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晨竹
摘 要:高职人才是重要的人力资本和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廉政教育能够塑造学生廉洁意识,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其职业生涯产生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模式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逐步深化,各行各业急需大量高素质、创新性的劳动者,高职院校应遵循职业教育一般规律及主流模式,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在高职大学生培养上要秉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廉政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廉明、廉洁、廉政等均属教育范畴。文章通过阐释高职大学生廉政教育意义、解读廉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知、行、情、境”四个维度提出有效途径,希望能够有效端正高职院校廉政风气、提升高职人才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廉政教育;有效途径;四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2-0085-04
近年来,“反腐倡廉”成为党内政治生活与大众文化传播领域的一个高频词,既关系到政党命运、社会稳定、人民福祉等宏大叙事,也影响着行业风气、组织信仰、个人德行等微观样态。高职院校作为高水平、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机构,每年向社会重要岗位、生产单位等输送大量人力资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廉政意识及文化认同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金钱观、权力观,决定了他们职业生涯成就与人生价值实现[1]。据此,高职院校应结合新形势背景下教育环境、价值取向、文化思潮等的变化,主动构建“反腐倡廉”堡垒,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使高职人才塑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律守则的高尚品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政教育意义
(一)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代传承中不曾褪色或改变,不仅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内容,也为当代人指出了为人底线。如古人用“不饮盗泉”的典故阐明做人要有骨气、有气节,无论是人生重大决策还是日常琐碎小事,都应该守住一个“廉”字。《尚书》有云:“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彰显为人要恭敬节俭、道德纯备,在对待集体利益、处理公共关系时,应做到不存私心、公正严明。“羊续悬鱼”的故事教人洁身自爱、拒绝受贿,“城门立柱”以示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在国家层面强调“文化自信”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自觉承担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廉政文化的责任,与此同时,传统廉政文化也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
(二)丰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是“立德树人”,但从高职院校角度出发,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或是一个专业,在内容构成上都存在局限性。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以政治主导、以理论为基础”,如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含普高、高职、高专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马哲”“马经”“毛概”“法学”等占主导地位,与廉政教育相关的资源相对稀缺、独立性差,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育人需求。将廉政教育作为一个独立主题,通过开发廉政教育校本课程、建设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引导学生展开廉政实践等,既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盛行时代的自律性,也能丰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背景构建廉政教育体系,在高职院校教学场景中具备可行性,即通过“课程思政”方式、利用“三全育人”模型,實现廉政文化要素、精神意涵、道德品质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
(三)助力人才职业生涯自我实现
在教育语境中,“德才兼备”是判定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准[3]。所谓“德”并不限于狭义的道德、德行,而是个体所具有的优良品质的总和,如与人交往时讲诚信、重承诺,参与社会活动时遵纪律、守法律,面对利益时不贪心、不多占等。所谓“才”主要是指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实战才能等,主要用来判定个体能否胜任某种工作,能否履行某个职能等。尽管德才兼备之“兼”具有“并、也、都”等语义,但在现实维度针对个体展开评价时,“德”与“才”的重要性却是不平等的,而是强调“以德为先”,这是因为在“有才无德”的情况下,盲目吸收、使用人才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即便是普通的技术劳动者,如果廉政意识薄弱、不能抵挡金钱诱惑,也很容易断送自身的职业生涯。从这一角度出发,面向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展开廉政教育,使其时刻保持廉洁之心、辨别是非能力,有助于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新形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政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廉政教育主体意识薄弱、内容单一且空泛
从职能上看,高职院校各级领导、专业师资、政工员等都应扮演好“廉政教育主体”的角色,将廉政意识、文化意象等充分渗透到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廉政教育主体意识淡薄,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缺乏重视,甚至存在明显的狭隘认知[4]。例如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认为高职学生是廉政教育的对象范畴,只有掌控公共权力的群体(如政府官员、企业家等)才应该接受廉政教育。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问题就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廉政教育内容单一且空泛,即在涉及廉政主题的教学内容时,仅将碎片化的概念、理念等灌输给学生,如“做人诚实”“不谋私利”“忠于国家和人民”等空泛内容,导致廉政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更谈不上长效化的廉政教育机制建设。
(二)廉政教育客体认知不足、与职业发展脱节
廉政教育客体泛是指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更精湛的专业技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客观上说,这种认知并不违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但从全局考量,这很显然是对自身立场缺乏充足认知,以致廉政教育与职业发展出现脱节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行了“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等一系列工作,有助于当代职院学生形成爱憎分明、厌恶腐败的态度,但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仅将这种态度及所蕴含的情绪转移到公共权力持有者身上,难以将廉政教育理念、要求等与自身联系起来。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观感“反腐倡廉”教育片的过程中,由于职院学生与片中人物身份、地位的差异,很难代入各种利益诱惑的体验中,自然无法主动思考在自身职业发展过程的现实中出现利益诱惑时该如何应对。
(三)廉政教育实施方法陈旧、主客体缺乏交流
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为参照,廉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过度依赖思政教学思维与途径,突出了“理论为主导”的特征,以至于教学方法陈旧,主要表现为“灌输式”“宣传性”“展示型”等方法形式[5]。此类方法的共性特征是内容信息不对称、师生地位不平等,教师实际上是站在道德制高点、法治制高点、思想制高点向学生“布道”,高职学生不仅处在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下,还容易产生“被训教”的不良体验,从而丧失对廉政教育的兴趣与认同。陈旧的教学方法也造成了主客体之间交流匮乏,难以从情感角度感化、启迪高职院校大学生。
(四)廉政教育阻力大,难以调动自觉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文化、平台资讯等冲击下,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不良思想潮流与价值观点。例如广受诟病的“享乐主义”思潮被重新包装,化身为对抗资本、掌握自己人生的“武器”,鼓励当代年轻人只顾眼前利益,放弃对崇高、正义目标的追求等。高职院校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环境的种种弊端,廉政教育的推进必然受阻,也很难引导大学生形成廉政文化认同。更需要警惕的是,廉政教育所处的环境之所以复杂,与高职院校自身管理不力、意识形态问题感知不敏锐等密切相关。例如在高职院校内部存在大量社团组织,其本质功能是作为校园积极、健康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在市场经济要素的影响下,一些高职院校社团明显偏离了正常轨道,逐渐演化成“利益小团体”的合法存在形式,如以社团活动的正当名义私收会费、拉赞助等行为,整个过程缺乏监管,难免会出现中饱私囊的现象,这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腐败行为。
三、新形势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按照校本课程理念、开发多元廉政教育途径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主体设计、开发的课程类型,能够赋予高职院校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很好地规避掉廉政教育课程内容的同质化、单一性等缺陷[6]。
按照校本课程理念,高职院校可以开发出多元类型的廉政教育内容,具体包括:1.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廉政教育读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廉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母题之一,古往今来的历史中出现了大量“廉洁奉公”“洁身自爱”的典故,如周公吐哺、悬鱼太守、杨震拒金等,以及丰富的廉洁教育文献资源。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精心筛选、编撰成册,作为大学生日常廉政教育的读物;2. 思政理论视角下的廉政教育课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大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固有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已经显得相对陈旧,亟待补充新的“思想血液”,廉政教育理论建设作为一种补充机制,可以发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内涵的作用。例如以“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两会期间关于反腐倡廉的提案”“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成果”等相关政策、文件为基础,从中提炼理论观点与工作要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外部补充来源,进一步开发廉政教育独立课程;3.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廉政教育活动。“课程思政”打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封闭、局限的教育职能,为高职院校实施“立德树人”工作开辟了第二战场,即通过思政要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将遵纪守法、诚实待人、自律奉公等良好品质贯彻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高职院校可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组织廉政教育活动,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廉政价值传播的统一,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奠定基础。
(二)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促进职业廉政教育实践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过与相关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可以开辟廉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即高校教室的专业课、思政课等)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二课堂”的核心价值在于职业素养培养,据此高校可以将廉政教育视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一部分,突出廉政教育的现实价值。
在具体途径建设上,高职院校要兼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与高效协同。一方面,在“第一课堂”中围绕特定职业整合教学资源,包括通识教育意义上的“廉政法学”“廉政史学”“廉政行政管理学”等,以及专业教育意义上的廉政技能。例如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展开廉政教育,“第一课堂”的教学资源要突出电子商务的特色,包括身为电子商务职业人员的一般职业操守、特殊情况应对手段、法律及道德风险规避方式等,要让学生认识到缺乏廉政意识的危害,如在电商平台上以次充好、夸大宣传等行为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第二课堂”要基于特定职业、职能整合教学资源,侧重于职业素养视角下的廉政教育实践。例如立足校企合作场景,在“校内实训”“顶岗实习”“订单培养”“项目参与”等职业实践维度展开廉政教育,能够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突出辅导员的价值、强化廉政教育情感交流
客观上说,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廉政治理”的对象。在开展廉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尽量规避“填鸭式”的说教、警示等方法,尽力采取情感交流的教育手段,让学生能够真心接受、主动代入,从而实现廉政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实中,“情感交流”的主客体不仅要有充分的接触机会和时间,还要具有丰富的沟通互动场景,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这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辅导员可以全面参与到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社交、生活等领域,尤其在情感疏导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在具体建设途径上,一方面高职院校輔导员自身要梳理正确的廉政教育理念、提高廉政教育认同,能够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与外部信息,从情感角度引领大学生形成廉政自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采取多角度渗透的方式,具体包括:1. 专题渗透,定期组织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廉政教育主题班会”,期间主客体畅所欲言、深度交流,尤其在对廉政教育的认识方面引导大学生形成一定共识,如班级制度、行为规范、执业承诺等;2. 日常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旗帜鲜明地倡导廉政文化,如高职院校大学生奖学金评定、班干部选举、入党评先等活动,杜绝讲关系、拉帮派等现象,将廉政意识深入学生内心。
(四)立足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廉政教育立体场景
廉政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7]。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持续优化高职院校廉政教育环境、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可以大幅度提高廉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廉政教育管理制度。廉政教育不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职业素养培养”等职能的附庸,而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工程,理应做好顶层设计。以制度文化作为切入点,高职院校面向所有专业统一部署、实施统一管理,明确相关工作的量化指标与评价体系。例如各专业每年应推出多少廉政教育校本读物、每学期应开展多少廉政教育研究课题等。提高对廉政教育漏洞的弥补,如加强学生会选举、学生社团活动、院系入党推荐机制等监管,从现实维度消除一些不良现象与违规行为,实现廉政教育环境的净化。另一方面,全方位重构高职院校廉政教育环境与氛围,包括校园文化墙、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内部媒介,以及微信、微博、论坛、视频网站等外部平台,将其打造成廉政教育文化的载体,让大学生长期处在廉政文化的正向引导环境中。同时,积极组织廉政主题的文化活动,例如基于当代大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廉政文化漫画、小说、剧本、视频等,以此营造良好的廉政教育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职责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确保走出去的人才政治可靠、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等,廉政教育的价值也体现于此。通过“知、行、情、境”四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实施途径,可有效保障廉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引领高职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瑞. 高职院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2):227-229.
[2] 倪菁.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 办公室业务,2022(07):115-117.
[3] 张辉. COSO框架下高职院校廉政风险防控对策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2):25-27.
[4] 郭志银. 新时代高职院校廉政体系探析与构建[J]. 经济师,2023(01):235-236.
[5] 李文哲.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111-112.
[6] 栗俊杰,韩义民,刘邦凡.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回眸与展望[J]. 河北职业教育,2020,4(04):58-61.
[7] 王桂英. 提升高職院校廉政文化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探索[J]. 办公室业务,2020(03):51-52.
(荐稿人:王小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