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2023-10-08 09:44赵瑾
村委主任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完善乡村经济发展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加大乡土资源保护力度,以数字化推动乡村文化向现代化发展,构建乡村人才培育体系,以教科研对接带动乡村人才现代化发展,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路径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8-015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乡村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理清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联、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路径,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联

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一方面,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加强对乡村现存问题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也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1.1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能离开基层建设,而乡村又是基层建设的中心环节。新民主主义时期,党主要依托土地革命开展乡村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工作。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根据农村每家每户的人口数量对土地进行平均分配[3],这为我国乡村现代化的建设工作注入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于乡村的物质生产资料严重匮乏、传统观念中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改善我国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 “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國乡村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三农”问题,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等措施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我国的乡村建设工作迈入新阶段。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乡村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和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5]。从历史维度来看,我国的乡村发展经历了包括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改革和乡村振兴在内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我国的革命、建设、发展和转型四个历史时期,因此,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乡村工作有着紧密的关联。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能落下农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不能离开乡村,要加强重视乡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1.2   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战略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说明要把乡村的“人多”转换为乡村的“人才”,让被吸引到乡村的人才为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出谋划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说明要发展乡村的经济,让全体农民吃住不愁、丰衣足食,发展乡村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提高收入的机会,让农民富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说明乡村振兴的目标不仅要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更要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加强对乡村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大力保护当地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系统,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乡村的生态环境为代价。

2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挑战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 979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6.11%[6]。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的,我国的乡村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乡村经济、乡土资源以及乡村人才等问题上仍面临挑战。

2.1   乡村产业融合度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就是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这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乡村产业是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途经。据统计,2023年5月我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9%[8]。乡村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更多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提高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的意愿,但是我国乡村产业还存在融合度较低和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一方面,由于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和农情,我国的乡村产业呈现出规模小、分布不集中等明显的特点,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不充分,产业链条不完整。此外,发展乡村产业的体制不够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配套融资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部分产业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一些新的融资政策在落实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发展乡村经济的基础设施薄弱,由于部分乡村地区地形地势复杂、人口密度较低,导致当地基础设施的修建难度增大,比如网络覆盖率低、道路运输资源匮乏,难以支撑当地产业发展。

2.2   乡土资源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保护主体

乡土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从物质资源层面分析,包括体现着乡村特征的自然风光、文物遗迹、特色建筑、手工艺品等;非物质资源层面,包括乡村独特风情习俗、传统技艺、传统思想精神等。乡土资源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优秀的乡土资源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土资源同样深刻影响乡村的风气,但是乡土资源保护工作仍面临挑战。一方面,乡土资源的保护工作有待加强。我国幅员辽阔,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由于部分村庄对乡土资源的认识还不到位,乡土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导致大量的乡村优秀资源受到损坏甚至消失。另一方面,乡土资源保护工作的主体存在缺失问题,乡村正面临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导致乡村的劳动力缺失,乡土资源的保护和继承缺少主体,乡土资源的保护工作受到影响,同时代表家乡特色的乡土资源的消失会导致离开家乡的村民对家乡的情怀淡化、返乡意愿降低,进而导致乡土资源的保护主体严重缺失,如此恶性循环,会让乡土资源的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困境。

2.3   乡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显著

乡村人才振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要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优秀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但是,乡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显著。一方面,部分乡村地区出现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我国正处在社会人口结构的转型时期,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导致了乡村的管理和生产等方面的人员平均年龄偏大,从事生产劳动时体力受限、掌握的知识水平有限,从而影响其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技术,阻碍乡村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乡村人才存在流失和引入困难的问题。人们普遍认为乡村的发展前景不如城市的发展前景好,因此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乡村到城市工作,这种现象导致乡村的人力资源流失严重;此外,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造成乡村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引进工作也十分困难。

3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乡村产业振兴、乡土资源发展、乡村人才培育等多方面进行转型,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前进目标。

3.1   完善乡村经济发展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解决了一个人口大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许多地区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导致乡村产业落后于市场要求,乡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式促进乡村振兴,基于现代化发展和大数据网络,使市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使相关资源要素进行灵活流动和有效配置。同时要完善相关经济政策的保障,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融资机制,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解决农民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此外,发展乡村产业可以在农作物营收的基础上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产业规划,有助于直接提高村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并为农民收入提供长期和稳定的保障。

3.2   加大乡土资源保护力度,以数字化推动乡村文化现代化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和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首先,乡土资源中包含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次,乡村作为乡土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和文化传播现代化发生碰撞。因此,在乡村文化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是乡村文化走出乡村、面向世界、迎来现代化的重中之重[9]。一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赋能,使乡土资源和科技更好地进行融合。挖掘乡土资源中优秀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精神风貌等,发挥其在教化村民和淳化民风的作用,并利用公众号、微博等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将大数据作为保护乡土资源的支撑,加强传播力。另一方面,要对乡土资源中的文物遗址、传统建筑等进行数据方面的统计。根据各个乡村的不同特点,利用大数据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完善乡村的文化产业体系,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另外,可以对不便于数字化分享的乡土资源进行政策性的保护,将具有区域特色的乡土资源和旅游结合,打造风土人情一条龙的特色文化游,既有利于通过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利于宣传当地特色文化,开辟产业和文化相互扶持的乡村现代化建设之路。

3.3   构建乡村人才培育体系,以教科研对接带动乡村人才现代化发展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长效发展的关键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乡村各类实用人才约1 690万人,仅占乡村劳动力的3.3%,乡村人才储蓄量低下[10],乡村人才缺乏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解决乡村人才问题,首先要以当地的高校为依托,根据不同的专业和方向去构建乡村人才现代化的培养体系。另外,要制定和完善高校和乡村对接的机制,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同乡村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实用性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高校专业化的科研水平解决乡村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要解决好高校和乡村人才之间的输送问题,想要将输送到乡村的人才长远地留住,就要加大对乡村人才政策上的倾斜,保障乡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为乡村留住人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只有留住乡村人才的“根”,才能打造乡村发展现代化的“魂”。

4   结束语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发展乡村经济为主,完善乡村经济发展机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同时还要加强对乡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此外面对日益严重的人才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要构建合理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总之,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联,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乡村建设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作者简介:赵瑾(199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宁吉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路径和重点任务[J].管理世界,2023,39(03):1-19.

[3]陈非文. 新民主主义政权时期毛泽东土地法律思想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8.

[4]石仲泉.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5]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和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N].光明日报,2022-10-29(1).

[6]中国政府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EB/OL].(2021-05-11)[2021-05-11].https://www.gov.cn/xinwen/2021-05/11/content_5605760.htm.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新闻办就2023年5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EB/OL].(2023-06-15)[2023-06-15].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6/content_6886559.htm.

[9]邓桢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22(04):162-168.

[10]王浩.农民培训要接地气[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8(02):6.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邓小平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