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继富,男,1963年12月出生,汉族,湖北麻城人,法学(民俗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民俗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民俗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首席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民间俗语组”学术组组长,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才,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林继富获得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山花奖”三次,获第四届中国藏学“珠峰奖”二等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一般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等国家级课题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各类课题20项。《中国民间游戏总汇》(8卷本)、《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丛》(10卷本)、《民族传统节日象征符号与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上下)等著作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3部。
林继富教授致力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格局,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追求。倡导并践行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俗学,从中国多民族国家和地方社会研究中发展出一套新的民俗学研究话语。他认为共同体的民俗学是建立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民俗生活为基础形成的相互尊重、共同创造、彼此分享民俗传统、熔铸紧密情感的共同体,建立在我国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层面交融共生构建的多民族民俗生活共同体的历史脉络、逻辑层次和实践路径,其内涵要义和发展方向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林继富教授强调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强调民俗学人才培养的宽口径、精专业道路,并且将研究生培养纳入到国家重大文化建设和国家治理实践的课题调查研究之中,主张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化民俗学理论阐释,推动中国民俗学教材及理论建设动态、多向度的方向发展。在民俗史和民俗学学科史领域,强调民俗史研究的综合性,重视文献、考古和民族志综合研究方法的运用,提出民俗是民众的历史记忆,民俗的真实性在于民众心灵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是民族或地域历史的记忆。在民间叙事领域,强调民间叙事传承人的重要性,强调民间叙事传统与民众生活关系,主张民间叙事传统与村落社会关系建构,研究中国民间叙事传统的多重结构。在民族传统节日领域,强调民族传统节日与民众生活节律,民间传统节日的仪式与社会关系的建立,以及民族传统节日作用于地方品牌建设的意义。在民间传统游戏领域,强调民间游戏与民众生活变革的紧密关系,讨论民间传统游戏的娱乐性和功能性。
近年来,林继富教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理论创新研究上用力较多。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性”、身份建构的意义以及抢救保护的重要性。他秉持“文化惠民”的研究取向,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服务民生,提高各民族民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