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庆祥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第五部分第十五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指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标准,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显示,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按高、中、低三种发展情境人才需求量为9.2 ~11.6 万人,人才紧缺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全面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融通,仍是当前职教改革的痛点和堵点。
第一,追溯“岗课赛证”的政策文件,解读《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出的要求,为研究提供政策依据。
第二,分析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总结存在问题,为本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保证。
第三,探讨基于“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梳理“岗课赛证融通”的内涵,厘清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解读“1+X”证书考核要求,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引培师资队伍,建立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以“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育、双师素质提升”为手段,建立“岗课赛证融通”的优秀师资队伍。
第二,重构课程体系,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教学新方法。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四元归一(以岗定课、以课参赛、以赛促证、以证强岗),并探索有利课程实施的教学新方法。
第三,开发教学资源,打造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新载体。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对接其知识结构,组织课程负责人进行实训指导书、课程标准、题库、微课等教学资源开发。
第四,完善实训中心,创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新环境。按照智能网联汽车岗位的能力要求、“1+X”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智能网联汽车技能竞赛要求,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的实训条件。
第一,制定方案并开展实践。制定制度化实践方案,包括组织保障、实施步骤及具体操作方案等,先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进行实践试点,总结与完善,再推广相关院校及专业群。
第二,评价效果与总结经验,在调研相关参与主体的基础上,检验“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并进一步总结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问题。
本文主要以“汽车专业群”“岗课赛证”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词检索CNKI 数据库。截至2022 年9 月22 日,检索到637 篇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已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检索数据如表1 所示。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深度融合而成的专业集群。该专业群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根据检索数据(2012 —2022 年)来看,以汽车专业群为主题的文献共273条,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为主题的文献共36条。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数集中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教学改革等方面。
“岗课赛证融通”是指课程开设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课程开设与专业技能竞赛能力要求相融通,课程开设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相融通,不断升级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式。根据检索数据(2012—2022 年)来看,以岗课赛证为主题的文献共349 条,其中有关岗课赛证融通的文献136 篇。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教学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及教学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
“人才培养模式”在本课题将围绕专业群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训中心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构建“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检索数据(2012—2022 年)来看,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文献共450 篇,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文献共15 篇。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数集中在应用研究、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
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自身优势与办学特色,较为典型的主要有“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它是指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由学校和企业的教师在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施教;第二种,以美国为代表的CBE 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核心就是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此外,还有CBET 模式和“单元式”模式,CBET 模式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即基于能力的教育和培训,此模式特别强调了教育和培训的结果;在日本,普遍采用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即采用单元作业形式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训练的“单元式”模式。从国外来看,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与岗位能力和市场需求相联系。同时,学生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的核心所在,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而言,国外有比较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教育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参考这些研究成果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的路径探析与应用实践上。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作了解读:陈兰(2021)等提出通过与企业组建教学团队,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参照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对标“1+X”证书模块重塑课程内容[1];李双(2022)指出“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中岗位需求是根本,课程体系是关键,技能竞赛是检验,各种证书是必需[2];冯振来(2022)等阐述了“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探索其实现的基本路径[3];汪洋(2021)提出“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岗位能力需求入手,重构课程体系,发挥技能大赛产教结合“链接器”的作用[4];张黎(2022)提出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竞赛、学分转换等方面开展“岗课赛证”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5]。
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它是电子信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度融合的专业。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王仁群(2021)等认为课程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当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岗位对于人才能力需求,确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6];王莉静(2022)提出在设计新汽车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应根据能力要求,对必要的课程进行整合,设计出最优化的课程体系,将校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在校内积极寻求“教师共享”,打破专业或学院界限,通过“岗课赛证”的融通,推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7];王辉(2021)认为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紧跟产业变革,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岗位工作职责和课程体系三个核心问题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8]。
国内外学者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现路径、师资团队建设、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反思与总结。近年来,关于“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整体上已经呈现一种递增的状态,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代表性趋势,“岗课赛证融通”的概念已开始成为一种主导现象,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其本身的研究和探讨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和热点。
当前,国内学者对于“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从自身的学科背景和感官经验出发,对某一特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理念、概念内涵、制度建设、价值层面等研究呈现多元分散的趋势,这些差异有可能会窄化“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不利于理论完善和实践指导。“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未来走向如何,不仅是实践维度问题,还是一个价值层面问题。
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在“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摆脱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困境,是开展“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对于“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研究应最终落实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上,脱离现实需求的理论研究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在对“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还应注意实践层面的典型案例和数据分析,并与职业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