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3-10-07 14:16曹强
科技风 2023年25期
关键词:胜任力双师型高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短缺日益严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胜任力理论指导下,提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创新“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健全“双师型”教师考评、激励机制,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胜任力;“双师型”教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作为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肩负着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企业行业则存在“用工荒”困境,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与岗位密切相关的实践操作训练则较少,致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娴熟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当前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供给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基于胜任力理论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能够满足企业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要拥有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否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需打造一支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样在国务院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提出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和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和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下,需基于胜任力理论,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等新型产业的不断兴起,我国将由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高质量制造强国推进,随之而来的则是市场对创新型、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作为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我国逐步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支撑。然而,当前我国仍存在巨大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因此,加快高职教育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因此,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大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需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此背景下,国务院颁布的“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由此可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较之前明显增加,但仍然没有达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有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要求。此外,经调研发现,现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中仍存在双师质量不高等问题,具体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认定标准缺少基于国家层面上的界定,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认定标准是由高职院校自己制定的,科学性、质量方面难以达到要求,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制定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较为宽松,致使现有“双师型”教师质量并不高。第二,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制订的培训方案仍然是以高职院校培训为主,到企业行业参加由一线技术骨干进行培训的则较少,使得“双师型”教师岗位实践能力仍然不高。第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一般都是一线教师,往往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时间较少,岗位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二)“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技能复合人才的关键,“双师型”教师不断地接受培养培训是提高双师质量的重要保障。经调研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均制订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然而,当前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仍不完善,例如,在培训方式上,多数是去本科院校或者示范性高职院校听专家讲座,或者是“双师型”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短期实践锻炼,很少有高职院校将培训基地设在企业生产一线,让“双师型”教师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接受培训。在培训主讲人方面,目前仍然以学校内人员为主,较少从企业选择技术骨干作为培训主讲人。

另外,“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的规划、制定、实施皆是由高职院校自身把握,缺乏一定的监督和约束力,实施效果较难判断。部分高职院校在规划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体系时没有充分考虑经费问题,“双师型”教师培训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往往因为经费问题致使规划的“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无法正常运行。

(三)“双师型”教师考评机制不健全

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健全,部分高职院校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考核内容陈旧,并没有紧跟行业企业发展,不能反映企业最新动态。例如,不少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考核中都有一项基本要求,就是每年要求完成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践锻炼,但并没有对“双师型”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中实践内容、是否掌握企業最新技术等进行考核,而是只要达到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践锻炼就被认为合格,使得“双师型”教师考核流于形式。

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机制方面,调研发现,现有评价机制仍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将是否是“双师型”教师、是否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考核情况等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指标或者进行适当加分,这样将不利于激发“双师型”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使得大多数“双师型”教师能力很难得到持续提升。

三、胜任力理论内涵

胜任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提出,就“双师型”教师而言,胜任力是指“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在完成教学科研、技能传授等任务中的专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其中,专业价值观是指“双师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与同事、学生之间的相处能力,具体表现为与同事相处和谐、与学生相处中关系融洽等。专业知识则是指“双师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是否扎实掌握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此外,教学素养也包括“双师型”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对课堂的整体的把控能力、娴熟度等;教学素养是判断“双师型”教师胜任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专业技能是指“双师型”教师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指导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来说,技能素养在胜任力中占据重要位置。

四、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创新“双师型”教师多元化引进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引进仍然以应届本科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为主,因此应打破这种单一的引进方式,创新多元化引进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胜任力。其中加大向企业行业引进技术人员或者技术骨干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是关键,由于企业高技术人员一般学历较低,难以达到高职院校引进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适当放宽引进人员的学历标准,增加专业实践技能在“双师型”教师引进中的比重,以此加大企业中技能人才的引进。其次,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减少从普通本科院校引进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对于有企业工作经历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则可增加人才引进。对于企业技术骨干人员,由于其到高职院校任教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加引进企业技术骨干人员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增加企业技术骨干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的积极性,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制定灵活的政策,以兼职教师的方式高薪聘任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到高职院校任教。

(二)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还远远不够。高职院校应加大“双师型”教师引进力度,转变理念,重新调整“双师型”教师引进标准,适当放宽学历限制,增加实践操作能力在“双师型”教师引进中的比重,加大从企业中引进专兼职“双师型”教师。

在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方面,应着力增加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可以从精神上以及物质上向晋升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倾斜,鼓励他们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双师素质,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成为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另外,在“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评定时,高职院校可对积极参加企业顶岗实践锻炼的“双师型”教师进行适当加分奖励。

(三)重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

目前,尚缺乏“双师型”教师统一的认定标准,现行的认定标准在科学性、时效性、准确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认定过程中侧重于对学历、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考察,对岗位实践能力方面尚缺乏量化指标,且比重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充分对企业行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进行规划及制定,包括适当放宽学历和证书要求、增加“双师型”教师认定中对岗位实践能力的量化考核力度。另外,对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锻炼时间界定可适当放宽,部分高职院校明确规定要参加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践锻炼,否则不予认定,致使很多教师去实践锻炼是为了达到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恰恰忽略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使得“双师型”教师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要保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是关键,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可以在“双师型”教师认定之后对双師素质的提高起到助推作用。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培训方面应改变传统观念,适当减少由高职院校自身承担的“双师型”培训任务,可通过结合本地区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与当地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培训“双师型”教师协议,制订定期培训计划,建立企业内培训基地,使“双师型”培训更接近实际,提高“双师型”教师培训效果。

结语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基于胜任力理论,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提高双师能力,本文在对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以胜任力理论为指导,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简介:曹强(1988-),男,汉族,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胜任力双师型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