅游开发背景下的乡村社会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4]周庆智.乡村社会关系重构、治理体制改革与乡村振兴——论乡村振兴的社会改革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56(06):23-31+158.

[5]崔宁.基于特色小镇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J].农业经济,2018(03):36-37.

[6]李丹.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旅融合发展动力系统的构建[J].农业经济,2023(07):135-137.

猜你喜欢
社会关系少数民族地区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马克思“人的现实性”的两个根本性规定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