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娟 蒙振
摘 要:文章以广西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情况为调查研究内容,分析查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管理机构设置、教学团队打造、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改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课程改革思路,探索构建“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旨在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就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的人才奠定基础,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161-04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1]强调实现学生更高质量就业,为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是“双高”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双高计划”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契机,也是建立高质量就业指导课程的时代诉求。
广西目前共有11所“双高”院校,“‘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实证研究”课题组选取了11所院校进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改革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查找“双高”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提供有效参考。
一、“双高”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情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出台[2],正式确立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地位。从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来看,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多采用与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就业指导,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尝试将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单列,目前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教学改革成为这一时期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的重点。
为此,课题组申报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广西大学生就业研究专项课题《“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实证研究》。为掌握广西“双高”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情况,课题组面向11所“双高”院校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抽样走访调研、电话回访等方式,调查了解11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
从统计情况来看,接受调查的11所高校都开设了与就业指导有关的课程,并将课程列为必修课;其中,3所设立独立教学机构,2所配备专职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11所高校都在落实思政教学改革,有9所实施“三教”改革政策,1所建设了针对本课程的质量诊断体系。各高校在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重视程度與政策保障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课程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在教育主管部门推动下,“双高”院校普遍将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存在学校重视不足,相应政策保障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上,1所高校由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2所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为通识教育课,由通识学院负责课程教学管理,8所高校由行政职能部门招生就业处负责;在课程模块设置上,5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单独开设,4所高校课程设置包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两个模块,2所高校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两个模块合并。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4所高校开始尝试研究出版校本教材,2所高校开设相应的线上课程,但是仍处于摸索阶段。
(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3]。调查数据反馈,“双高”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有待加强,具体体现:一是结构单一,没有充分吸纳校外教师参与,其中有1所高校配备5名专任教师负责课程教学,1所高校配备1名专任教师(课程负责人)负责统筹课程教学。大部分高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其他任课教师、行政人员或者辅导员兼职上课,缺少企业、行业教师参与的就业指导教育,并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就业形势变化,了解企业需求信息;二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缺少学生管理及就业指导工作经验,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开展就业调研、教学研究等工作,致使课程教学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纸上谈兵的就业教育缺少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脱离求职实践,并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时的困惑和矛盾。三是队伍不稳定,行政兼课教师在与本职工作安排冲突的情况下,常常会主动放弃教学授课任务,致使教师队伍一直处在不断调整变动的状态。
(三)课程教学改革有待深入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主要阵地,科学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以及提升学生的求职技能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和疫情影响的双重压力下,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得到重视,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双高”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从教学手段上看,有2所高校开设线上教学课程,尝试通过组织模拟面试比赛、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现场招聘会等方式丰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大部分高校仍停留在行政性实践、直线型思维中,学生更多只是接受大班、填鸭式的理论教育,缺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授课方式单一;二是课程思政改革虽已经引起高校重视,但是改革成效并不明显,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呈现的“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职业发展模糊化造成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三是缺乏有效的教学监控体系,利用课程质量诊断体系监控教学实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只有1所高校具备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诊断体系,明显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双高”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思路
(一)科学设置教学机构,为课程教学保驾护航
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机构保障是基础。在现有的研究上,高校设置专门机构负责课程教学组织实施,对稳定教师队伍、推动就业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接受调研的“双高”院校中,有两所高校设置通识学院负责就业指导课程教学,配备相应的专职教师负责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研工作的开展。对其他院校开展调查发现,已经有高校成立独立机构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组织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比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下设职业发展、就业指导教育教研室,统一管理学校职业指导系列课程。教研室全年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11门课程,出版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自编校本教材,将校友的典型就业创业案例编入教材中,讲好“国商人”自己的就业创业故事。此外,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近五年来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到95%以上,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十九年获自治区教育厅表彰。从学校就业工作取得的成效上看,独立设置的教学机构为课程教学实施保驾护航,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推动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选培赛评”机制,打造优良教学团队
1. 优化师资结构提升队伍素质
通过成立课程教研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政治素质过硬、教学业务精通、责任心强,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选聘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队伍:一是在教师队伍结构上要充分吸纳企业管理精英、行业专家等人才,也可以考虑与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合作,共享就业指导专家资源库;二是在校内教师队伍的选聘上,要优先考虑选聘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一线的辅导员、就业干事;三是优化职称队伍结构,充分发挥高级职称教师和骨干教师等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通过“传、帮、带、促、导”等途径,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2. 强化培训考核稳定教师队伍
在教师队伍培训上,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优先选送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短期的挂职锻炼;也可以组织教师参与校外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或是邀请专家入校为教师开展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引导师资队伍向更专业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在职称评聘方面,打破限制,降低门槛,将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单列晋升渠道或者加入辅导员队伍评审系列,畅通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3. 深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技能
在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方面,高校可以结合实践、开展教学。一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就业指导教学技能竞赛,提高教师技能和整体素质,培养教师创新能力。二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为目标,在学校技能进阶比赛中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模拟面试大赛等活动,由任课教师参与活动的组织及学生参赛队伍的指导,达到提升教师实践指导技能与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积极性的目的。
4. 细化考评指标调动教师积极性
细化考评细则,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和课程改革的推进[4]。一是在教师考评中,细化考评细则,将常规教学完成情况、学生评教和教研成果输出等方面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关键指标,制订教师考评方案开展年度教学考评工作。二是建立多渠道的评价反馈机制。学生评教数据报告、信息员反馈机制、督导评价反馈机制、教学督导简报反馈专栏、教学检查反馈机制、直接反馈机制在不同阶段、时间、方式共同发挥效用。三是评教结果及时通报。教研室总结并向教师、学生反馈,特别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安排有专家及时与其沟通,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考评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提升课程师资队伍水平,推动课程改革落实的目的。
(三)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1. 改革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就业形势的变化对毕业生求职技能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照本宣科”式的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就业形势变化的需求。突出学生中心位置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改革教学内容,重新分类各模块的学习内容,通过建立“理论内容—实践操作”“线上慕课—线下实践”的内容划分,将就业指导课程分为政策解读、就业方法、就业技能、职业适应四个模块内容。各高校可以根据模块划分添加符合本校的就业指导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开展现状,编辑出版校本就业指导教材,教材编辑中既要考虑教材的普适性又注重专业针对性以及各层次学生的特性;二是改革教学方式,课程设计可以利用线上慕课平台,采用线上慕课、线下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共享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强化实操环节,从而淡化对理论知识的灌输,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可以相应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比如在教学课堂设置模拟面试模块,高校可以将教学课堂与校园招聘活动相结合,让企业专场宣讲走进课堂或将课堂求职面试教学模块搬到校园招聘会现场,提升学生就业技能的同时,为实现成功求职积累经验。
2.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根本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培养大学生强烈的创新创业敬业精神、优秀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力,从而找到理想的工作[5]。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根与魂,是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就业矛盾的杀手锏。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融入以思政内容为主线的职业精神教育内容,包括职业发展定位、职业发展价值观等。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前期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结合自身性格、兴趣等主观条件以及现实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选择适合的行业和岗位。后期着重强调职业价值观中的诚信、奉献精神,弘扬“螺丝钉精神”“工匠精神”等,引导学生结合就业形势,树立正确求职观念,积极主动求职,吃苦耐劳,勇于到基层服务乡村振兴、到部队保家卫国。通过潜移默化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促使学生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地选择、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建立自己的事业,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3. 推进“三教”改革,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加强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其一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做好教师的定向培养和非定向培养计划,保障教师队伍能够得到及时补充。其二在教学、教材改革方面,要发挥自治区级专业发展研究基地、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教改项目等教学改革引领作用,积极研究特色就业指导教育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其三要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融合,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其四要推进就业指导全程化建设,通过打磨好一门课,打造好一支就业师资队伍,推进就业指导教材高水平、高质量的“金课”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慕课、翻转课堂、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四)构建教学诊改体系,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构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诊改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高校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运用测评系统采集学生职业规划、课堂学习等相关数据建立学生职业诊断系统,吸收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实施学生个人成长动态诊断,并应用于学生的自我调整与改进,这将有利于教育教学、学生职业指导方案的修正与完善。具体操作时以一个学期为小周期对学生个人成长诊断与改进,以一个学年为大周期调大诊改,每年6月底形成成长质量年度分析报告,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每年优化一次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方案,改革相應的培养体系。通过就业教材与“内诊”的对接、融合,按照“确定目标—建立标准—组织实施—诊断改进”的流程,制订系统的目标链与诊断标准链,实施一体化的学生就业质量螺旋改进机制,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求职观念,实现个性化的就业目标。
四、结语
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优化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既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导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推手。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质量提升工作,帮助大学生顺利地选择职业和实现就业,既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创新改革的迫切需求,更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彦兵.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共同体建设研究[J]. 职教论坛期刊,2020,36(08):59-63.
[2] 陈登峰. 地方本科院校就业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D]. 湖北:武汉工程大学,2017.
[3] 吴贵生. 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江西省三所师范院校的分析[D].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6.
[4] 高文静. 高等数学课程诊断与改进的“8字螺旋”构建[J]. 职业技术期刊,2018,17(07):56-59.
[5] 冯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D]. 湖南:吉首大学,2018.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广西大学生就业研究专项基金项目“‘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1ZJY1092)。
作者简介:黄丽娟(1980—),女,学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蒙振(1984—),男,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