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元良好互动 提升数学活动质效

2023-10-06 19:47陈晓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陈晓丽

【摘要】“高质量效益”教学历来为学校教育所向往和期盼,这是一项孜孜以求、有利于教学相长的重大实践课题.然而在不同教育阶段,衡量“高质效”的根本标准并不相同.在应试教育时期,高效与否的主导优势在于“考试结果”和“升学率高低”;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衡量高效教学的根本标准则明显地指向了学生主体的“进步或发展”.正因如此,广大教师应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坚持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思想的指导下,把教学凝聚力集中到“激发学习兴趣”“优化结构过程”“培养自主能力”“赢得发展活力”等根本着力点上.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就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策略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模式构建;核心素养引领;策略性分析

在以新课程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下,尤其在以“核心素养观”为根本引领的新课程活动中,衡量高效教学的天平砝码由原来的“教”最终落定在如今“学”的这一方.具体来讲,衡量高效教学的根本标准在于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而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情况如何,这是由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过程主导和最终决定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在目标任务确定还是在学科计划安排上,无论是在课程内容编排还是在学科资源组织上,无论是在课前准备环节还是在课堂计划实施活动中,无论是在主体教学流程还是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都应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主”的新课程理念,这既是指导准则,也是根本追求.那么,就小学数学活动来说,如何切实构建“高效教学”基本模式呢?

一、兴趣激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生动形象的信条式著名论断,从根本上强调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的兴趣和情感,属于原发性内在驱动现象,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行为实践过程,但在“指向、强化、稳定”等方面,却能发挥不容忽视的“正能量”作用.因此,兴趣是对主体的推动和引导.所谓“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就是指这种现象和道理.尤其是“唯情趣而驱”的儿童群体,“是否有情趣”及“情趣的大小”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作用很大,而且影响很深.对于孩子而言,兴趣就是他们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动力.生活上是这样,学习上同样如此.换言之,“情趣化教学”是打造善教乐学模式的客观基础,是致力追求并实现高效目标的必要前提,兴趣教学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实践和应用价值的,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以“单位换算”为例,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任意让几名学生站起来,表明他(她)们分别代表的“单位”.在此基础上,教师说出“1厘米”时,所对应学生立刻坐下去,让学生更加直观实际地体会和实践,并且能够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单位转换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中发现数学单位的奇妙,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在学习中培养自身观察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说出其他单位的时候,对应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学生发现更加奇妙的数字与单位,沉浸在欢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教师采取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化活动形式,更加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换算知识进行学习、理解和体会.有了游戏元素的渗透和融入,“情绪智力”自然能够催生出高效率的教与学.

二、情境涵养

一切知识都是从人的感官的知觉真正开始的.在感官知觉的带动下,学生能够不断探究和思考,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亲自体验胜过言传身教,学生能够在自我的不断探究思考下体会,在不断体会感受中进步.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儿童群体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在心智发育水平的作用下,他们的思维活动并不是通过应有的“大脑”机器,而是往往使用“形象、声音和色彩”等一些媒介活动来进行的.儿童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他们的感官和思维并不完善,因而对很多的事物是依靠摸索、辨别来体会的,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事物的感知.不仅如此,小学数学虽然基础性较强,相对简单一些,但仍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导优势的儿童来说,挑战性和考验力是不可避免的.在没有完全建立主观系统的认知里,这是一种对未知的挑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活动情况需要,教师应主动创设或引入相应的情境元素,努力通过情境涵养与滋润,让教学活动更趋实在化和高效化,让学生在能够理解的情境基础上展开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以“轴对称图形”内容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首先呈现出大家熟知的“天安门”“奖杯”“剪子”“门窗”等实物现象,让学生寻找它们的共同特点,借助可见事物的特点来学习数学概念与定义.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下,教师接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独特功能,把上述实物一一地进行“抽象”处理,进一步引导全班学生再次寻找共同点.面对这些几何图形,学生能够初步地发现并感知“轴对称”现象.“情境涵养”引发高效教学的效果也由此可见.

三、生活链接

众所周知,数学不仅源于生活,还是对生活现象的高度性概括和艺术性提炼,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数学在生活中隐藏,生活又在数学中展现,两者是互为存在的逻辑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学问题上可以得出生活经验,在生活问题上体现数学的原理和概念.数学与生活之間的关系,就像是“活水与源头”“花木与根本”那样,既相辅相成,又“荣损与共”.就小学数学课程而言,教师善于在生活化大背景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领学生在学用结合状态下更好地走向“深度学习”,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展开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而且有利于不断地增加教学的宽广度和深厚度,在提升质效中为教学相长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以“人民币的认识”内容为例,教师引导小学生创设如下生活化情境: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多人活动小组,每组各选出一名“导购员”和“收银员”,其余成员为“小顾客”,大家共同认识并规定“商品”价格.在此基础上,“顾客们”先后来到“超市”购买自己所需的一些物品.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都兴致勃勃的,参与度很高.对于学生而言,这一过程最为切合他们自身的实际体会,在生活化情境的推动下,他们在如此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中购物、付费和找零,他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认识了人民币的大小,掌握了使用方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加真实、准确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情感体验

只有走近并深入春日原野,才能饱赏绿草茵茵、桃红柳碧的自然美色;只有触摸并融入四季江河,才能感知大自然的冷暖变化和水的温柔.这些现象和道理,意在表明“自主实践”的重要性和“情感体验”的价值和意义,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经典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主的实践体会是最为真实、准确的.儿童的自身条件优越,作为主动学习和体验的主体,更能真实体会和自我感悟.不仅如此,儿童群体生动活泼,普遍具有“乐趣、求新、好动”的性格、心理,教师善于把教学活动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更好地激发与培养学生“手指尖上的智慧”,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入“手、口、眼、脑、心”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的状态.教师以兴趣为引导,激励学生在自身实践和体会中不断体验和学习,不断拓展学生自我的眼界和见识,协调身体的各处进行体会,感受事物的特点、特征、性质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仍以“轴对称图形”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全班学生学习并感知“轴对称”概念,然后让他们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轴对称现象”,“说一说”各自是如何对称的,并在多人小组形式下開展相互之间的比赛活动,在总结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系统整理能力,让学生在感受和思考中丰富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美丽的蝴蝶,有透亮的窗户,有常用的剪刀,有英文字母X,有打开的课本……再如,在“统计现象”“植树问题”“行程知识”等教学后,教师激励学生在课后联系生活,开展与之相应的情感体验活动,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味艰辛,在解决问题之后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自己的学习总结方法,既可促进反刍与内化,又能在情感体验中留下深刻痕迹.

五、德智互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学科,数学知识及其学科活动自带“德育流量”.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样带来了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到知识、解决问题、拓宽思路与眼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渗透德育教育的精神,因为德育教育是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和优质平台.不仅如此,学校教育及其教育人具有“既教书、又育人”的义务、责任和担当.教师要在教学中贯串德育教育的精神品质,培养更为优秀的高质量人才.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过于远离、淡化或忽视德育元素的渗透,不仅是对优质资源的严重浪费现象,还是一种不容忽视且令人遗憾的渎职行为.教师要把握好在课程中贯串德育教育精神品质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而思上构建良好的行为规范及优秀的精神品质.“蒙以养正,圣功也.”在启蒙教育这一无可逆转的“原始黄金”季节,教师将人文性教育与工具性教学协调起来,有利于在“德智互动”中不断深化学习情感、锻铸品质意志,对于提升教学质效也大有裨益.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阶段,贯串德育教育将更好地塑造学生自身素质,构建良好的思想品德.比如,常态化的“小组合作”活动,既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精神,又能增强他们的互动共进和合作共赢品质,让他们互相之间通力合作、彼此之间鼓励加油.再如,在条件许可前提下,教师可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学生带出教室和课堂,引导他们走向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发现美好的事物和精神,塑造完善的美德和品质,在内外互动中更好地引领知行统一,在“教、学、做合一”下磨砺意志品质,切实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内涵、价值和意义.

六、激励评价

学校教育讲求智慧和情怀,更需要体现应有的艺术元素.什么是艺术呢?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本领,从根本做法和长远意义上来说,而是集中体现在对学习者持续不断地激励、唤醒和鼓舞上,激励、肯定和评价是学生不断成长的动力.不容否认的是,在由个体组成的学生群体中,由于多元因素的影响,相互存在的“个性差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与整体是由无数的个体构成的一样,虽然学生是独立且独特的个体,但是群体是个体的有机结合.鉴于此,在校园教育课程活动中,教师应一方面开展“因材施教”下的“分层教学”活动,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对应的策略,保证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要积极施行以“赏识”为主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努力从“激励、唤醒与鼓舞”中赢得令人期待的高质量效益.比如,教师在教学目标和评价活动环节,针对实际存在的不同层面,对学优生要求高一些、挑战性大一点,对中等生介于一般,而对于基础成绩落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困生群体,切不可“用一根尺子量人”,要给予更多的关爱、鼓励和鞭策,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教师给予的不同目标与评价层次中寻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积极配合教师的引导,从客观准确的评价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对自身的学科能力及素养发展保持一定的积极性.以“作业设计”为例,教师通过开办作业“超市”的形式,把“教师评学”与“学生自评”相结合,把“个体性”评价与“团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评价实现高质效教学.

结 语

总之,高质效教学并非立竿见影现象,也不是短期速成之功,而是厚积薄发下的综合性体现.教师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与充足的爱心,以学生的切实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以上述各点为切入点和主要抓手,在实实在在中收获令人期待的高质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52-53.

[2]刘小平.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增效减负[J].亚太教育,2022(11):151-153.

[3]许文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构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9):112-114.

[4]张丽娟.“核”而不同,“微”风十足:微课资源助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9,8(15):10,17.

[5]马晓丹,张春莉.构建科学取向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体系[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4):56-60.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