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元
摘要研究总结《新亚学规》这个现代书院制的起源性学规,对于促进新时代高职院校书院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书院制改革概况及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求学与做人,学业、事业与职业,通识与专业,教师与课程,知识与人格,学习与生活等方面总结《新亚学规》的主要内涵,从做人教育、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劳动教育和美育、树立志向、提升内心修养等方面分析了《新亚学规》对高职院校书院制改革的启示,努力为高职院校书院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亚学规;高职院校;书院制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3.21.011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New Asia Academic Regulations" on the Reform of Colleg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Zhongyuan
(Shandong Polytechnic, Jinan, Shandong 250104)
AbstractStudying and summarizing the "New Asia Academic Regulations", which is the origin of the modern academy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academy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reform of the academy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connotations of the New Asia School Regulations from aspects such as learning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academic, career and career, gene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 teachers and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personality, learning and life,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 for character development, general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 labor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setting aspira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spiration of the "New Asia Academic Regulations" on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erms of enhancing inner cultivation, and strive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New Asia School Regulations; vocational colleges; reform of the academy system; enlightenment
書院是我国古代专门的教育机构,源于唐代,盛于宋代,明清时期因科举制而全面普及。新亚书院创立于1949年,致力于传承中国文化,以“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作为教育宗旨之一,是我国学校实行书院制的最早探索。《新亚学规》共24条,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意蕴,新时代高职院校实施书院制改革、开展立德树人工作仍然可从中汲取营养,找到借鉴价值。
1 高职院校书院制改革概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传统上采取二级学院学生管理模式。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试行书院制改革,书院制作为一种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开始在高校中兴起,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加入其中,国家层面也出台政策鼓励开展相关试点。书院制改革是在学生管理中将学生由二级学院管理变为由书院管理,学生在书院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生活。当前高职院校在实施书院制改革的实践中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做人教育重视不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更为重视,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只关注谋取将来的工作职位,关注技能水平的提升,忽略了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
二是通识教育存在差距。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在书院通识教育的开展上存在差距。由于缺少基础人文学科师资,高职院校开展通识课程存在困难。书院制改革虽然弱化了学生的专业属性,但从整体来看,有的高职院校只是面向部分学生实施书院制改革,有的书院仅限于挂牌子,集中统一开展通识教育仍存在难度。
三是人文素质师资力量不强。高职院校整体上偏重以工科为主,人文学科发展较弱,人文师资力量不强,同时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和学识与立德树人需求存在差距,难以满足大规模开展通识教育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道德水平的需要。
四是五育融合不够。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和美育重视程度的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和美育工作逐渐加强,但仍然存在师资、课程等方面的短板,在将劳动教育和美育融入德智体教育,实现五育融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展探索。
五是对学生树立志向的重视不够。受入学基础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高远的人生志向,缺乏上进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有的沉迷手机娱乐和网络游戏,习惯在虚拟空间寻找满足,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六是书院文化环境建设不强。文化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性情。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书院文化建设缺少特色或者流于形式,精神内涵的浸润较少,应更多地为学生提升内心修养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生活素养和生活品位。
2 《新亚学规》的主要内容
①关于求学与做人。《新亚学规》前三条谈到了求学与做人的关系,认为学生求学的同时更应注重做人的教育,学习的最高目的是学会做人,求学则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
②关于学业、事业与职业。《新亚学规》第四到八条谈到了事业与职业的关系,认为职业是个人的工作岗位,事业则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学生在学校不应仅为了谋取职业或者学历镀金,书院和学校作为国家兴办的公益事业,其学生应为了人民的利益去达成事业。“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立志成就事业的人不必担心没有职业,反而能够在事业追求中得到自己的职业。学业是事业的基础,要实现伟大学业与事业,学生应首先具备“坚定的志趣与广博的智识”。
③关于通识与专业。《新亚学规》第九到十二条谈到了通识与专业,认为学生应先进行通识教育,追求成为“通人”,然后再追求加强专业教育成为“专家”。学生应根据本人的个性和禀赋来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为选择专业的依据。能成为通才的人必定有自己的专长所在,局限于某一专业不可能成为大家或通才。
④关于教师与课程。《新亚学规》第十三、十四条谈到了教师与课程,认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现代大学教育则是以课程为中心。新亞书院延续传统书院的精神,追求以教师为中心来传授各门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课程学分的基础上超越学分,在对教师人格的学习中得到成长。
⑤关于知识与人格。《新亚学规》第十五到十八条谈到了知识与人格,认为二者不能完全等同,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人需要通过知识学习不断完善人格。学生不应只顾学习知识而忽视了人格养成,而人格养成要向有理想人格的教师学习。
⑥关于学习与生活。《新亚学规》第十九到二十四条谈到了学习、生活和内心修养,认为学习与生活同等重要,要将日常生活与学习打成一片。学生在校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实现劳动素养和美育素养的提升。学生的内心修养也要和学习打成一片,通过起居作息等生活习惯的磨炼和喜怒哀乐等性情改善来坚定意志、修养性情。学生在学校里实现的内心修养提升将会帮助他们养成伟大人格。
3 《新亚学规》对高职院校书院制改革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形成了丰富的立德树人思想。书院制改革最重要的应是体现对立德树人思想的落实。高职院校书院传承了古代“书院”的名称,也应把传承古代书院精神作为应有之义。《新亚学规》继承了我国古代书院的育人精神,对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书院制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①在书院建设中重视做人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入学的目的多是为求得好职业,这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基本需求,理应得到满足。但职业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就业,这样就脱离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本义,而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若仅有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做人教育,忽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将来容易“工具化”乃至唯利是图,面对人工智能等替代危机也可能一筹莫展。高职院校实施书院制改革应传承古代书院和《新亚学规》中重视做人教育的精神,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文素质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将来走向社会才能够积极面对各种变故、站稳脚跟。
②在书院建设中更加重视通识教育。高职院校实施书院制改革,以学生社区建设为抓手开展书院建设,让通识教育的强化成为可能。《新亚学规》阐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把通识教育看作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可替代的通识教育与可替代的专业知识相比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书院可以通过通识教育的全环境融入,让通识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心灵,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
③在书院建设中努力配备师德高尚的人文素质教师队伍。《新亚学规》极为重视教师的人格魅力,认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到学生,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如何做人做事,提升人格修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高职院校实施书院制改革,也需要一支师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专兼职人文素质教师队伍作为通识导师提供支撑。通过师资培训、师德教育和优秀文化熏陶,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利用书院制下师生关系密切的优势,开设各类通识教育课程,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可近距离观察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④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和美育。《新亚学规》把劳动教育和美育即“劳作的兴趣与艺术的修养”看作是健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劳动教育和美育的重视程度。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重视和加强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指导意见。劳动教育和美育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具备正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位的基础,在新时代的书院制改革中应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融入,在构建书院生活社区时,通过社区活动、导师配备、学生社团等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和美育内容的融入,努力实现五育融合。
⑤着力帮助学生树立志向。《新亚学规》提倡把“爱家庭、爱师友、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作为求学和做人的最高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友善”也是重要内容。在书院的众多教育内容中,应该将志向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关系到职业院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视“立志”,如《论语》中提及的有“十有五而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等。有志者事竟成,在新时代的书院制改革中应格外关注志向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个性树立远大志向,成为“德技双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⑥为学生提升内心修养创造条件。《新亚学规》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起居作息、喜怒哀乐的磨炼和反思,通过意志品质的塑造提升内心修养,为将来伟大人格的养成打下基础。作为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书院从专业学院独立出来意味着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为加强学生起居作息等生活习惯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随着书院通识导师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岗位的普遍设置,可以通过通识导师和心理健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拒绝不正当的诱惑,看向内心,提升积极心理、阳光心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中提升内心境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内心修养基础。
4 结语
《新亚学规》传承了中国古代书院的育人观念,其人才培养重点强调敬业爱师,为民族和国家奋斗,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近年来出现的“书院制改革”热潮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传承古代书院传统,借鉴《新亚学规》等现代书院精神,有助于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把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德技并修”等理念落到实处,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钱穆.新亚遗铎[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
[2]魏兆锋.大学学习生活应当如何度过?——以对《新亚学规》的考察为中心[J].教育文化论坛,2021,13(3):8-15.
[3]陆锋磊.从《新亚学规》看书院教育的“人物中心”传统[J].中小学管理,2014(7):49-51.
[4]蹇敏.钱穆与新亚书院人文主义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5]教育部.關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7-09-2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709/t20170925_315201.html.
[6]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0-02-20). 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2002/t20200220_422612.html.
[7]新华社.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