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容玄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求.在当前信息化教育的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从方式、思维上入手,既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又要转换陈旧的教学思维.如通过网络直播教学构建交互式的课堂等,以推进数学课程持续革新.文章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策略分析
引 言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一方面能够融入许多课外因素,如多媒体图片、微课视频等,利用这些因素能够提高教师的引导能力,指引小学生深刻认识教材中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拓展课外课堂,利用互联网搭建新型的教学平台,给小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平台,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能够提升学习效率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会使教学方式发生变化,由传统的板书教学转变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教学,以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会使学生思维发生变化,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二)能够拓展课外课堂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展现出来.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拓展课外课堂,用于补充、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范围.
(三)能够协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每堂课都有若干难点,需要小学生细细琢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有部分学生能够迅速突破难点,其他学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及时间,导致学习效率偏低.对此,教师若能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小学生钻研问题难点、厘清思维逻辑,让其更清楚地思考问题,就能帮助学生更快地突破问题难点,提升学习效率.
(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板书是经常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常客”.教师若一味地采用板书教学方式,则会降低学生对课程的新鲜感,不利于提升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若能改良教学用具,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数学课程,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画面感,让小学生多感官地参与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更为完整地展現课程内容,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鲜有变化
在目前的教学中,多数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会逐渐形成一套较为熟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该种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长期下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负面效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二)未能调动兴趣
新课改强调,教师需要在调动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兴趣未能被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不佳,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交互式的课堂
所谓交互式,是指充分地互相交流,若将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紧紧抓住教学课题,引导小学生持续、深入地进行探究,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观察物体(一)”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述不同方位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物体处在中间位置,在物体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分别有4名学生一同观察物体”的图片,要求在座的学生思考图片中4名学生分别看到的画面,并且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会发现图中4名学生看到的画面各不相同,并讨论原因.然后,教师可在屏幕中继续展示其他的物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画出从前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方位看到每个图形的形状.又如,在“三角形”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述内外角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三角形,将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命名为A,B,C,再延长底边,要求学生观察延长后的三角形,讨论内外角的位置与关系,以及内外角的特点.
(二)利用微课教学
在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教育方式中,微课是使用次数较多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微课具有较高的兼容性,可以适应较多类型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微课具有较多的用途,可以应用于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教师将微课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前,可以播放微课,呈现若干图形,引导学生辨认每种图形.这些图形中包含长方形和正方形,未曾深入了解过的学生会产生疑惑.此时,教师可以引入主题,进一步讲解这两种图形.又如,教师在教学“运算定律”的过程中,也可以播放微课,以深化学生对某部分内容的认知.针对加法交换律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展示数字交换位置后的变化,用例题进行说明.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可以使用微课对本节课讲述内容进行复习,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另外,除了在课堂中使用微课,教师还可以在课外用微课构建课外课堂,如在学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微信群内发送微课,要求学生回家后及时打开微课视频观看教师对课堂中预留习题进行的讲解,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直播教学
目前,许多网络平台都有直播的功能,人们注册之后就可以开通直播权限.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不会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从而有助于提升其学习效率.以“希沃白板”为例,该软件拥有“云课堂”的功能,这一功能实质上就是通过网络直播教学,根据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视频和语音两种:视频课堂可以与学生建立“面对面”的交互关系,语音课堂可以与学生建立“声音”的交互关系,任意一种直播方式都可以让教师较为便捷地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比如,在教学“简易方程”时,教师创建了语音课堂,在导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后,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学生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虚拟化的教室.在确定所有学生均进入后,教师就可以开始讲解课件.教师若在讲解过程中想要提问,则可以利用答题板发送选项,由教师口述题目,学生做出选择,教师可以看到每名学生的答案,可以挑选典型答案进行讲解,并对回答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给其“点赞”.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打开“题库”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练习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做题,并将过程、答案写在本上,随后拍照上传,教师可以看到每名学生的解题过程及答案.另外,在某节课结束后,教师如果认为有某些内容未能讲解透彻,可以利用直播教学的方式,通过网络继续教学,协助小学生加深了解.
(四)开展趣味化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展开趣味化教学,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一方面促使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或复习旧知,另一方面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愈发乐于学习数学,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时,可以利用“希沃白板”设计“抢夺糖果”的趣味活动.教师需要提前设置游戏内容,添加许多数字,包括25,56,10,15,99等,游戏条件设置为“2或3的倍数”,随后画面中会出现许多带有数字的糖果罐子,从上往下落,可以让两名学生为一组参与游戏,各自占据一边,判断每个下落罐子上的数字是否2,3的倍数点,若是2,3的倍数,就点击对应的糖果罐子,点击正确获得分数,反之会扣分,最终分数高的那名学生获胜.又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可以利用“希沃白板”设计“小鸡快跑”的趣味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章节的内容,在活动中添加多条关于分数意义、性质的语句,有些语句是正确的,有些语句是错误的,游戏画面中会出现“√”和“?”的选项,需要参与的学生做出判断,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印象.
(五)构建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所谓生活情境,是指以生活现象、物体为主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生活中的事物,并将其与数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思索其数学逻辑关系,进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由于低年龄阶段学生对数字的认识较少,因此在学习数字时较为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出示现实中物体的图片,如3个香蕉、4个辣椒、5个乒乓球等,每个物体会对应一个数字,教师会在讲说物体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上的数字,随后继续利用这些物体图片,演示数字加减法的规律,如从5个苹果中拿走2个,询问学生剩余的数量,辅助学生理解减法关系.“认识时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并且会写出时间.教师可以出示若干张不同时刻的图片,每张图片上的人物会做不同的事情,如在标注早晨7:00的图片中,小男孩正在穿衣服,暗示正在起床,在标注中午12:00的图片中,小男孩正在吃饭,暗示现在是中午,在标注晚上10:00的图片中,小男孩躺在床上睡觉,暗示现在是晚上睡觉时间,随后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图片中的人物动作,同时讲说时间,使其认识某个时刻的读法、写法,最后引导学生写时刻.
(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最大的作用,莫过于可以直观地展示某些数学逻辑关系,能够通过图示信息协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有些数学概念混淆不清,不能理解概念的本质,这会对后续概念的应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符合逻辑关系的图示,引导小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为教学提供帮助.例如,在“数学广角———集合”这一课中,许多小学生会对集合的概念不太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韦恩图,结合例题信息进行说明.如针对例题:有若干名同学分别参加乒乓球、篮球、跳绳三项体育比赛活动,其中某些同学同时参加了两项活动,需要统计所有同学参与的项目.这就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韦恩图表示三项体育比赛活动,再在相互重合的地方,将同时参加多项运动的学生姓名写进去,然后讲述集合的概念.又如在学习“倍的认识”时,有些学生会觉得“倍”的概念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数量比对的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屏幕中出现6颗大白菜和3颗小白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每种白菜的数量,再用减法算出相差的数量,之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用“倍”的思想表示出两种白菜的数量关系,促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
(七)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不仅要完成每日的教案,而且需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这就会导致许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消耗在课堂中,忽略了教案的质量,这不利于持续提升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根据某节课的教学主题,制作多元化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做一方面能够省去较多的时间书写教案,另一方面能够添加诸多的元素,提高教案内容的质量.例如,教师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定三项教学目标,如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的除法口算方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口算的过程;让学生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运用除法计算问题.在设定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分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以往学过的除法内容,做好知识迁移;第二部分引導学生参与口算,并且探索口算方法;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参与估算,探索估算方法;第四部分出示例题.在每个部分中,还可以加入适量的图文或音频,用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如在第一部分中,可以加入思维导图,便于小学生迅速回顾学过的知识,在第二部分中,可以出示关于某道例题的辅助图,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另外,合理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应遵守以下原则:①教育性,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的、对象等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科学性,需要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教学要点,在课件中能够模拟体现出课本中阐述的数学原理,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并且分类演示教学过程;③集成性,需要将多种元素融入课件,让其富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合理配置构图、文字、色彩等内容.
(八)打造智慧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能够促进课程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欲望,引导其充分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敏.信息技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动式学习的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9):8-9.
[2]朱振华,陈玉兰.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研究[J].天津教育,2021(24):40-41.
[3]王纪欢.善用科技力量优化数学活动:以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新课程活动为例[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