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先进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遵循。然而,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而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精神中去,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强化创新创业文化自信的培育,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必须确立全新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入全新的发展理念,以培养大量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建立可行的路径,使学生在新的发展理念的支持下,增强对创新创业文化的自信,从而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创新创业文化自信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创新创业文化的自信心。探究职业教育的演变历程和文化脉络,激励职业学校学子勇于创新创业,增强他们对文化的自信,这一过程包括多个方面:
1.1 实践导向的职业文化
人类在对自然进行认知和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创造了一种社会分工的现象,即职业。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演进,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规范必须以一致的标准来执行,而专门针对专业人才的学校教育也开始着手培养相关人才。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率先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职业教育在欧洲萌芽并迅速发展,职业认同和职业文化逐渐形成。每一次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都离不开以原始应用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提升着以专业活动为基础的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一种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高职所倡导的以应用和技术变革为核心的职业文化,为其创新自信和创业文化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卓越的工匠文化
高职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具备卓越技能的专业人才,而高职教育的核心则在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古代,工匠常常致力于提升技艺水平,他们毕生致力于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的制作最终都要通过高超的工艺来实现,这就是“技”与“艺”相结合的表现。所以,工匠往往将精湛的技艺作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高标准。在传承技艺的过程中,技艺的传承者常常对这一专业技能有着深刻的领悟,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印刷术是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也成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动力。随着印刷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多样化,分工和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生产出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手工制作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职业学校、专业公司等各种形式的企业培训机构。高等职业院校是为制造业输送高技能人才而设立的重要阵地。鼓励学生在技能竞赛中比拼专业技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以工艺创新和技术改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卓越的艺术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成为推动高职创新自信和创业文化的重要力量。
1.3 引领工业文化的风格,彰显工业的独特魅力
在人才培养的地点、方式、方法等方面,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高等职业教育所推动的产教融合是一种具有跨界文化融合特征的现象。高等职业教育自创立伊始就离不开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往往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分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行业都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代表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工业文化中,高职教育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农业文化中,高职教育表现出“以农为本”的特色;在服务业文化中,高职人才更多地注重技能和服务能力。工业文化的影响使得代表着工业和知识的概念在整个行业中形成了一种群体意识,而各种产业文化则对各自领域的创新和创业活动产生了激励作用。
2 高职创新创业文化自信的构建与发展策略
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我国各类型高校应主动应对。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有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科技产业化,培育创新型企业家队伍等。我们应该以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多年的实践研究为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定高职教育创新创业的文化自信,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
2.1 秉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深化高等专业的创新创业使命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从而推动自身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全民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顶层设计,以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最后,必须深刻认识到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内在价值。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作用,通过构建完整而系统的课程体系来发挥其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激发高职学生的使命感和行动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课程教学目标[1]。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树立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从入学之初起,逐步深入了解其工作和領域,成立专业的职业规划小组或教研组,有针对性地提出课程建议,以明确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其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水平,这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商业自觉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必须提供有效的支持。根据学生群体和基金会特点的不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的专业创新、应用推广、项目孵化、创业体验等社团组织和社区交流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2.2 推广卓越的传统文化,增强高职学子的创新创业使命感
首先,加强工艺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以推动其深入发展。中华民族的卓越艺术文化传承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工匠不断追求工艺精湛、技术创新、勇攀高峰、开创新事业的职业精神。通过将匠心精神融入课堂讲授、动手操作、设备使用、过程控制、环境饰面等多个环节中,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匠心精神的内涵,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克服创新创业的难点,从而提升工匠能力。其次,加强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促进其文化价值的传承和提升。高职的四大职能之一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地方学校的熏陶下,大多数高职院校不断充实地方文化的内涵。因此,在地方产业中学习和实践的高职学生,往往会受到地方产业的启发,从而在创新创业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启示[2]。专业的教学离不开非遗文化的传承,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非遗类课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组合,是促进其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许多卓越的传统文化是通过精湛的技艺传承而得以呈现,通常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呈现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紧密关联于当地的工业文化,同时传承一些非物质文化也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之处。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将相关学科与非遗文化相融合,为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非遗文化传播渠道。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核心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担负起社会责任,而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也应该注重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为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构建基于地方乡土文化资源开发的高职创新创业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2.3 彰显跨界融合的独特魅力,强化高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优势认知
首先,积极拓展校外学习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企业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这种跨界融合体现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上[3]。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协同优势。在校外,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实践学习基地,采用“厂中校”模式,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实训活动;也可以通过社会服务组织或行业协会等方式搭建平台,让企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具体创建实际应用项目,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其次,支持将业务项目转化为可持续学习的形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校可以设立“校中厂”,引进企业生产线,将部分生产项目作为学习资源库,与教学安排同步,组建师资队伍,聚集专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形成技术团队,培养学生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的意识,探索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并开发有针对性的创新和商业项目[4]。推动校企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是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突破传统的创新思维和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创新创业,作为先进企业的文化基因,为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新精神。高等职业学校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以促进校企文化的交流互动,从而将生产技术、管理方法、管理方法以及创新创业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5]。“1+X”证书的实施路径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示范经验和精神食粮,更能够发挥学生在产教融合中的先天优势,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4 延续高等学府悠久的历史底蕴,提升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自豪感
首先,唤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尽管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不少高等学府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对学校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呈现,学生可以提升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其次,它是推动学业获得成功的不竭动力。随着岁月的推移,众多高等学府多次进行迁址,同时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在追溯学校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同时梳理出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所积累的最为重要的事件和成果,并以多种形式的宣传品进行展示,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自豪感对于激励创新创业的学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最后,师生的典型范例。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典型,这些典型为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向周围的榜样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激发创新和创业的潜能,从而推动其不断前进。
3 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传统工业文明逐步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我国高职院校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处于高等教育大眾化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为了应对挑战,各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新创业文化自信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它不仅包含个体层面的认知与行为因素,还包括社会层面的制度与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因此,本文来探讨了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有效途径,希望对我国当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凌镜.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自信的“跟进式”引导策略[J]. 机械职业教育,2021(4):58-62.
[2]凌镜. 新发展理念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文化自信的构建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79-84.
[3]王一丁,付晓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9(6):72-73.
[4]周明星.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19(4):70-74.
[5]王毅,马斌. 简论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J]. 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1(9):80-83.
[6]陈颖.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探讨[J]. 好日子,2021(35):287.
[项目名称]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培育与传播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980)。
[作者简介]宁春,女,广西陆川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