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梦薇 郑士鹏
摘 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取得的社会主义文明的伟大成果,是遵循人类文明演进基本逻辑、指明世界文明发展科学方向的新型文明体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动力机制是由继承发展、使命引領、历史主动、创新驱动所构成的整体性、系统性、规律性和动态性的多维动力系统。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激活各种动力,构建完善的动力机制,是深入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逐步升级、逐步扩散的内在要求。
关 键 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3)09-0025-12
文明是人类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长期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的总和,是人类价值祈望不断实现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范畴,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双重特质。在时间性上,文明不是一个僵滞的实体,而是在承袭人类文明发展基本理路的基础上臻于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理想的演进过程;在空间性上,文明不是束之高阁的抽象理念,其由空间地域所承载,具备诸多系统要素,可见、可感、可循、可索,是人类整体生存方式的真实性写照。文明始终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关联,其在客观性上必然是一个不断被追寻探究的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这一论断充分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有其动力机制。在学界,当下亟须理清贯穿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并推动其发展与跃升所必须的各种动力要素及其产生机理,厘清它们之间相互支持、衔接、联动和耦合的力量结构体系与其运行规则,这是廓清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必然及其发展方向、实现道路等一系列核心问题的切入点。
一、继承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传承力
任何一种文明秩序都不是某种先验的存在,而是特定文化孕育出的积极成果,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和现实条件下的自觉构建。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的厚重与否、持久与否直接决定了文明果实的优劣。因此,分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动力机制必须切入到文化层面,解析文明中的文化成分,透视文化中的文明含量。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和现代文明基于对自身文化根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综合其所具有普遍意义和规律意义的内涵和特质共同构成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传承力。
(一)中华文明奠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底色
中华文明是人类世界文明史上唯一始终没有中断、延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累积下了博大精深的文明成果和浩如烟海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世推悠久、源远流长,始终屹立人类文明发展潮头,正因其有内在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模式作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灵魂与内核,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处世之道、行为准则和生存理念,具有规定文明发展方向和赋予解题智慧的潜在性意义。具体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2],其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文化基因和发展逻辑出发,以契合人类文明发展需要的独特的先进理念和思想精华为中国人民对文明发展道路的选择与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提供精神规范,为世界文明秩序的重构提供中国智慧,从而使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契合世界发展的价值选择,彰显出不同于西方的新的生存方式和价值秩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赓续与再造的宝贵文化资源。当然,中华传统文化毕竟是产生于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基础之上的,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因而必须在破旧立新、革故鼎新的基础之上遵循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原则,对其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同时,必须基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深入挖掘提炼现代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创造性地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具有时代高度与历史厚度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用之解决国际社会的紧迫议题,为人类生存状况和世界体系带来合理性改变,进而彻底打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展的通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新生与人类文明形态的更新求索在实践上的内在统一。
(二)社会主义文明规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性质
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文明形态,具有符合人类文明发展价值取向的内在规范和支撑系统——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根基,社会主义文化在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得以固化,在共产党人的价值自觉中得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之上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以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否定以私有制为基础、延续了几千年的人剥削人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社会地位,维护了劳动人民享有自己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权利,开辟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
社会主义文明在价值觉悟和价值层次上全面超越了资本文明,具有不可比拟的人民性、公平性和先进性。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潜在力量以其自身的内容性质和价值观念、所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历史使命,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建立各项社会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内核,为新型文明的诞生建立了一系列道德规范的价值尺度,确立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指向,使其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所蕴涵的价值观念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过程。
毫无疑问,伴随着新型文明形态的崛起,社会主义文化必然会走到历史前台,但应看到,其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尚未展现出引导世界秩序建构的能力,在平行秩序与竞争秩序杂糅的全球文化治理语境下人类文明跃升的文化博弈中还未居于上风。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清醒认识时代发展变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远影响,敏锐发现社会变革的风气之先,深切感受社会发展的坚实脚步,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挖掘潜能,于荆天棘地的历史步伐中实现进步,使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更好地体现经济、政治的本质要求,不断凸显现代文明视野中的观念创新和思想创造,在思想和价值层面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同时,积极延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辐射宽度,强化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厚度、世界信度和对外影响力度,推动其不断向世界文化中的高势能文化、高位态文化发展,成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导文化形态。
(三)现代文明指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走向
资本文明是一种由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价值体系而获得具体化的文明,即以资本主义文化为深层地基和内在结构的具有世界历史普遍性的文明样式。资本主义文化作为资本文明摆脱中世纪杂质的客观产物,以人道主义价值观和功利主义伦理学为核心理念,强调民主平等、个性自由、进取精神、效率至上等观念,实现了从迷信到科学、从神圣化到世俗化、从蒙昧主义到理性主义的转变。这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加速瓦解封建王朝社会体系、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意义。但是,资本主义文化是建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上的,这决定了资产阶级统治者、意识形态家所标榜的主权在民、权利平等、人生而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思想观念本质上是使人们放弃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消解人们对国家的对抗心理以使其统治万年长存的伪装。
资本主义文化的抽象性与虚假性决定了人类所冀求的一种更加理想、更加可欲的新型文明必须建立在一种全新的、能够指引人类走出生存危机的价值体系上。从纵向上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资本文明相联系,其需要保留以往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全人类的精神价值;从横向上来看,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没有哪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孤掌而鸣”。因此,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必须顺应世界先进文化发展潮流,观察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掌握国外文化发展动向,研究审视西方文化价值体系,以正确的文化观大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化中一切对现代生活富有启发意义的价值理念,摒弃资本主义文化中与历史进步相悖的腐朽糟粕,使新的文明观在与西方优秀文化的开放交流互动中实现视野融合,“在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实践中形成契合人類文明跃升的普遍性文化逻辑,从而为人类文明走出当今时代的生存困境迈入发展的新境界提供价值理念资源和可行性思路”[3]。
二、使命引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驱动力
在历史长河、时代潮流、全球风云中深度探赜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本质和历史方位可以发现,人类文明新形态担负着在融入世界现代文明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打破西方现代化的范式中开创新型文明样态、在顺应世界历史进程中探索人类发展科学方向的三重历史使命,三重使命相互联系、相互推进,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驱动力。
(一)在融入世界现代文明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古代中国疆域辽阔,民族融合,文化绚烂,犹如光射四海的明珠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18世纪一些欧美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之际,中国还沉溺于封建统治的束缚之中,曾经“天朝上国”逐渐沦为“睡狮”,中西方文明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成为帝国主义蹂躏瓜分之鱼肉,陷入国运沉沦、文明暗淡、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苦难深渊。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努力将民族复兴与文明发展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构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相伴随”[4],其内在地蕴含着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
以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要恢复和重建“三代之治”的王道统治,也不是让中国争当横行世界的未来霸主,更不是凭借大国实力为近代所经历的百年屈辱进行“民族复仇”,而是在打破西方“国强必霸”逻辑理路的基础上以和平、平等、包容的发展范式融入世界文明,打破由西方文化、技术和资本所主宰的旧的文明格局,“向整个世界提交一份融中华民族文化之优秀历史传统,当代中国社会之理论、制度和道路优势的新形态文明的时代答卷”[5],不断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担负更多责任。因此,必须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世界发展现状和人类总体图景,不断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主张和精神表达在国际社会得到承认和推广、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性设计蓝图和美好理想被全世界所认同和接受,从而打破西方文明的话语垄断,构建中华文明的全球地位。
(二)在打破西方现代化的范式中开创新型文明样态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进程,其在基本层面体现为对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社会结构进行调整以确立和构建一个工业文明。西方文明作为现代化的开端,曾在资本“魔法”驱动下以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西方国家以此自恃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绝对真理,凭借早发优势和话语霸权将资本主义价值观、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普遍化,力求为世界文明模式作出统一注解,打造一个以“轴心—边缘”为国际秩序的同质化世界。这使得愈来愈多的知识分子开始扮演起时代先知的角色,用一种庸俗化了的黑格尔式目的论语言宣判历史的“终结”,妄图以新自由主义囚禁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秩序的想象。在西方霸权秩序的暴力保障和普世价值的醉心讴歌下,许多发展中国家被迫走上追随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从而被锁定在压迫链条的底端,出现了经济畸形、政局动荡、社会失序、民生艰难等诸多问题。当我们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审视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时不难发现,全球文明治理的困境正是根源于具有强权性的资本文明所内含的深层次矛盾与痼疾。归根结底,工业文明的确立并非现代化进程的终结,世界发展亟需新的文明秩序。而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性地承担起突破西方资本逻辑架构下现代化的发展局限,开创了新型文明发展样态。
中国式现代化以异于西方现代化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价值导向的现代化道路在将实现现代化的负面代价降到最低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从而成功破解了发展中国家发展与稳定难以兼容的局面,成为新的现代化道路行之有效的样本。这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回应时代呼唤的现实表达,昭示着“照西方的样子改造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广大发展中国家应摒弃将西方文明奉为圭臬的僵化信条,在破除西方现代化的“定式”中走上自主现代化的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创了一个由不同文明传统所创造出的不同社会文明形态所共同构成的美美与共、不齐而齐的新型文明样式,发展中国家可借鉴中国模式背后务实主义的哲学思想以及根据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具体实际探索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中的“自我”与“他我”之间的内在张力,在突破资本逻辑狭小空间的基础上直接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的漫长历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及教训,以适合本国国情、渗透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在顺应世界历史进程中探索人类发展的科学方向
全面发展是人类趋于理想的精神企盼和实践方向,是一个随着历史发展、时代进步而逐步积累、与时俱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终极性理想的阶段性任务,每一个阶段都具有其存在的现实性意义。资本文明以劳动与等价交换的普遍联系打破了自然经济条件下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的人身依附关系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束缚与限制,使人的活动超出了民族、地域的狭小空间,具有了独立自主的外观,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和完善。但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之下,这种独立自主性以及人的发展仍然是片面的。资本文明使人的发展跃进至“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阶段,其结果是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畸形分工的统治,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而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殖,这使得人类的本质(即劳动)被异化为仅仅是创造物的一种手段,人被贬低为实现自身增殖的机器,成为资本的奴隶,处于深度的异化、物化状态中。更为悲惨的是,物质的穷奢极欲腐蚀了人们的灵魂,人被社会所驯化,失去了自主力和反抗性,成为麻木地自感幸福的“单面人”。可见,资本文明固然实现了人类从必然向自由跨越的关键一步,但其现存的异化处境也迫切需要实现文明形态的跃迁以实现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
人类文明新形态致力于将资本增殖的无限性建立于人自身本质的实现之中,把资本的独立性与个性归还给人,实现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承担着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须建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上,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旧式的强制分工,消除货币、资本的“强权”本性,为避免一些人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支配和奴役他人提供可靠基础,保障每个人公平地享有社會生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同时,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创造条件革除束缚人的能力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羁绊,以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既见物,又见人”的现代化模式给予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向着丰富、多元、和谐、宽容、创新、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和努力,崇尚和赞许人们通过辛勤劳动合理解读人自身存在的意义,从而改变人依赖于出身、特权或金钱等外在异己力量的非主体性生存方式,更加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三、历史主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强大助推力
以宏阔的世界眼光与深远的历史视野审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偶然的“奇迹”,而是在历史主动精神的引领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觉追求、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主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觉回应所共同构成的强大助推力的逻辑必然。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觉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负有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历史高度,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文明自觉运筹帷幄、周密擘画,对关系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民族性和人类性课题顺时应势作出高瞻远瞩、务实管用的理性筹划和审慎设计,为稳步推进人类文明蓬勃发展指引了方向。如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新型文明的实践履诺,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1年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前瞻性、科学性地谋划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与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还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布局方面,从提出“四个现代化”到规划“三步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倡导“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到明确“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皆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战略步骤和推进方式的主动规划和自主选择,是前瞻人类文明未来的规范图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落到实处的决策安排。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筹谋划下,人民群众以其历史主体地位推动中华文明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历史性跨越,凸显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动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中华文明从“百年沧桑”到“百年复兴”的历史变革充分体现了文明的创造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更高品质的大众文明,必须在正确判断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的深度互动下,一脉相承地延续创造新型文明的战略构想,科学预判人类文明演进的发展态势,准确分析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探寻正确的发展路径,制定科学的战略步骤,从而形成创造新型文明的有序“接力”。中国共产党作为构建新型文明的领导者、设计者和推动者,必须以对内的自我革命刮骨疗毒,永葆先锋性和先进性,以对外的社会革命推进社会格局重组,双管齐下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根本保证。
(二)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主建构
探索现代化道路在近代中国早已有之,不少仁人志士先后以器物技术改造、制度革新、思想精神重建和国民心性改造来拯救中华文明危机、捍卫中华文明高位。这在形式上接近于现代性文明,但由于其局限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逻辑框架,最终并未找到实现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可行路径。肇始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中国式现代化在试错、反馈、修正、再试中逐渐走向清晰化、科学化并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现代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现代化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的辩证统一,其在遵循现代化建设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了从以经济和安全为导向的四个现代化向以制度为导向的治理现代化的跃迁,实现了从以增强硬实力为主的现代化战略到着力形成软实力和硬实力良性互动的现代化新格局的转变。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在从被动和不自觉逐步走向主动和自觉的过程中实现了生产方式现代化与生活方式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与价值理念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协调统一,从而在根本上打破了西方霸权把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视为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的愚昧偏见,重塑了现代化的文明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加先进、更加成熟。但应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项未竞的事业,在“并联式”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不断出现的矛盾和挑战。这就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出发,继续把“制度现代化”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即以制度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来对冲现代化进程中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治理理念的先进性和治理主体的多元性来精准防控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从而促进现代化进程在动态稳定与平衡中行稳致远。
(三)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觉回应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其理论形态的变迁与人类文明形态的更新密切相关,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建立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础之上。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将执守人民现实幸福的历史使命与维系人类文明赓续的历史任务密切相连,在与现实世界运行形势深度结合的基础上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地基,敏锐把握和科学研判现实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所衍生出的当代人类生存困境和危机以及不同文明形态探寻全球性危机解题路径的异质性,深入理解并注重揭示“人类社会形态发展、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现代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普遍规律性意义”[6]以及它们同不同国家具体路径特殊性意义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抽象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创造性,能够真正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秉持自信、自觉、自强的文明態度,以关怀人类命运、兼济共赢发展的“世界方案”回应了“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廓清了世界历史认知的迷雾,校准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航向,成为超越西方现代文明、构建新型文明样态的思想典范,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了历史科学性与价值规范性相统一的基本路向。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基于对西方狭隘文明的精辟分析与阐释,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演进逻辑,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宏大价值图景。毋庸置疑,共产主义是现代社会之后的更高发展阶段,但资本文明不甘于被代替,在与社会主义长期共存的较量与竞争中不断对自身进行调节和修复,表现出相比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新特点、新特征,从而使世界情势变幻波谲云诡,出路扑朔迷离。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无法直接应用共产主义图景,必须突破既有认识框架,用发展的眼光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分析把握其所表现出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剖析其运行机制及发展规律,加深对其内在矛盾及发展趋势的理解,进而透视出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发现世界历史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并作出中国式解答,构建具有学理性、主体性、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不断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丰厚的学理支撑。
四、创新驱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引领力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基调,五大文明相济相生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构成,构建人类共同体凝聚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泛共识,三者以同西方文明相异的特殊性展现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引领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对既有形态的辩证否定、创新和超越中不断向更高阶段迈进。
(一)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体基调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资本文明曾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具有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意义。但资本文明以资本增殖为内核,其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依靠垄断生产资料从工人身上榨取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追逐高额利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剥削现象,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尽管资产阶级出于对该阶级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的考量权衡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矛盾的政策和举措,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问题。与资产阶级不同,中国共产党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创造性地将资本同社会主义相结合,不仅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有效激活资本活力,而且从生产关系这一中介入手,以公有制及其资本形态来驾驭传统的资本逻辑,遏制资本的盲目扩张,把资本运作限制在经济领域,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意味着共同富裕超越了资本文明的阶级局限性和主体单一性,破除了资本异化的灾难性弊病,从根本上奠定了新型文明形态人民本位的哲学立场,标注了人类文明道义的制高点。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中国正处于从“重视发展”向“强调共享”、从“先富”向“共富”的升华转折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诸如“全域性”差异凸显、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全民性”程度不足、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小增速缓,“全面性”富裕不均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均等性偏弱等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人本逻辑的外延逐步扩大,就必须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界定预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等各环节的功能定位,构建公平、高效、可持续运转的分配制度体系,实现发展与分配之间的最佳契合,不断缩小城乡、地区、行业以及各类群体之间的分配差距,以最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否增强为共同富裕实效的检验标准,真正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实践主体与创造成果享有的辩证统一。
(二)以五大文明相济相生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构成
“从文明的内部构成看,文明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政治制度、精神文化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建设的成果相互关联构成的”[7]整体。资本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资本逻辑的驱动,只注重资本的积累和积聚,追求“增长崇拜”和“经济指数”,完全忽视其他文明领域的发展,导致文明发展总体性的缺失,引发了诸如经济危机、异化民主、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现代性的负面后果。不同于资本文明片面畸形的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科学路径认识的深化从整个文明形态转变的角度出发,秉持系统性发展逻辑,提出以五大文明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来妥善处理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人本性与自然性”“经济性与人文性”“实效性与科学性”的矛盾问题,臻于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来推进人口再生产、物质再生产和生态再生产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使社会呈现出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文明图景,实现了社会整体文明系统的动态平衡。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在对社会宏观结构、组织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的持续优化上实现了人类文明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为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协调、均衡、有序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类文明理想状态的划时代性勾画。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均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重视物质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善而忽视文明发展的质量和整体效益。新时代,应把人类文明发展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加以剖析,以总体性视域深刻把握文明内部结构要素的运行规律及其本质、把握不同文明要素在整体中的地位及其功能,从纵向上促进各个文明要素为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进行演变和转化,从横向上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各文明要素形成发展合力,从而以各文明要素的协调统一、齐头并进形成综合优势,创造性地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适应。
(三)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泛共识
民族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握有绝对权力的西方大国凭借资本力量谋求建构“一方主导、化多为一”的依附性共同体的历史结果。西方大国在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以其所秉持的二元对立、强权至上、零和博弈的思维理念来进行“西方治理”和“霸权治理”,其所展现的是极端的狭隘性、局限性和强权性,必然导致金融动荡、贫富分化、地区冲突、恐怖袭击、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问题和矛盾,使得人类文明的前景日益黯淡。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变革资本全球统治、尊重并捍卫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遏制人类共同处境的进一步恶化成为当代人类的共同呼声。中国共产党从全人类文明存续的高度出发,秉持“天下主义”的博大视野和情怀在辩证否定中对早已千疮百孔的资本全球统治模式进行扬弃,提出破解文明发展困局的可行性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同质或异质文明圈内的诸多国家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以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共担世界发展的历史责任,从而实现人类生存上的依附性、利益上的交互性、价值上的通约性的相互统一。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与延续的最佳出路,契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共同体的发展呈现出共时性与历时性的交错现状——依附型共同体仍占主导地位,但交互型共同体已崭露头角。在此情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尽力限制和规避由虚假共同体所带来的现代性危机,同时又要担负起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历史使命。这就需要世界各国立足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命运相连的客观事实,基于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政治的现存状况着力纠正由资本扩张和掠夺所造成的不公正不合理的世界关系,以相互尊重、相互成全的态度积极寻求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共同制定和设立一系列惠及各方的法律法规、制度机构和部门组织,共同打造具有普遍共识的国际基本原则和世界权利义务体系,共同应对直接威胁人类和平、发展与安全的各类问题,共同掌握世界文明发展的前途命运,从而实现各民族特殊的局部利益与人类整体的根本利益的通约统一,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统一性和连续性上的实践历程。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动力机制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多维系统。其中,继承发展是中心环节,使命引领是内在要求,历史主动是必要条件,创新驱动是重要保障。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这些动力机制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离开继承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失去现实意义;离开使命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失去方向指引;离开历史主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失去主动力而难以推进;离开创新驱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失去重要保障。只有将各动力要素有效整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从不同的方向共同发力形成一个合力系统和动力系统,才能更好地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3-24.
[2]梁红秀.人类文明新形态“新”的四个维度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22(5):75-82.
[3]范玉刚.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使命担当[J].山东社会科学,2022(6):36-54.
[4]陈金龙,蒋先寒.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由来、特征与价值[J].学术研究,2021(9):1-5.
[5]袁祖社.文化对话与价值融通——中国发展道路的实践逻辑与文明新形态的自主创制[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6(3):93-99.
[6]刘怀玉,苏振源.论中国道路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歷史辩证法意义[J].宁夏社会科学,2022(6):27-38.
[7]田心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新形态[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1(11):12-22+113.
On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creating 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Yu Mengwei,Zheng Shipeng
Abstract: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socialist civilization made by the Chinese people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ased on th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path.It is a new type of civilization system that follows the basic logic of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scientific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civilization.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a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system of integrity,systematization,regularity and dynamics, which is composed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mission guidance,historical initiative and innovation drive.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fully activating all kinds of driving forces and building a sound dynamic mechanism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deepening the gradual upgrading and diffusion of 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Chinese modernization;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Marxist civilization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