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奏一首别样的新曲
——三步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2023-10-08 23:41陈燕平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标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陈燕平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 年版)》)正式颁布,大家都在反复阅读、反复琢磨这本新鲜出炉的教学准则,虽是一本仅有一百多页的薄书,但却是标杆性的教学理论。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我认为三步入手解读新课标就足够了。

一、原原本本逐字读

读书应当拿着原本一字一句读,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读。评论界有句这样的话:一切解读都是误读。新课标的阅读先不谈解读,仅仅遵循读书的原点,仅仅专注于新课标上面的一字一句,专注于新课标作为标杆如何去衡量我们的教学,作为准则如何去指导我们的教学。思考着读新课标上的一字一句,你就能发现:

1.新课标中的数字显现出的关键点。

《课标(2022 年版)》分为六大篇章,外加一附录。不妨用一组数字梳理出《课标(2022 年版)》的关键点,厘清语文新课标逻辑思路与具体框架。一条主线纲领:语文核心素养;两种基本性质:综合性和实践性;三类课程标准:知识内容、教学内容、学业质量;四个学段要求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五种新课程理念: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典范性。4.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5.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六大学习任务群: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标(2022 年版)》紧紧围绕让语文核心素养扎实落地这一主线,以实践性和综合性创设真实请境的语文学习生活,以三类课程标准创设有机统一的语文课程结构,以四个学段要求板块实施循序渐进的语文课程,与时俱进的五种新课程理念和六大学习任务群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质量稳步发展。

2.新课标的文字中“能”字用得最多。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 年版)》中的126 个“能”字的使用,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153 个增至现在的《课标(2022 年版)》的266 个“能”字,旨在告诉我们学生通过学语文能做事,教师通过教语文能成事,语文通过提升素养能解决事,语文之能、学生之能、教师之能才能促使语文稳定性的发展。我们的教学要围绕“能”字提标准、想策略,在“能”字上下功夫,而不应仅止步于传授知识,寻求解题的正确答案,应当在语文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上、语文核心素养的全方面落实上下足功夫。

3.新课标的语句中涌现出的新名词。

立德树人、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些新名词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但是语文教什么——只能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只要能说通顺的话,写通顺的文,读更多的书就行。新课标背景下大情境、大活动、大任务的教学应当是教学的主流。我们应当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文化育人为路径,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实践性与综合性融一体的语文生活。

二、前前后后对照读

建国以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三个版本:2001 年版、2011 年版、现行的《课标(2022年版)》,一般每十年更换一次,对比着读三个不同版本的新课标,我们来看看不变与变化。

先谈谈不变的,语文的性质没变——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识字量、阅读量、写作量、背诵量、进度量也没变,归根结底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规律不能变,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再看看变化的,主要变化呈现四大焦点,一是价值引领,以文化人;二是以素养为纲,任务为导向;三是立足生活,以实践为主线;四是强调情境,主题统整。而内容上的变化有以下几处:课程目标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内容新增了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另外还单列篇章,增加了学业质量、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内容。

纵观全部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前所未有地提出人才的挑战。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的设计面临着挑战,拟待编写的教材面临着挑战,但教师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因此教师的发展成为当前新课改的最有效的着力点。面对新课标中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试问,语文教师共读这本《课标(2022 年版)》,能接受如下挑战吗?写一封信给教材主编,诉说一线教师的困惑;如果你来编写一条新标准你会怎么提?每天上课前都会读一读新课标吗?能否把每天读书的心得写成日记在公众号分享?如果要拍新课标背景下一堂教学课堂实录,你会拍怎样的语文课?倘若能年年如此持久式读书的教师,必然能接受时代的挑战。

三、反反复复深入读

读完一遍知其大概,读第二遍晓其方向,读第三遍明其内容,读第四遍理其框架,读N 遍方能近其精髓。我们要努力把这本仅仅只有一百多页的书先读薄再读厚,读进教学,读至心底。

1.化读为思,让教学思考常态化。

《课标(2022 年版)》实施至今,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仍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譬如,当今语文界热点,也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难点,不外乎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作为一线教师此时应是一头雾水,一时无从下手。时下的语文教学课堂该如何变化,如何围绕学习任务群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来教学,成了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那在课堂上如何操作呢?纵观目前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一个学期大概教27 或28 篇课文,如何从学习任务群的角度教好一个学期的课文?研读部编版教材时,教师不妨依托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来实施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试着围绕部编版的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转换为学习任务群操作。

例如,六年级上册有8 个单元,共28 篇课文,第一单元有4 篇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人文主题是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语文要素则是从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教师可将单元要素与人文主题内化成语文学习任务群,逐步系统性的在课堂内外推进实施教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对于一线教师可谓有标可对,有样可学,有规可循,犹如目标全景图,蜘蛛网状般贯穿于整套统编教材中。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不能概念化、机械化地讲解与灌输,不能只单向定点定位教学,要逐步对应课标,系统性贯穿教学之中,要做到有连贯性地落实语文学习任务。

2.以言为根,让教学思路清晰化。

《课标(2022 年版)》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就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是根,教学应像建造房子一样构建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是魂,要像射击一样瞄准语文学习;语文学习任务群是骨,要像盖房子一样建构语文任务;语文生活是肉,要像裁剪衣料一样选择语文素材。简单而言,语文学习任务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任务。当务之急应当是读懂部编版教材中的语文学习任务,建构好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线教师要明确小学语文学什么、为什么学的宗旨——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抓好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基本功、能力与本领。将听说读写训练项目组块,发展学生思维。

语文学习的真正实质就是指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语文方法。语文习惯是一个综合体,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关键词和着眼点。教学中将语言训练的项目与步骤在教材中明朗化、系统化、序列化,也就是将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具体化、项目化、综合化。可以简单划分出理解是听与读的任务,运用是说与写的任务,遵循语文学科规律,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建构儿童的语文,落实国家意志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完整的人。

3.向内而行,让核心素养实效化。

要从教材编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先要读懂教材中的语文课程,读懂语文学习目标什么。可参照《课标(2022 年版)》读懂部编版教材中的语文学习任务;可参阅课程标准,明确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可观照不同学段,读懂语文学习的发展性;可比较同单元课文,知晓语文任务的整体性,可比对同文体的课文,通晓语文学习要求的针对性,也可比照同主题活动,通达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更可对比不同教材,明白语文学习要求的差异性。最终全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让落实过程真正实效化。

4.以生为本,让语文教学生命化。

教育的终极发展是人的发展,语文学习如何操作,如何与生活语文,大语文观相匹配。一线语文教师一要守好小学语文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岗位,二要履行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职责,三要树立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观,做语文生活的先行者。真正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着力于言语智能的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中有质感,有生命内涵的创设语文生活。

在往后漫长的教育教学中,依旧要向内思考,慢慢地向外发展,带着学生始终不停止学习的脚步,向着那束语文生命之光迈进!

猜你喜欢
课标语言文字语文课程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